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送生和高考状元谁的能力更强?过来人深有体会,和想象不太一样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1-31
手机版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各科成绩齐头并进全面开花,没有明显的短板学科。另一种是在某一个科目上,成绩尤为突出,其他科目相对较弱。这两种学生哪一种更有前途呢?

  家长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苦恼,学生成绩不理想要想尽各种方法激发其兴趣点,若学生成绩特别好,家长则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培养,生怕浪费了学生的天赋。究竟是培养专项人才,还是培养全能选手,对家长来说是个艰难的选择。

  

  每年北大清华等学校,除了在高考中掐尖录取,还会在国内外的各项赛事中选拔极具潜力的学生,保送入学。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的学生将面临全力以赴备战高考,还是孤注一掷参加竞赛的选择。家长按照哪个方面培养,学生未来实力会更强呢?

  

  正如考研党和保研生之争一样,本科阶段也面临着同样的竞争。同一届大一新生中,可能入学的方式大相径庭,尤其是985名校里,大部分是通过高考统招而来,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保送入学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按理说能在高考中一举夺魁的状元郎,入学后也是班级里的佼佼者,然而入学后才知道,跟那些竞赛生相比,高考状元们未必会显现出明显优势。

  

  有些中学生家长不敢让学生把时间大量花费在竞赛之中,适当参加竞赛有助于开阔眼界,锻炼大考的心态。不过真要花时间做专项训练,家长又怕耽误升学考试。毕竟保送一事可遇不可求,高考统考才是硬道理。

  还有的家长觉得无论是保送生还是高考生,能考入名牌大学的都是好学生,都会拥有光明的未来,没有什么可比较的,事实上不同途径考入名校的学生,在学习和未来发展中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高考前,中小学教育都是在为专业课打基础,即便高中有选课之分,学生仍要至少选择6门不同的学科,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这就需要学生不能有瘸腿学科,任何一个科目拖后腿,都会影响总成绩。

  

  保送生就不同了,他们以竞赛为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优势学科上精益求精,自然会更上一层楼。清华和北大,为了保护专项人才,会留出一部分名额给各类竞赛冠军。

  北大韦东奕教授就是因为在数学竞赛傲视群雄,被保送进入北大的。否则以综合成绩来看,韦神未必能考入北大。毕竟他的理科思维过于强大,导致语文作文内容都离不开数学题,这样的人才,若没有保送机制的保护,很容易被埋没。

  

  有人觉得保送生未免存在侥幸机制,远没有高考状元实力雄厚。实际与想象中略有差距,过来人才知道在大学里,真正能在专业方面一骑绝尘的,大部分都是竞赛保送生。

  毕竟大学培养模式与中小学不同,更需要专项人才,全能型学生若集中于某一个学科,未必是最强的。而竞赛型学生,属于提前确定了研究方向,所以在大学里就更加游刃有余,自然显得实力更为强劲一些。

  

  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很容易走入唯分数论的误区。实际上文化课成绩只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帮助学生寻找兴趣点和确立未来发展方向更重要。

  

  施一公院士表示,如今家长为学生选择专业不应该看重冷门和热门,也不应该关注就业率和未来的行业收入,而是应该聚焦于学生是否对专业感兴趣。学生对专业没有钻研精神,自然无法取得成绩,即便行业再有前景,学生本人也拿不到好的就业资源。

  相反,如果学生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兴趣学科,并在某一个领域有所突破,很有可能综合成绩不好,也会被名校破格录取。未来即使行业再冷门,也会独占鳌头,这样岂不是远比综合成绩高而没有方向更利于学生发展?

  

  事实上,有不少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发掘到兴趣点,都让家长以耽误学习为由而抹杀了天赋值。失去奋斗目标的学生,毕业时只能茫然地跟风就业,即便找到好工作,也没有太大的奋斗动力,仅能达到养家糊口而已。还希望广大家长能够有所反思,尽早找到因材施教的方法。

  今日话题:大家觉得高考状元和保送第一谁更有发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

上一篇:俄罗斯的研究生申请要求去俄罗斯读研需要几年
下一篇:依法能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护航“五市战略”保障民生民利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