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品牌 为袓国培养高技能骨干人才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作者:欧廷君 原载:2014-09-14 中国高校之窗

  摘要: 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国际化高职教育品牌不能缺位。着力培养创新型骨干技术人才队伍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我们应紧紧围绕培养高技能骨干人才为中心,精心谋划,倾力打造,努力构建国际化教育品牌创新机制,让中国高职院校在国内外市场上真正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强、实用性高的高技术骨干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让全国高职院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奉献一份厚重的彩礼!

  

  从中央确定“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至今,全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达1266所,涵盖4759个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骨干人才队伍。近十年来,全国高技能骨干人才增加了12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比例26%,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高等职业教育功不可没。

  在全球经济竞争加剧的现实国情下,高职教育将肩负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与科技革命的责任和使命。对于寻求调整经济结构、化解就业压力将成为加速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这是中国人民期待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习总书记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学方向,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此,探求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化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之路,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骨干人才的唯一选择。

  强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高职教育转型升级

  我国高职教育在数量上现占整个高等教育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品牌的科学定位,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其“职业性”与“高教性”将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还要指导学生实训、实践;参与企业相关研发工作。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开展应用研究,这是我国目前所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工作。

  面对“理论与实践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与完善院校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育才机制,实现“立体式”的全能服务是高职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这项工作的好坏,关键处决于“理论与实践型”教师的引进与利用,现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也是增强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走一条适合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成功之路。

  1、培养高技能骨干人才,高职院校师资能力是关键。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培养高技能骨干人才,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性”。这是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在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上的迅速提质,培养学生掌握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来突出高职教育其“高教性”特征。在强化高技术骨干人才培养质量上,通过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等措施,是当今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骨干人才的关键。因此,迫切需要国内高职院校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但这些具体实施工作最终回归是能体现“职业性”和“高教性”的教师队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他们不断强化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创新用人机制,实行竞聘上岗,突出办学特色,对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各系专业,由知名专家教授亲自授课。同时,该院还配备专业的辅导教师对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上进行系统指导,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使该院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在国内同行业中脱颖而出。

  2、强化科技项目创新能力,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力。我国高职教育已进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阶段,高职院校不能忽视“高”层次性。需要自觉提升高职院校的项目研发能力,提高师生综合创新能力,这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科技水平与技术含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国内高职院校广大教研人员应主动为各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以满足区域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实现高职院校促进甚至引领区域产业的发展。大家知道,高职院校教研人员是这项工作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我们有必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尽快打造高职院校科技项目成果市场化,教育品牌国际化。为社会各界提供科技项目成果有效转化与培养技术骨干人才队伍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据笔者实地调查发现,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先后组建了多个科研创新团队,累计完成各类技术研发、推广、转让等有偿服务项目100多项。迅速提高了该院校项目在企业单位产品应用上的科技含量,为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3、强化教职人员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高职教育转型升级。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教育部下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要求。全国高职院校应打破高校传统的“学历制”教育思维,更新服务观念,结合当今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和要求。积极承担各区域产业发展的社会性培训服务,以满足各行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需求。积极开展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做到教育“面向人人”、“学以致用”的办学方针。使全国每所高职院校均能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明显的带动作用。 而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赋予高职教育新的使命,要求高职教育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实现高职教育转型升级,尽最大努力,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需求和提高技术人才的全面发展。使我国高职教育在社会化服务中能迅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创高职教育国际品牌 打造人才就业升级版

  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高职大专院校初次就业率超过众多“211”院校。为什么会这有么好的就业率?答案应该是我们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破除了传统的思维方式,找到一条适应市场客观要求的发展之路。这种以“就业为导向,专业更明确”的育才方略,值得所有高校借鉴,也是当代国内所有高职院校走国际化教育品牌的唯一选择。

  1、专业以市场为前提,学生就业有保障。众所周知,中国教育与经济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彼此同呼吸共命运。教育发展中的每一次起伏,是直接反映国家经济的阴晴表。面对国内高校学生(特别是非职业技术类)就业压力等问题,究其根源,应是某些院校在所系各专业设计上,缺乏对自身院校与市场的科学研究而贪多求全。缺乏自身院系专业特色,在国内市场上无自身院校的主打专业品牌,这是造成学生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之一。 针对这些问题,亟待我们有关部门着重研究、寻找良方!在此,笔者建议,全国高职院校在院系专业设计上,需根据市场发展趋势,结合自身院校师资力量与专长,对院校所系专业进行精确定位,找准适合市场客观要求与自身院校发展来开设各系专业。并把所系专业做专、做精、做强,让自身院校所系专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育品牌。正如学历教育的清华、北大,高职教育的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典型的成功个案。他们根据自身的师资实力与所属各系专业特长进行科学定位,形成强势品牌,在国内外形成良好口碑,不但能让学生掌握较高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而且毕业前后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与莸得良好的薪酬待遇。

