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他放弃博士学位成为中国气象领路人,为救产妇献血感染肝炎离世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2-06
手机版

  原标题:他放弃博士学位成为中国气象领路人,为救产妇献血感染肝炎离世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面对还有几个月就可以拿到的博士学位和导师的回国召唤你会怎么选?

  一位年轻人选择了后者。

  当他接到老师要他速回祖国参加建设的信及通行证时,他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在瑞典的博士学位和赴美继续深造的机会。

  选择了祖国。

  他一回来就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气象预报工作,为后来的原子弹和氢弹的核爆试验做了准确的气象保障。

  他就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开拓者、气象学家顾震潮。

  1920年,顾震潮在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出生了,因为他的父亲是从事新闻行业的,所以他希望顾震潮也可以从事与新闻相关的工作。

  顾震潮从小却爱上了看星星,迷上了天文学。父亲尊重了他的爱好,于是他在1938年进入了中央大学学习物理专业。

  然而,上了大学的顾震潮发现,原来气象学更贴近他的爱好,他便从物理系转入了地理系,学习气象学。

  之后,他又考入西南联大,成为中国动力气象学创始人赵九章先生的第一个研究生。1947年,他考取公费留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师从国际著名气象学家罗斯贝,攻读博士学位。 两年后,他听说新中国成立了,这时他也收到了老师赵九章的来信,希望他可以回国参加建设,但这时距离他拿到博士学位仅仅剩下几个月的时间。

  他接到来信后,决定放弃学位,就连邀请他去美国讲学的事他也一起拒绝了,但想要回国可没有那么容易。

  顾震潮的妻子回忆说:“当时他是一个心眼儿要回国报效祖国,但由于英国大使馆刁难,不给回国的中国学生发放签证。”

  于是他们只好暂时在瑞典气象局里找点事情做以维持生机,并做好了随时回国的准备。

  顾震潮在瑞典的时候,特别希望可以看一眼新中国国旗的样子,他就每天跑到街上买报纸,终于在1950年2月的时候,在香港亲戚寄来的《大公报》上看到了国旗图样。 他变得特别兴奋,一路小跑着到街上买了红色和黄色的纸,和妻子两个人做了许多国旗,骄傲的挂在了家里。 一个月后,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参与世界活动。

  但那时的新中国没有驻瑞典的大使,顾震潮就承担起了接待和翻译的工作,就连大会上的五星红旗也是顾震潮和妻子一同制作的。

  也因为如此,他的爱国之情打动了教授,为此,教授来到英国大使馆为他们做了保证。

  回到祖国后,他发现国家的气象方面十分薄弱,全国仅有72个地面站和两个高空站,能够用来做预报的天气信息情报极少,只有两张站点稀疏的亚洲部分地区的地面天气图和一张间接推算的3000m高空图。 对于灾害性的天气预警更是几乎没有。

  于是,他开始重新绘制符合国际标准的天气地图,摸索出了适合我国实际的预报方法。

  后来,他在抗美援朝期间,为很多军事活动提供了气象方面的保障。

  1956年,顾震潮看到了一篇数值天气预报的论文,看过论文后,他想以后的大趋势一定就是这个数值天气预报。

  于是,他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依旧组织了模式的建立、选择和求解方法的研究工作,因为没有计算机他们只能采用最古老的手算。 一年后,顾震潮研究团队发表了中国第一张用数值预报做出的24小时和48小时寒潮预报图,这就是我国第一张数值天气预报图,从此我国有了数值天气预报业务。

  顾震潮的学生们说,在印象中老师好像永远有用不完的力气,干起活来也绝不会落后于年轻人。 有一次,顾震潮去吉林的空军机场进行人工降雨实验,他身上穿着蓝旧棉衣,挎一个破旧的帆布包就赶到了现场,看到实验人员在准备干冰,他二话没说,直接把包一放和大家砸起了干冰。

  他出差的时候还保持着一个习惯:不买卧铺,不坐单位派车。

  有的时候,为了省卧具的租费,他还会背着被褥一起出差。

  他的学生回忆说:“1964年,一次出差时,顾先生中途有事要提前回京,他坚持买硬座车票,接待单位要派车送他去车站,他也坚持不坐而要求乘坐公共交通。本来我想把他送到火车站,但到了公共汽车站时,他坚持不要我上车送他,而要我‘不要浪费时间,回去抓紧野外观测’。”

  而他也以身作则的告诉学生做学问要争分夺秒。 他每次坐火车时,总是趴在火车的小茶几上演算推导公式,早晨大家还没有醒来时,他就拉开窗帘利用透出的光看书钻研。

  1971年,成了改变顾震潮命运的一年。

  当时,他去山西昔阳县开展人工消雹试验,恰巧遇见一名产妇产后大出血。他二话没说,撸起袖子就要给产妇献血,但当时卫生条件差,针头消毒工作不彻底。

  顾震潮感染上了血清性的肝炎。

  为了不传染他人,顾震潮选择只用信件跟他人交流,并且在每封信上他都要写上:“此信已用福尔马林消毒”。

  1972年,中日建交。在病床上的顾震潮想着以后肯定少不了对日语的学习。但当时没有日文的相关教材,于是,尽管身体虚弱,他依旧选择在病房中开始写气象日语讲义。

  没过多久,他就编好了一本科技日语学习速成教材(油印本),给大气所科技人员人手一册。

  1976年,顾震潮病逝于北京。 气象学家叶笃正说:

  “科学的态度来探索世界,是他(顾震潮)一辈子生活的精髓。当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快要结束时,他并不伤感。而是在临终时,从容和坦然地摸着他脖子上的脉搏,想知道生命结束的过程,他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跳了’。”

  责任编辑:

上一篇:原创西南最“火”高校,风头曾盖过川大
下一篇:原创各省本科批投档线公布,万万没想到,财经院校招生分数大幅度下降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