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育盘点】看广东职教提质培优,技工教育新气象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刊于羊城晚报2022年12月28日A15版)

  世界技能大赛全员获奖

  广州技工教育有哪些新气象?

  11月27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落下帷幕,比赛项目共62个,中国代表团在参加的34个项目上共获得21枚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和5个优胜奖,在金牌榜上名列第一。来自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选手杨书明获得移动应用开发项目金牌,成为本次大赛该新增项目的首块金牌获得者。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广州市参加3个项目比赛获得1金1铜1优胜奖,获奖率1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二十大开幕前,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高技能人才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总体部署和考核范围”。

  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就首次明确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近年来,广州紧紧围绕产业布局优化技能人才结构,推动广东技工与广东制造共同成长,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在新的起点,广州技工院校是如何培养技能人才的?校企合作又是如何展开的?与记者一起走进广州技工教育,一探究竟吧。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国手杨书明夺得

  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移动应用开发项目金牌

  新变化

  1

  拆掉“围墙”——

  与行业企业“零距离”对接

  技能高手处变不惊、处惊不乱,是因为有扎实的基本功。

  10月13日,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移动应用开发项目比赛正式开始,杨书明作为中国参赛团队的一员,在与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10名选手4天时间的比拼中,凭借技能操作快、开发的应用功能完整、用户体验好等优势,最终获得了移动应用开发项目的金牌。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为了这场比赛,他已经准备了7年。作为“00后”的杨书明,?由于基础薄弱,杨书明进校时的专业课成绩并不理想。为了迎头赶上,他几乎一周6天、每天12小时在学校学习技能。

  “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事实证明,在技工院校,的确能得到很好的技能锻炼,只要你肯学,你就能获得一技之长。”杨书明说,最初他就是抱着学习一项技能未来好就业的心态读的技校,他也深信,作为一名技能人才,未来会有好的发展。

  这些年来,广州技工院校通过一体化课程改革和校企合作,实现了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在广州技工院校选手摘金夺银的背后,是技工院校强大的办学实力。

  近年来,广州深入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支持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把世界500强和规模以上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标准引进学校,共同创建新型学徒制、订单班、冠名班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开设12个专业大类、163个专业,涵盖200个职业(工种),全市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助力广州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快速发展,为广汽、广州地铁等重点企业输送关键岗位技能人才10万余人。

  与企业对接,与生产对接,与高端技术对接,以及与世界先进企业的紧密合作,让广州市技工院校的技能水平实现了与国际标准同步。

  新气象

  2

  频频“上新”——

  技校新增高精尖专业

  技工教育自开办起就定位于服务产业经济,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制造业,一向为广东强省之根,随着广东发布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技工教育也与时俱进“上新”了不少新专业。

  今年6月,在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的学期成果展中,人工智能专业老师何波十分欣慰,该校首批人工智能专业学生交出了亮眼成绩,智能家居云报警系统、自动消毒储存柜、口罩佩戴检测装置等终端硬件作品得到了现场不少企业代表的夸赞。

  今年7月,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迎来了好消息,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公布的首批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大数据技术)考核站点名单。这也意味着广州技工院校在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数字人才培育优质品牌方面得到了更高层次的认可。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开设云计算、移动应用开发等专业,与华为、腾讯、亚马逊等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建设华为ICT人才培训中心、亚马逊云创应用学院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载体,培育掌握新职业、新技术的产业“新工匠”。此次杨书明的夺冠,便体现了广州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效与突破。

  在广州,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无人机技术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应用等紧贴产业前沿的高精尖专业也频频出现在了技校中。此举正意味着技工教育真正在践行顺应技术变革趋势、培养一线产业工人的使命。

  新发展

  3

  服务“制造业立市”——

  产教融合持续深化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

  “制造业当家”是广东近期的高频词,日前,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引发广东各界强烈反响。事实上,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就首次明确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

  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的支撑,广州市人社部门紧抓国家产教融合城市试点、“制造业立市”等战略机遇期,深入推进“广东技工”工程羊城行动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围绕技工院校发展及人才培养出台了多个文件。全力支持广州技工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层次、提升办学水平。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匹配与融合。

  推动广州市技工院校积极对接链主企业、分链主企业等头部企业的人才需求、技术标准、教学实训和就业岗位,加快提升21条“链长制”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层次和质量,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广州技工院校则紧扣粤港澳大湾区的新业态、新趋势,围绕广州先进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加强专业调整,大力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环保、涉农等特色专业集群建设,实现专业建设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政、校、企三方共同搭建起一个又一个的战略合作平台。共同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全省、全市制造业企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数读:广州技工教育发展

  ●广州共有26所技工院校,全日制在校生11.03万人,年社会职业培训12.62万人次。

  共开设12个大类、163个专业,涵盖一、二、三产业中的200个职业(工种),新增省市重点和特色专业124个,省、市级精品课程20门,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

  年均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2.69万名,毕业生就业率98%,92.4%毕业生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其中69.1%留在广州就业。

  ●广州技工院校先后与3000多家企业深度合作。2016-2020届毕业生在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广汽传祺、广州地铁、日立电梯等广州第二产业的重点企业就业总人数达25041人,每年同期占毕业生总数近30%。

