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研究生助管生活怎么样?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1-31
手机版

  8月底还没入学,院群里有人发布了党团学办公室招聘学生助理的公告。可能当时因为入学前的小激动,想都没想,就投了简历。原因很简单:一是为了每月800块的工资,虽然爸妈给的生活费绰绰有余,但还有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不想再找爸妈;二是可以了解大学的办公室工作,算是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事情,为以后就业积累经验。

  9月初,当我久等不到面试而去问人文楼询问的时候,人事方面的老师说把我的简历漏掉了,招聘早就已经截止了,并且整个学院都没有空缺,她说“可能你跟我们没有缘分”。当时还挺遗憾的,但是又努力用阿Q精神安慰自己——算了算了,研一事情挺多的,省下来时间专心搞学习吧!之后也就没想过这件事了。

  

  突然,在国庆后接到一个电话,开头是“010”。对方是个很轻柔的女声,问我还有没有意愿做学生助理。原来是当时漏掉我的老师给她推荐的。但是那段时间,新生活还没适应,各种事情一团糟,学习压力也挺大的,很怕占用太多个人时间,就没敢立即答应。回去寝室,又问了问在当学生助理的同班同学,她们都跟我说,其实并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只是要比别人起得早些,看书作业也可以放在晚上或者周末。然后我就欣然应下了。

  

  人大研究生助管规定是:每周上班三个半天,即9个小时。根据课表选自己的空余时间,一般都是可以空出来的的。具体工作听老师安排,一般都需要坐班,也就是每次都要带着电脑去办公室。有的老师要求比较宽松,工作少的时候可以不坐班。有时,工作比较轻松的时候也可以提前下班,或者上班期间也可以看书写作业。

  其实,学生助管就是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帮助行政老师处理简单工作,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一方面,帮助老师减轻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给学生一个赚取工资的机会。一般工作都不会太难,就是些琐碎的行政事务,比如整理文件、填充表格、装订材料、跑腿送材料……

  根据课表,我选择了周一全天和周二上午。我觉得这个时间还不错,正好一口气把一周的工作做完,其他时间就可以忙其他事情。时间相对集中些,心里就不用老记挂着要上班的事儿。此外,没课的周一周二,我很容易就纵容自己睡懒觉了,正好有事情敦促自己早起。具体上班时间是上午8:30—11:30,下午是2:30—5:00,别的同学都是下午两点上课,我算比较幸运,可以多睡半小时。我是那种宁愿多睡10分钟,也不想早起吃早餐的人,再加上北京的早餐实在勾不起我的食欲,就更不想早起了。往往是抓起一个面包一盒牛奶就出门了。

  

  每周一早上7:30的闹钟,赖床5—10分钟,8:15从寝室出发,正好8:30之前到办公室。跟游老师问声好,询问工作安排。忙的时候,整天都要忙忙碌碌;闲下来,办公室就变成了我的自习室。我的老师是汉语国际教育和国际交流部的教务秘书,主要管理的学生是北京的汉硕和国外留学生,也会跟苏州校区有联系。所以,经常来办公室咨询的都是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和汉教专业的中国学生。不过,我只是协助游老师处理及其简单的工作,学生事务我是不太清楚的。

  

  第一周正逢整个学院的论文开题季,又加上国庆调休,相当于把上个周一的工作也补回来了,所以工作还是很繁杂的。归类整理开题报告表格、补充填写学生毕业论文的日期、联系未交开题报告的学生、将开题报告发给各组答辩老师、把纸质论文用推车搬到研究生处……尽管都是简单的事情,但是一不小心弄错就会增添很多麻烦。又因为是刚上班,很多事情也不敢松懈。之前本科时期,只知道有事儿去文波楼找辅导员,还不知道学生事务这么琐碎。确实,第一周就让我了解到每个学生背后,是另一些人组成的庞大系统在支持着。

  第二周稍微轻松点,负责统计各班留学生的9月考勤和各班老师的学生教学评价。因为刚开学,很多同学换班换课选修,导致原始表格是错乱的。还有很多学生没有中文名字,就要输入长长的英文名,很多名字很有趣,一看就是汉语老师取的,刻意与本名同音又颇具中国风,比如埃及的"秦宋"、"胡一夫"、澳大利亚的"陈曦"、意大利的"悠悠"、法国的"雨果"、俄罗斯的"萨沙"……日韩的学生大都已经有自己的中文名,一听就很有特色,"山内美衣"、"伊豆朋美"……本来全校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都是在网上进行的,但因为某些原因,留学生老师的评估是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很多学生给出的评论非常直接,"这个老师肯定没有备过课,口语课一直让我们听写,这根本不是我需要的",我一看,这不就是我们中国学生上英语课的状态嘛!果然,同一个国度,同一个教学方法。有的学生难以抑制满意的心情,"The teacher is great!"、"这位老师非常棒!给我们介绍很多中国特色文化,很有意思,学到了很多!"除了这些,我还要帮老师递送材料,主要就是研究生院、国际交流中心和校孔子学院管理处。普通学生大都直接找班长或教务秘书递交材料,根本不会接触后续流程。如果不是有这个兼职,我也许永远不会有机会进入这些楼层。

