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考博、读博?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1-31
手机版

  原标题:你为什么考博、读博?

  今天跟大家探讨一个核心问题:“你为什么要考博士?”也就是你考试的来源是什么?

  听过很多不同的回答:需要工作的,混职称的,毕业了却不知道读博干什么的,被女朋友考上的,不能落后自己的,当然还有热爱学术研究的。

  那么,为了什么,你准备考博士吗?

  为什么要讨论和思考这个问题?

  随着国内各行各业读博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读博打破自己工作和发展的壁垒。但国内高校报考制是大势所趋,能报考的高校越来越少。

  这就造成了狼肉多胃口小的局面。

  这种局面的形成,势必会加剧竞争,增加成本,同时其难度也会逐渐加大。

  所以,在决定参加考试之前想清楚,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参加考试,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毕竟一旦选择了科博这条路,必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如果你在选择之前就能清楚的了解自己即将面临的困难,当你真正面对的时候,你的内心可能会更加的平静和坦然!

  也能很大程度上避免科研人员自杀悲剧的发生!

  在考博士之前,你需要知道什么是读博。

  基本概念:博士:哲学博士学位,简称Ph.D,是美国的最高学位。

  读博士需要两件事:一是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二是在这个领域创造一个新的理论。

  要掌握一个科研领域,就要通读这个领域的所有文献。一般从看书开始,然后找学术期刊,会议论文,研究报告。

  一般在读博之前,学校会有一些方法来评估你对某个领域的掌握程度。比如要求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

  然后,为了证明你对这个专业的理解,你需要上研究生课程,通过考试,取得很高的平均分。

  最后还要通过一个评审团的考核(医生中期考核),评委都是医生。

  开始创新理论?博士学位和其他学位的本质区别就一个字:研究。

  创造一个理论,学生必须探索、调查、思考、总结。这种行为在学术界表现为“科研”。

  “科学研究”往往隐含着“实验”。但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实验,更是解释和深刻理解。

  以计算机科学为例,科研就是探索和发现数字计算和通信领域的新规律。有必要发现新的技术来帮助建立和使用计算机制。

  寻找新的抽象、新的算法、新的规则和新的机制。要获得博士学位,必须写博士论文,并进行口头答辩。

  结果之间的关系?科学研究的成果也许能开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

  但是博士论文的价值并不是以商业利益来评价的。要指导以后的研究和知识体系。博士成果的效益往往不是短期创造的,而是长期慢慢体现的。

  问自己几个问题。在决定是否读博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你想做科研吗?你应该考虑你的长期目标。

  因为读博是为了锻炼你的科研能力。如果你以后不做科研,博士不适合你。

  要不要去高校工作?博士是高校教学的必要条件。

  你有足够的能力吗?评估自己是否具备以下能力。

  智力:显然是必不可少的。

  时间:往往比你想象的要长。你买得起吗?

  创造力:读博需要你用新的思路看待问题。扪心自问,你喜欢“脑筋急转弯”吗?你觉得学高等数学有趣吗?

  好奇心:你有强烈的欲望去了解身边事物背后的规律吗?

  适应性:读博往往出乎意料。你可能会来到一个没有人知道答案的领域。你能忍受抑郁吗?你能忍受寻找没人知道的答案的无聊吗?

  自驾:教授不会告诉你怎么做。能给自己长期科研的动力吗?

  能力:你会和最聪明的人一起工作,别人会拿你和这些人比较。你能拿着它吗?

  成熟:你的大部分博士时间都由你支配。你必须制定自己的时间表。

  警告:博士不会让你有声望:你毕业后,你身边的每个同事都是博士。

  确保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医生只在一个领域有权威。这并不代表所有领域的权威。

  你的目标:如果你只想要一个文凭,很多方法都比这个简单。

  工作保障:很多公司不要医生。即便如此,在公司不景气的时候,先砍掉科研部门。

  让自己和家人更有尊严:你妈妈可以自豪地说,她的孩子是医生。但这不是你读博的原因?

  证明你的聪明:你要长期从事枯燥的工作,多次面对失败,折磨你的意志。

  以后研究一个领域:一辈子只吃一碗饭?今后你要继续做科研,学习新的方法和理论?