  ●广州全市技工院校共建设产业就业培训基地16个,建立汇聚华为、亚马逊、中外运、小鹏汽车等673家企业的校企合作资源库;携手格力、海尔、美的,广汽等3000家企业组建237个订单班、双制班、冠名班。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整体满意度达98.65%,毕业生能力水平均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数据来源:广州市人社局

  广东职教提高质量提升形象

  与区域产业相融共生同频共振

  “2022年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攻坚克难的关键年。”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今年,职业教育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提高质量”,二是“提升形象”。

  近一年来,广东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职业教育实现了怎样的高质量发展?广东职业院校又如何让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广州市技师学院内,

  宠物医疗与护理专业的老师教学生缝合伤口

  中职招生变热,

  职业本科专业点增长44%

  随着“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纵向贯通的职业学校体系逐渐完善,层次结构更加完整,中职不再是学历的终点。作为高中阶段的“半壁江山”,中职“就业与升学并重”的转变吸纳了更多高素质人才。

  今年广州中考,一批成绩600分以上的考生“入圈”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相较第一批次网录,部分学校高分考生人数和出档率再创新高。多所头部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特色重点专业补录的出档率及满档率均创历史新高,个别专业投档分数线甚至超过650分。

  早些年还遇冷的中职,为什么近两年“回暖”?有业内人士分析,今年5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肯定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之间构建起融通机制。有了政策和法律对职业教育的保护,职校学生在升学、就业上的道路将更加畅通、广阔,也吸引了一批学业和技能兼备的学生报考。

  广州市第十八中学毕业生李依静今年以591分的成绩被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录取。按照中高衔接三二分段试点安排,入读该校三年且考试合格后,她将继续前往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习两年。在男生扎堆的数控领域,女生李依静的存在有些特别,但她认定这是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她愿意投身技术领域,做数控行业的好手。虽然中考成绩已超过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40多分,但李依静很笃定地选择了中职:“新职教法修订后,职校的升学渠道被打通了,将来我也能继续往上读本科。”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起点而不是终点。”陈子季曾表示,“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扩大贯通培养规模,打开中职学生的成长空间,这既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望,更是产业发展对人才层次高移的现实需要。”

  打破止步专科的学历“天花板”,只是职业教育格局性变化的一个侧面。今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主办方的信息显示:2022年,全国职业本科专业点数备案936个,其中四年制专业备案点数比2021年增加了44%。“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一体化的职业学校体系基本建成。

  从《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路径,再到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近年来密集出台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举措,是职业教育从规模发展到高质量内涵发展的重要转变,也是让职业教育“香起来、热起来”的原因之一。

  产业基因渗入职校,

  紧跟行业风向标

  今年12月,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轨道交通装备智慧运维产业学院)项目正式开工。预计两年后,校园里将出现两个“高铁站”和一段“高铁线路”,学生不出校园,就能进行普铁、高铁以及地铁等各类业务的培训,打通学生到轨道交通职工角色转换的“最后一公里”。

  广州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谷忠鹏对此表示,希望基地建成后,为华南地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提供“技能支撑”,助推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升级,成为轨道交通行业企业重要的技术服务基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也是其基本特征。当前,不少职业院校的“尴尬”在于,专业设置跟不上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培养计划跟不上核心岗位需求。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决定了教学要达到预期效果,师资、教学资源和实训设备缺一不可,但产业快速更迭,需要不断更换新设备、新教材,老师知识和技能储备也要具备同等水平,方能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学生。

  为打破人才培养的“痛点”,今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智慧汽车学院,这被视作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布局专业群的一次尝试。值得一提的是,广汽集团将建立公共实训中心,在校内开设4S店,开展订单班培养。预计未来两到三年,校企双方将共同努力,将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升级为汽车技术工程的职教本科专业。

  “要深化校企合作,使企业成为我们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让企业参与进来。企业参与度越高,我们的人才培养针对性、适应性就越强。”学校党委书记林洽生说,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引进博士和产业精英,通过校企合作,让更多的教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未来技术升级改造的需求。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凸显

  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及其贡献度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和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往往给人留下“科研弱”“效仿本科”的刻板印象,但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的科研更侧重应用型研究,在技术转化、解决产业技术难题上极具优势。

  今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新成立前沿材料研究院,聚焦于新能源材料、电子新材料和纳米新材料三个领域,打造新材料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这被视作番职院蓄力攻关科研的一次探索。研究院负责人徐梦漪说:“我们都希望能够把自己所学或者是多年的研究成果和产业进行对接,然后把它变成可以应用的产品。职业院校和企业联系非常紧密,在这里,科研发展空间广阔。在向职业本科层次升级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必将为促进产业发展承担更大的责任。”

  与产业同频共振,发挥职教优势,增强自身特色,广东职业院校成为培养未来产业大军的摇篮,目的直指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全省目前共有625所职业院校、在校生280.5万人,21个地市高职院校全覆盖,职业教育10年累计投入4486.63亿元、输送约769万名技能精英、支持近11万名产业工人提升学历……广东聚焦“双十”产业集群,实施“广东技工”工程,建设298个省级中职教育“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示范专业和311个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副书记李大胜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以“扩容、提质、强服务”为主线,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相融共生、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推动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美好愿景转为“大有作为”的广东实践。

  文/崔文灿 周聪

  图/崔文灿 部分受访者提供

  编辑/林文惠

上一篇:中高考精准备考专题研讨会举行 郑力明教授: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
下一篇:佛山中考拉开序幕 6.9万考生轻松自信奔赴考场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