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受争议的高考满分作文,超过一半的人看不懂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2-09
手机版

  一年一度的高考是每个夏天大家最关心的话题,高考满分作文更是成为翘首以盼的焦点,然而今年浙江省的一篇满分作文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网友们褒贬不一,有直言其不说人话的、不接地气。

  也有赞其文学修养高的。

  部分网友表示看不懂。

  在一份网络调查中,完全看不懂的人超过一大半。

  灾难片虽说高考是炫技的时候,但是一味的堆砌词藻、套用形而上的高深词汇是否值得效仿,引人深思。

  接下来就带大家解读下这篇作文,用简单通俗的话语表达出文章大致含义。

  嚆(hāo)矢,响箭,意指事物的开端。

  滥觞(làn shāng)出自《荀子》“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初也,其源可以滥觞”。意指江河的源头,同样比喻为事物的开端。

  《树上的男爵》是来自作家卡尔维诺在二战后创作的一篇小说。书中主人公柯希莫反叛于文明社会的生活,不愿被现实社会的框架所束缚,决定生活在树上融入自然、过上追寻自我存在意义和自由的生活,体现一种通过个人努力进而达到一种不以个人为中心看待世界的非个人主义。

  「第一段」先不说海德格尔和这句话是否引用准确,大概意思就是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行为开始不再借鉴于家庭和社会传统,但是作者认为树上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的振翅高飞。

  达达主义起于一战后的一场文艺运动,宣扬无政府主义和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旨在颠覆一切传统结构和压抑秩序,追求自由和随意。

  「第二段」的意思是人类天生有超越性的追求,不愿固守成规,然而非常值得警惕的是对过去不假思索批判可能会走向过度虚无甚至越矩。

  肯綮(qìng)出自庄子,意指关键位置。

  薄瘠,瘠薄,可理解为没有养分。

  知性,哲学中的名词,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

  「第三段」人的社会性是不可去除的,追求超越的特性也并肩存在。认为家庭社会的养分不足,只是因为自身的体验和阅历还不够,而这种看法更多带着偏见,并非建立在客观的感受思考中。

  孜孜矻矻(kū kū)形容勤勉不懈怠的样子。

  祓(fú)魅、赋魅皆为哲学用语,可理解为除去过往对自我的影响,目前的不断膨胀对自我影响更甚。

  「第四段」勤勉追寻自我生活意义的过程依然是与社会和家庭传统的一种对接,男爵柯希莫虽然在树上过着追逐自由的生活,然而他的很多生活方式和理念是实践厚实的,也就是前文所说的社会传统中的实践,依然没有脱离家庭社会的影响。不要去过度膨胀自我,这样也可能丢了自我。

  觇(chān),窥见。

  反智,反对现代文明中的思考用智,提倡回归原始。

  「第五段」家庭与社会视角中的自我存在着狭隘,然而自我对于这种狭隘的批判我们不必放弃,我们应放弃的是自我对于批判缴械投降后反对思考创新用智的倾向。尼采的精神三段论揭示了原始底层的艰难无自由的思维状态对于之后精神超越的重要性。就算陈年喜放弃了精神超越的艺术创作,将素材回归于底层状态甚至被视为媚俗迎合读者,依然有深刻内涵。

  玉墀(chí)宫廷的台阶,意指朝廷。

  「第六段」是否达到预想蓝图的状态只是理念的认知不同,当准备跟随内心角逐权力时,这种追逐是真的内心想要还是为了追逐而追逐呢。家庭和社会对于自身的影响,自我对于世界的图景的轻狂认知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果无法言语,就像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一样保持沉默吧。

  婞(xìng)直,倔强、刚直。

  「第七段」生活方式上体现出桀骜不驯、解脱超越的状态,保持倔强却依然做一些厚实性强的事情,而不是为了遗世独立而过分脱离实际。

  不可否认,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无论是对于西方哲学文化还是古代诗词文都有着一定的深入了解,有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然而运用古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晦涩的哲学用语去讲述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且不说作者对于词汇原意是否达到精准的使用,单是引用这些词汇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够准确清晰,让人难以理解。

  当然见仁见智。

  举报/反馈

上一篇:厚大法考每日一题|2011年刑诉法主观题(12.28)
下一篇:南京的指标生,只能当作锦上添花,大家觉得呢?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