  

  第三周就极其轻松了,一直在做自己的事,看书、看论文、写作业。偶尔送一下材料,老师就让我提前回去了。

  

  不过,第四周——也就是今天——就非常累了。上午弄完10月留学生考勤表,又有项新工作——用起钉器拆去订书针。上学年的期末试卷都是A4纸装订的,但是每份的左上角都有订书针,这就导致整摞试卷的左上方是凸起的,不好保存。老师就让我把所有的左上角订书针拆掉。本来是很简单机械的工作,但是连续拆三四个小时真的非常累,尤其是手指和手腕。拆第一摞的时候手指已经很疼了,翻书的时候都在抖,好在中午休息了会儿好多了。但是没想到下午还有两大摞,我真的欲哭无泪,但是咱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问。虽然有起钉器加持,但是它是个费力杠杆,需要手指和手腕用很大的力才能把订书针给撬出来,就是纯粹的体力劳动。现在是晚上,我的手腕还在隐隐发疼。

  

  今天下午午休后,骑着青桔单车到办公室,刚坐到位子上就拿起起钉器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是《雇佣人生》的那个主人公。《雇佣人生》只有六分多钟,是一支获奖无数的阿根廷动画短片。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在微博在刷到,看到最后的时候我被震撼了。讲述的是西装革履的他从起床到上班的过程,影片采用"物以人化"的手法,把冷冰冰的现实呈现给观众。他一路上像个冷漠的主宰者一样,享受着各种各样的服务,穿起拖鞋在床下的地毯人上走过、路上由人形出租车驮着、红绿灯也是两个穿红绿衣服的人在上班、公司里打开衣柜放衣服和公文包,也有个面无表情的女士在为他服务……一路上看起来,他好像一直是雇佣者。但是影片最后来了个巨大的反转,正以为他将推开办公室的门时,他却停下了,伏下身子,将整个身体贴近办公室门口的地面。接下来,另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士走来,推开办公室的门之前,在主人公的背上使劲蹭掉鞋底的污垢,然后推开办公室的门。原来,主人公只是个众人皆可踩踏的地垫!

  

  想想自己,午睡完骑车去上班,一坐下就拿起起钉器开始工作,这一刻我真的就是他。我们每个人都是他。在生活中坦然享受着别人给予的服务,也在给别人提供服务。谁也没有资格嘲笑谁的工作低微,因为每个工作都为人们所需。即使现在学着看似高雅的文学、看似严正的法律、看似精深的金融……最后我们不还都要投身社会,做个小小的螺丝钉。很多人可能螺丝钉也没得做,毕竟螺丝钉有时会承担整个结构的枢纽,我们中又有几个人能称得上"枢纽"呢?人们都说大学是"象牙塔",其实大学何尝不是个"社会零件生产工厂"。毕业了,"产品"出厂了,投入使用了,谁知道自己会被安装在哪个机器身上?谁知道自己将与哪些"零件"组合在一起运转?谁知道运转的"机器"中,自己能所处何位?谁又知道自己和"零件们"什么时候面临报废?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些想法就是胡思乱想,但有时候多想想才能更好地定位自己嘛!之前我也经常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但今天拆订书针的工作让我瞬间思考生活的意义,真的很神奇。可能是因为这项重复机械的工作,让我感觉自己就像个生冷的机器一样,也可能因为枯燥无聊又手腕疼,引得我胡思乱想罢了。

  现在我要把自己的胡思乱想记录下来,希望有一天我这个"机器"出厂的时候,至少不那么冰冷。还有,以后我一定要养成习惯,上交作业的时候,一定不用订书机装订,换成回形针!因为背后一定定有个人,像今天的我一样,为成摞成摞的订书针而心力交瘁。

  

上一篇:兰州大学怎么样?实力好不好?
下一篇:专硕和学硕差的很多,有些人读研一就开始后悔,尽在不言中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