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城市文明 成都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2-04
手机版

  在第36个国际志愿者日前夕,成都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大运会服务中,注册人数突破100万。数据背后是成都大运会筹办的青春力量,也是成都城市温度的彰显。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共青团成都市委将青年志愿服务作为引领社会文明新风的切入点,大力推进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领导体系、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培育、队伍建设,不断汇聚青春力量,扮靓城市友善公益底色,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

  全市注册青年志愿者达105万余人

  推动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

  优化升级志愿服务动员平台,共青团成都市委紧密契合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要求和青年行为习惯,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推动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迭代升级“青聚锦官城·城市志愿者” 供需对接平台,开通“成长体系”“项目日历”“身份展示”“项目剪影”“一键分享”等实用功能,一网集成志愿者注册、志愿服务需求采集、志愿服务项目发布、报名、时长记录等功能。截至目前,全市注册青年志愿者达105万余人。

  同时,建立成都市青年志愿者大数据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时采集全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发布、志愿者报名和项目开展关键指标,即时掌握、分析青年参与习惯、项目偏好和基层组织工作情况,为推动志愿服务改革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建立与团中央“志愿汇”、团省委“志愿四川”、市文明办“成都志愿者网”数据协同机制,并将青年志愿服务平台接入天府市民云等政务平台、天府通(APP)等市民生活平台,拓宽青年、市民参与渠道,实现志愿服务数据多平台互联互通共享。

  累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4.8万个

  让志愿服务成为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坚持问需于民,让志愿服务成为精准服务市民,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共青团成都市委打造“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服务模式,建立志愿服务需求线上采集、平台转化工作机制。同时,组织开展居民志愿服务需求大调查,累计走访调查市民10万余人,开发同心战疫、五彩梦想、青暖夕阳、情满旅途等10大类133小类志愿服务项目。此外,共青团成都市委积极联动市内各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税务、社保等综合服务大厅,成都东站客运站、石羊客运站等交通枢纽,公园绿道等公共活动场所,广泛开展志愿服务需求收集,不断推动供需有效对接。

  此外,共青团成都市委创新完善“多元参与”的队伍架构。主动适应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和市民多元化、高水平志愿服务需求,突破传统志愿服务过度依赖在校大学生瓶颈。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挖掘职业青年志愿服务潜能,通过“网罗”各行业领军人物、骨干分子,组建医生、礼仪、翻译等63支职业属性强、专业程度高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以人文情怀为导向,以青年兴趣爱好为突破口,组建流浪动物关爱、特殊儿童陪伴、机器人教学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27支;以众志成城为导向,立足项目低门槛、人人可参与,大力培育自主策划、自主开展的“老手”队伍,组建共享单车摆放、环境保护等通用志愿服务队伍10支。截至目前,累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4.8万个,服务时长超219万小时。

  居民需求“一键提出”

  青年志愿者“一键响应”

  广泛汇聚青年力量为群众办实事

  共青团成都市委坚持问需于民,以青年志愿服务为抓手,广泛汇聚青年力量为群众办实事,让青年志愿者引领城市文明风尚,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深入群众“摸需求”。共青团成都市委组织开展居民志愿服务需求大调查,针对开发10大类130余小类广覆盖、多层次志愿服务项目,并依托成都市青年志愿服务线上供需对接平台,建立志愿服务需求线上采集机制,打造“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服务模式,实现居民需求“一键提出”,青年志愿者“一键响应”。

  同时,围绕居民烦心事,针对老年群体开发了“智慧助老手机教学”“洋气花甲英语教学”等志愿服务项目;针对暑期儿童照看难题,联动社区开展“暑期托管志愿服务”;针对智力障碍儿童家庭,开展“特殊儿童绘画陪伴”“特殊儿童手作义卖现场协助”等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的烦心事。

  本报记者 宋妍妍 共青团成都市委供图

上一篇: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下一篇:关于2022年普宁市主城区部分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招生的公告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