  找工作更容易:搞笑!?

  这比其他选择更好:每个人都必须决定他们想要什么,什么最能激励他们。

  多赚钱:至少5年内你的收入会是负数。除非你热爱科研,否则这不是最好的赚钱方式。

  当然,读博客也有几个好消息!

  如果你有能力和兴趣,做科研会得到和其他所有工作不一样的回报。

  你可以遇到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人,甚至和他一起工作。你会不断超越自己。你将解决从未有人解决过的问题。你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多看看本科生的这类问题——考研还是工作?几年后,我发现自己又面临这个问题——考试还是工作。

  人生总是充满选择,而选择是艰难的。

  于是我转贴了一篇我觉得不错的文章。希望能给被这个问题困扰的同学一些启示。

  你为什么要读博?

  博士是文凭,更是经历。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在妖魔化博士群体,尤其是女博士。

  其实真的有那么恐怖吗?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那么,你为什么要读博呢?

  如果你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你只是随波逐流,或者你证明自己是个“好学生”,或者你认为考个博士能给你的人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者你认为考个博士就是混个学位,这样你以后就能升职,请慎重考虑。

  首先,博士学位不一定意味着高收入。

  收入与行业和职位的关系比与学位的关系更大。当然,计算机专业的博士收入通常高于文学和考古专业。

  其次,即使是为了进大学而读博,也要提前考虑好自己是否喜欢那种生活方式,是否能接受那种吃苦。你能坐在长凳上吗?否则高校生活会很辛苦,竞争会很激烈。

  而Cobo只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环。博士毕业后,你不继续自己的科研,却已经付出了那么多的青春、热情和心血。你愿意放弃吗?

  如果继续从事科研,就要考虑自己是否热爱这份孤独且不受赏识的工作,周围都是精英。你能承受那种压力吗?

  要知道,真正的专家学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想默默无闻,默默无闻的活着。你也可以有更好的未来,但那意味着你要加倍的努力和付出。

  如果你已经想好了,比如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或者只是体验这种生活,或者证明自己,或者你暂时没有更好的出路,想转型,或者只是单纯的喜欢搞科研,那么无论什么原因,你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你坚定,能说服自己。

  恭喜你,你可以试试。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获得博士学位可能需要什么。

  别说高智商,也要情商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在高处能战胜寒冷,或者在孤独的时候依然能美丽。

  任何一个读博士的人,永远是某些人中的佼佼者。要么极其聪明,极其有毅力,要么非常灵活。简而言之,可谓八仙漂洋过海,各显神通。

  读博期间的一个感受是,身边的人真的不简单,他们都有非常令人敬佩的一面。相对于一般人来说,那些可能再次“得过且过”的人,有一种自律和坚持的意识。

  所以这是一个可以互相约束,互相见证,共同进步的群体。

  高智商基本上是读博的第一要素。但是不要以为只是智商高就能过上好日子。情商高也很重要。比如你要时刻思考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是如何在乱世中让自己保持清醒,远离物质诱惑的?你是如何让自己保持快乐的?

  因为,确实有些人是想都没想就进来了,所以厌学,过着牵强附会的生活。时不时的,他们可能还是会觉得“活着没意思”。

  那样的话,还不如尽早投入社会洪流,让自己冷静下来。

  最好是出身,入世。如果根本生不出来,那就一定要入世,这样才能真正“活”起来,自由工作。

  因为如果你没有很高的情商,那么读博不仅可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快乐,也可能带来很多的负担。

  因为你可能会和社会上的人比较物质,和潜心学习的人比较成绩,和那些滋润的“小家庭”比较幸福等等。

  那就比较麻烦了,因为上帝毕竟不会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一个人。如果你得到一些,你必须面对3年或4年的艰苦生活。

  读博士需要一点毅力和沉着,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读博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只是想当混混,没那么容易。

