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奉超教授,获科研新突破,团队90%是90后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2-01
手机版

  中国科大特任王奉超教授,获得科研新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中国是一所非常有名的大学。

  但是许多人却未必能够说出该校的一些详细情况。在中国科大,有这么一个实验室——中国科大近代力学系计算力学实验室,该实验室科研方面取得新进展。

  据悉,中国科技大学的王奉超特任教授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安德烈·海姆教授团队合作,在纳米限域毛细凝聚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并且将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值得一提的是,安德烈·海姆教授是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该项研究修正了经典的开尔文方程,而且还建立了纳米限域毛细凝聚的新理论,该方程的适用性扩展到了亚纳米。换句话说,这也是基础理论方面的一次突破,对于应用方面将会产生不小的作用。该研究不仅为理解纳米限域毛细凝聚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而且还将在制药、食品、微电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说,这是一次完美的国际合作,安德烈教授团队负责实验,中国科大的团队负责建模解释实验结果。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大的这支科研团队90%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研究生,这支年轻的团队在科研方面不断地努力,才取得如此的成绩,可以说也是中国科研的未来。

  科研方面的每一个成绩,实际上都来之不易,这都是他们日夜奋斗的结果。

  没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不过,科研是一种“孤独”却“有乐趣”的事业。每一个科研人员都必然会经历坐冷板凳的经历,那些看似毫无意义的科研工作,其实一旦转化,将会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正是应该科研需要转化,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导致有些人可能盲目追求这种价值,而忽略了眼前看似“无用的科研”。

  笔者以为对于科研,应该保持一种纯粹之心,不要被“金钱”所左右,中国才能够在基础理论方面有所突破,才能改变当前中国科研所面临的困境。

  当然,仅有纯粹之心,还远远不够。这需要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予宽容。在许多时候,我们总是将一些热爱科研的人员称为“书呆子”,甚至有些被误解为“高分低能”。诚然,他们可能不是生活中的全能,他们可能不会弹钢琴,他们也可能不会跳舞,但是他们可以在实验室中做好科研,难道这不够么?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这才是国家强大的根本。

  因此,我们要摒弃“书呆子”这样的观念,不是会“弹钢琴”就不是书呆子,也不是不会“弹钢琴”就是书呆子,作为科研人员或许能够有兴趣爱好固然“更好”,但是没有“其他爱好”,也应该“不错”。

  上一代人的“书呆子”标签,打击了一些专注于科研的人员。这一代我们应该做出改变。

  从中国科大的科研团队来看,他们的确很年轻,也是科研人员未来的潜在力量。这些年轻的科研人员或许是素质教育下的成功案例,能够在青年的时候,找到人生努力的方向,值得人们称赞。

  可惜的是,当前的家长将孩子学习各种“兴趣”班,视为了素质教育。然而,或许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该更倾向于引导和帮助孩子找到自我,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而不是成为了等待命令的机器。换句话说,素质教育应该重在唤醒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不是让其掌握更多的技能。

  也许,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涌现出更多像中国科大这样的优秀年轻科研工作者。

  举报/反馈

上一篇:农村女孩詹青云,拒绝北大,贷款100万读哈佛,如今不负所望
下一篇:内蒙古大学考研丨应用经济学831报考指南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