  2、创新高职教育机制,培育“四有式”人才队伍。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教育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关键是体现办学的高层次。在提升技术骨干人才培养方式上,我们须从“专业知识”型向体现高职特点的“四有式”复合型人才转变。借鉴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培养技术骨干人才上的先进经验,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一支具有高职院校特点的“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有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好创新能力、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骨干人才队伍。

  在加强全国高职院校“四有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上,首先,建立高职院校学生有一半时间,由院校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习锻炼。克服原来不少院校大量时间在学校“纸上谈兵”而造成学生的纯理论、低技能、低应用能力状况,真正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主动与企业接轨、与市场接轨。

  其次,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时,尽可能让他们从企业生产一线实践中选择设计课题,让他们熟悉有关生产实践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有效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技术开发和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提高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这种育才方式,从学生个体素质培养的角度看,可提高学生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从群体的角度看,强调学生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关注学生具有专业性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广大学生在工作中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实现学生从课堂走向生产、从学校走向社会。让他们生活空间无形扩大,使他们的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真正为祖国输送一大批高技能骨干人才队伍。

  3、创国际高职教育品牌,打造人才就业升级版。高职教育品牌概念是企业品牌的引申,其目的突出办学特色,通过创立、拓展、推介和经营院校品牌来提升和增强院校的竞争力、发展力。以优秀人才、特色学科及教学名师等因素不断开拓市场,使院校的特色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从而达到高职教育从量到质的飞跃,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实现更多企事业单位的教育消费。因此,开启我国全面实施国际化高职教育品牌战略,可谓是正当及时,很有必要!

  全国知名职教专家、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马必学教授就如何全面推进高职品牌建设时表示:“提高学术水平和力量、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提升教学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质量凸显特色是高职教育品牌战略实施的关键”。 (1)、坚持以高职教育品牌战略为导向。根据市经济发展要求和自身资源环境,结合自身高职院校在教育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特征进行选择。正确认识院校性质,明确培养技术骨干型人才.确定重点项目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步骤,通过重点专业、项目的建设,打造一流的高职教育水平。美国西点军校、哈佛大学等著名院校就是国际化教育品牌的经典个案。

  (2)、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品牌战略成功的基础。教育品牌的中心工作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国内高职院校须以提高育才质量为核心,不断增强自身职院的品牌力。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新格局。积极创造国际高职教育品牌的主体环境,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愿望与企事业单位对高职教育多样化的需求。

  (3)、实施国际化高职教育品牌战略的关键。高职教育重在具有一批体现主题精神的品牌教师与自身专业的学术带头人,能够洞悉市场前景和专业发展方向。同时,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要求高职教师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切实推进“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着重在名师名教师团队建设上下真功夫,培养一批适合本院校特点的高水平教师,推动高职院校向国际化教育品牌发展。

  (4)、校企融合是高职教育品牌战略成功的重要途径。克服目前不少高校侧重理论的“放羊式”培养方法。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式上,要具针对性和培养规格的职业适应性,实行“半工半读”的办学方式,将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贴近市场和生产实际需要的关键。通过校企紧密合作,让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专业建设改革和发展,与企业共同进行生产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不断改善知识能力结构与实际操作能力。由“校中厂”到“厂中校”,从仿真式课堂到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从车间到课堂,从学校到实训基地,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很高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及动手能力。让每位学生毕业就能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为高职教育打造人才就业新升级版提供有力支撑。

  高职勤耕心血化,育出栋梁建大夏。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国际化高职教育品牌不能缺位。着力培养创新型骨干技术人才队伍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要牢固树立与认真落实科学育才的教育理念。以紧紧围绕培养高技能骨干人才为中心,精心谋划,倾力打造,努力构建国际化教育品牌创新机制,让中国高职院校在国内外市场上真正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强、实用性高的高技术骨干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让全国高职院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奉献一份厚重的彩礼!(作者系全球品牌、创新、人才、企业家概念科学阐述第一人。国内财经、品牌、管理实战知名专家、企业经营战略顾问、亚洲经营智库首席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经网.中经在线专家智库特约专家、首席研究员。擅长区域经济、乡村振兴、民族产业、品牌发展研究、企业经营战略创新创意管理工作,国内多家权威媒体财经、品牌、管理栏目专栏作家、诗人。)

上一篇:决胜高考物理最后一题8:牛顿第二定律和圆周运动(下)
下一篇:2021医学院“新四大天王”,北大医学部屈居第二,榜首高分领跑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