  现在的毕业论文盲审制度,还是能套住很多不努力或者拿不到,或者努力了却拿不到的人。

  更何况博士通常有论文发表数量和等级的要求,而且总是少数国家核心期刊,理工科的可能也需要在国际期刊上发表。

  大部分医生虽然完成了任务,拿到了学位,但也付出了很多成本,比如焦虑、失眠、脱发等等。

  当然,根据个人天赋和基础的不同,可能会有差异,但真的没听说过一个人不努力就能完成任务的。

  平时上课看书的要求就不说了。理工科的人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或者说在这样的氛围下至少像博士一样,要做无数次实验,甚至是熬夜。文科生每天都要泡在书里。基本上过了三四年,就没有时间看小说了。

  大家都训练有素,但都会怪自己浪费时间。所以为了逃避自责和外界压力的痛苦,一般都要选择一点点去面对和积累。不坐冷板凳不行,至少一段时间不行。

  博士生已经是硕士了,在博士论文的冲刺阶段,就会枯萎。也有老师形容“写完博士论文就像剥皮”。毕竟尽管有客观要求,但就我们而言,我们都知道在学校专心做一些研究是不容易的,所以基本上博士论文是一段时间内的最高水平。

  更何况博士学位论文最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创新”。然而这两个字会折磨人。结果是,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大部分同学“自然瘦了”。

  一个同学,侥幸认为混混也能考上,写完博士论文后说了这么一句深刻颠覆他之前逻辑的话——“以后谁要说医生混的,我跟他急!”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读博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看博客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生活的节奏和轨迹。比如爱情,婚姻,家庭。

  说这个好像很扯淡。但是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一个人不断学习,博士毕业的时候就接近30了。这个时候社会工作经验可能还是零。如果你不够幸运,在读书的同时遇到了合适的伴侣,有了家庭,你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找工作和适应新环境的问题,还有毕业后组建小家庭和适应婚姻家庭的问题。另外还要考虑是先在工作上做出点成绩,还是快点生孩子。

  这个时候,大多数小家庭都是无产者。可能更早工作的同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孩子,心理落差需要自己去摆平。

  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有了一定的工作、家庭、孩子之后才去读博的,这种辛苦就不说了。面对家庭和自己未来的不和谐,需要自己做出判断和选择。

  有时候,选择是痛苦的。所以很多人说,早知如此,我宁愿不选择机会。但是时间不能倒流。在校园里,有很多妈妈带着孩子去读书,有的把孩子放在周边的幼儿园或者学校。他们面临多重压力,他们的孩子也跟着受苦。

  精力、财力、爱情、责任之间的冲突和压力,让很多妈妈说:“等我拿到学位,我最想做的就是找一个没有人哭的地方。”

  有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真的。所以大部分博士毕业后都有些尴尬,从感情,家庭,工作等等。

  读博可能会更难选择。有些人认为读博、就业等后选择空间更大。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博士阶段重点培养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

  不是通才教育,只会缩小人的研究领域和学习领域。所以,除非你在大学或者做科研,否则博士不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读博在长期的研究和投入中,可能会产生你或多或少对这些研究感兴趣的效果。明知道可能没有足够的热情和动力继续研究,但放弃了又很可惜。那我该怎么办?其实我身边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最后的选择不一定是你原本想选择的人生道路。

  我的很多同学原本想进入新闻媒体,或者出版单位,或者事业单位等。,但是当他们真正做出选择的时候,又无法放弃对专业的感情,最后还是继续选择了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进了新闻出版,但并不快乐,还觉得有点遗憾。

  非要搞学术的时候感觉不到爱。反而真的离开了,觉得自己“还有点”喜欢学术。这是一个悖论。会带来很多困惑和尴尬。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智慧,需要自知,需要决策能力。一旦上了这条假船,就要面对。这不是你能决定的。

  话虽如此,有些人可能会退缩,觉得脊背嗖嗖地发凉。

  其实用最简单的逻辑想想,如果读博如地狱,怎么会有现在的一哄而上?

