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是否值得成为夫妻吵架的导火索?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2-11-16
手机版

  最近,网络上传出一对夫妻在家中吵架的相关视频。值得众多网友注意的是,这对夫妻吵架的导火索居然是因为“孩子没有上幼小衔接班”。

  如下图所示,画面中的妈妈在责怪爸爸“当初没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导致孩子如今成绩垫底,不如那些‘很快写完作业’的同龄小朋友们”。爸爸也不甘示弱,并不觉得自己妻子的话是对的,认为“不上幼小衔接也没关系,不会的知识可以慢慢学”,甚至还劝妻子“把孩子送到学校并不是仅仅为了考试”。殊不知,爸爸的这个态度引发了妈妈更大的怒火,认为“当今小学的教学进度是很快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众多网友很容易从中看出,画面中的这位妈妈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学有缩成,而这位爸爸却认为“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更重要”。从这位母亲的情绪以及话语中我们不难理解到,当看到“自己家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远不如其他孩子”时,内心非常上火、着急,甚至把一切罪责都推脱在了“当初没上幼小衔接班”。由此可见,这位母亲内心的焦虑,则正是当今社会上“教育内卷”的一个缩影。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一个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去分析这件事情以及社会上存在的“教育内卷”现象。

  从这个视频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对夫妻的孩子现在一定处于小学低年级,难怪妈妈“一直在责备父亲没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我们不禁思考道,难道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升小”学生而言,“幼小衔接班”真的是必不可少的吗?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00年代对于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曾经上过的学科类辅导班的种类。在那个年代,语文基本上只有“写作兴趣班”,数学基本上只有“奥数班”“蓓蕾班”,英语基本上只有“新概念班”“快乐英语”“牛津英语”,并没有“幼小衔接班”。且上述这些课外班的宗旨也仅仅为了“在课外丰富、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即“完全建立在孩子的兴趣之上”。而很多没有上这些课外辅导班的中低年级学生,也基本上从来不会因“没上辅导班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及格”。

  且大家不妨这么想,假若小孩在低年级便需要“受到来自辅导班的压力”,那么今后这么多年的求学之路,还要上多少辅导班才能够“足够孩子变优秀”呢?由此可知,幼小衔接班并不是低年级学生的“必需品”。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在去年出台“双减政策”前的校外培训状况。之所以在很多年前“校外培训机构如此铺天盖地”,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则在于家长们的心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课内辅导班;另一部分家长则认为,既然别的孩子都报了左一个、右一个辅导班,那么倘若自己的孩子不报班,一旦落后于其他孩子该怎么办啊?正是在这种“怕落后”心理的驱使下,才用“报班”的行为来给自己“买放心”。而这种心理,体现的正是“教育内卷”。

  实际上,很多家长朋友们在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过之后,便不难理解到,实际上对于孩子的学业,根本没有必要有“多余的焦虑和担心”。要知道,对于每一位学生家长来说,自己的孩子与大多数同龄孩子享受同样的教学资源、同样的师资力量,那么正是因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智力水平、接受新事物能力,所以体现在成绩上,才有了“优良可差”的不同水平。

  假若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好”,那么你此时越是着急上火,则越是容易“把自己心中的那份压力传递到孩子身上”,甚至用“气急败坏的言语来训斥孩子”,这显然不利于孩子在一种更宽松、更快乐的条件下学习,甚至从此对学习产生出畏惧情绪。

  很多“优等生家庭”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孩子的学习基本上不需要家长操心,每日还能够乐此不疲地认真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从来不吃力,在考试中取得的成绩也很高。而这样“令家长省心”的学生的“秘密武器”,则正是好的学习兴趣以及好习惯的养成。

  若想要培养自己的孩子对学习养成浓厚的兴趣,首先在态度上要变得温和一些,在给孩子讲解的过程中也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倾听,这样孩子不仅更容易接受,同时也更有利于孩子在一种“温柔和谐”的氛围中,更容易理解自己所应该会的知识,也自然有利于孩子今后产生出更大的兴趣。

  特别是对于一至三年级学生来说,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家长要特别在孩子刚开学的时候告诉孩子,上课时一定要专心听讲,下课要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有了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请教老师。有的家长甚至还把这些“好习惯”作为座右铭,贴在了孩子的书桌上。毕竟只有这些好习惯,才有利于孩子在“自律”之中明白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从而更好地规范孩子的学习。

  必要时,家长也不必“每一刻都紧盯孩子的学习状态”,给孩子更大的自由空间,也有利于孩子在释放天性之中更高效地学习。

  举报/反馈

上一篇:最新!2022年10月自考报名时间已全部公布
下一篇:不要踩雷了!学历提升请选择正规机构!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