治理教育培训机构应避免一刀切后遗症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2-11-10
手机版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李静/文 年初,教育部出台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中小学课外培训教育机构专项治理行动计划,这本身是件好的事情,不过对被整治的无证培训机构,下一步的惩治措施是什么?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教育部并没有给出明确办法。

  被传的惩治措施市场猜测有两种,一种是无证机构面临限期整改补办;另一种可能性是被直接关停。但无论哪种措施,目前来看都存在一定问题。

  以限期补办为例,一家合法合规的培训机构需要具备“一证一照”,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办学资格证和营业执照。营业执照需要到工商部门办理;办学资格证则审核更为麻烦,审核机构涉及人社部门和教育部门两个部门,资格证审核门槛较高,对办学场地、师资规模均作出明确标准。

  但与之对应的是,教育培训机构“小而分散”的行业特性,可能几张桌子,几把椅子,随意租个门面房就能撑起一个教室。大量的中小培训机构无法满足申报条件,即便补办,也很难在整改期限内完成。

  直接关停面临的状况是教育培训市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份额被这些中小机构占据,即使培训巨头——新东方和好未来,两者加起来也只有2%的市场占有率,一刀切的后果,显然不能满足大量的培训需求,盲目关停也恐会引发市场混乱。

  另一方面,监管层面如何落地。出台相关惩罚措施,涉及多部门联合执法。既有教育部的审查核实,也需要人社部、民政部等多个部委协作,还要有工商、公安等执法部门联合查处,具体到各职能部门如何分工?地方政府如何落实,目前规则全无。

  值得肯定的是,年初的行动,对比之前已经能感受到有关部门对培训行业不符合市场规范问题的重视,但是,接下来的配套工作能否有序落地,才是关乎行动成效的关键。

  细数过去几年时间,培训机构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是源于教育需求与市场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不匹配。这些不合规的培训机构占据着市场大部分份额,其中不乏害群之马,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那么一部分机构,是想要干点事情的,他们聘请优秀的老师,招揽优质生源,也有一颗急切渴望从事教育培训的决心,但受限于资金和场地等等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被划拨在不合规的那一部分。对此,相关部门应当听到他们的呼声,适当放开准入门槛。在符合安防等条件的基础上,放宽一些对场地资金的要求,准许部分口碑良好的机构可以“特事特办”。

  面对中国日益庞大的教育市场,人们受教育的需求是旺盛的,一味提高办学许可证门槛的结果是,大部分有志于从事培训事业的公司的路被封死,就算没被封死,部分小机构转为地下,会进一步增大监管难度。

  有需求,有供给,相关部门要做且必须做的是放开管辖在市场中的“手”,切勿在规模场地、人员配备上“贪大求全”。适时采用分类管理,对一些没有特殊要求的机构,依据其办学特质,设置资格证审批标准;打通审批渠道;多部门联合办理提升审批效率,不仅是众多中小机构的呼声,也是整个教育培训市场自身寻求健康发展的呐喊。

  从广泛的意义来讲,对无证机构的处理关系着教育培训市场规范化进程。政府如何捋清思路,将不合规转变为合规,将出事后才管,转化为将培训机构的管理纳入到日常监管范围,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和智慧的关键。所谓,堵不如疏,关停不是办法,引导无证培训机构依法合规发展才是治愈乱象的根本“良方”。

  举报/反馈

上一篇:高等教育学历的“非全日制”“非脱产”“非定向”,你分得清吗?
下一篇:这三个时间段需要“主动”饮水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