  不否认有一部分人脑子不正常,想都没想就溜进去了,但也一定有一部分人真的想了,认可了。

  在这里,我们只说一两个:

  读博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很奢侈,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

  与金钱相比,读博的机会是一种稀缺资源。

  有机会读博的人可能不这么想,但是有很多人根本没有机会去考虑和尝试。他们的羡慕和向往也许不是你读博的理由,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你可以体验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

  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这种人生体验是非常奢侈的,有限的,难得的,自然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如果有人选择冒险和挑战生命的极限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读博士也是如此。

  完成并实现读博,是一种精神追求。享受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一种财富,一种收获。

  我的一个同事,我在博客里提到过,一个海归,放弃外企高薪工作,出国读博士,最后回到大学。就是因为她觉得在外企工作让人没时间思考,像机器一样。

  所以为了进入大学,她选择读博,并为这个目标奋斗了10多年。她说人要有追求。

  史蒂夫。当人们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后,他们对精神的渴望和寄托就会浮出水面,而读博客就是让人们更接近思想本身的一种方式。

  看博客可以有机会接近和倾听大师的声音,和最聪明的人相处。很难不提高!

  有博士点的地方大多都是师资力量比较强的地方,资源种类也比较多。读博士可以让人们很容易接近一些只听过名字没见过的人,听听他们在学术、生活等方面的感受和教导。这将是终身受益。

  这种眼界的开阔和融入,对一个人的提升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学者的启发,人们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在某些领域快速接近国内或国外同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有“鲤鱼跃龙门”的效果。尤其是在一些综合性名校,这种优势更加明显。用原班人马的话说“就像从省队进了国家队”。各种讲座、交流、书籍等资源让人进步神速。

  况且我们身边的同学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根据我的经验,每个读博的人都有一些常人可能没有的特质,比如那种理解,那种天赋,那种努力,那种坚持,那种毅力,等等。

  所以,和这样一群聪明人交往,不管别人有没有一些让人难以忍受的缺点,总有一些优点值得学习。在这样的碰撞和交流中,人们对学业和人生的看法都会受益匪浅。不提高真的很难!

  读博可以积累一些资源。期间博士会遇到很多名师,很多优秀的学生,这些都是一些潜在的资源。

  就算你的同学将来做不了王侯将相,至少从他们的起点来说,他们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就我个人而言,至少,很多同学在很多城市的很多高校,对研究和交流了解风土人情还是挺有帮助的。

  博士期间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毕业后选择中等城市或者发展中的学校、单位,可能意味着你瞬间拥有了别人辛苦10年以上的东西,比如各种津贴,比如房子,或者配偶的工作,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生活会有明显改善。从这个意义上说,用以前同事的话说,读博就是为了赚钱。

  或者说,很有可能博士生毕业后会加入一群博士生。这样你可能会让自己保持一种不断学习,不断上升,不断进步的状态。和聪明人交流终究是愉快的。这让我受益匪浅。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一位老教授曾经说过的话。你做研究,科研成果都是发表的,名利都是自己的。不像在机关等单位工作,年轻的时候给别人做嫁衣,但是退休了,人往往喝完茶就凉了。现在看来,读博直接关系到以后有没有科研的机会。

  读博客可以愉悦身心,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人生体验。

  因为博士不像本科生那样有没完没了的课程,各种活动的约束,各种考试和评比,基本上属于一个比较不受约束,比较自由的群体。

  大部分高校环境优美,小资气息浓厚。在博士生中,基本上每个人要么有收入,要么能自己赚点外快。他们的思想比较成熟,各方面都处于学校和社会的结合中。他们可以暂时脱离家庭的束缚,做一些自由的、个人的事情,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

  对于工作多年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放松、调整和休息,而对于没有工作过的人来说,也直接或间接地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些启示。

  我的博士生活丰富多彩。有一群朋友,他们经常轮流坐在村里,出去吃饭,喝茶,野餐,或者只是在校园里散步打球,或者在学校食堂吃“学术午餐”和“学术晚餐”。他们什么都聊,关于学业,关于生活,关于社会。

  现在回想起来,同学朋友都挺怀念那段时间的。

  相信看完这篇文章,你已经想清楚了,要不要考博士,为什么要考博士!

  既然想通了,就勇敢去做吧!

  责任编辑:

上一篇:党员干部要胸怀爱国心,共筑复兴梦
下一篇: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送给萌新“小杏仁”的第一份礼物,请查收!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