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底层男人,想通过英语翻身,却被大学生侮辱了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4-15
手机版

  我们这所籍籍无名的师范学院,倒有两处特色在市内口碑相传,一是美女多,二是伙食好。

  “肤白貌美的女学生如云彩一般,在餐厅各档口的厨师眼前缭绕,引发了他们高涨的做菜兴致。厨艺于是花样百变,目的只为挽留女孩们的脚步,因此菜肴里浸透了师傅们鲜活的肾上腺素。”

  这是上学期我在院报上发表的通讯稿截选,作为新闻专业大二学生,我急切希望在校内媒体上崭头露角。不料文章登出后,厨师们找团委说形象受到了诋毁要求道歉,女生们也投诉稿件文字低俗,影响就餐体验。负责院报的老师原打算让我写一封道歉信,可发现那篇文章的审校人署名是自己,记不清当初怎么过得稿,就和稀泥拖了半个月,最后不了了之。

  

  出现这样的新闻事故,对我的专业信心打击很大,之后就没敢贸然再给院报写稿了。直到这学期,一位在餐厅档口卖鸡蛋灌饼的小哥在英语角火了的消息,让我像闻到野物的猎人,警觉地握起猎枪。我预感如果这次下笔写好了,不仅可以为自己一雪前耻,还能赢得餐厅师傅们的原谅。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学校每周三、六晚上在艺术长廊开设英语角,供学生们交流口语。大一时,我怀着学习和丰富校园生活的愿望参加过两次。记得每次都是四五个陌生同学自动围成一个圈,对一对眼神就开始了会话。

  “my English is very poor——”大家为了表示谦虚,或者打消紧张往往先来上这么一句,可是聊开后,我发现这真不是句谦辞,确实是“very poor”,大家都在章法混乱地自嗨瞎聊,美其名曰“I enjoy makingmistakes”。另外,也没出现期待中长发飘飘的气质女神,我就再也没去过英语角了。

  由于这个英语角并没什么实质性的作用,故而在学生间存在感很低。直到近期校园BBS六级考试论坛的一个帖子里,学生们讨论一道题中原意为“奖金”的单词bonus为何要翻译成“善良”,有人在留言区爆料,餐厅卖鸡蛋灌饼的小哥参加英语角时曾用过这个单词,并指出其源于拉丁语。

  这条留言引来来不少围观者,纷纷追问什么情况,一个卖灌饼的怎么去英语角了,还懂古拉丁词汇?线上的追捧发展到线下,一些学生趋之若鹜地凑到英语角打探,我也紧随其后。

  2.

  英语角里,很容易从一群学生中辨认出灌饼小哥,他身材宽瘦,带点驼背,青白的面容看起来柔弱腼腆,整体形象并不怎么整洁,条纹衬衫胸前还留着两块没洗净的污渍。他偏着脑袋一手插裤兜,一手在半空笔画,倒挺有姿态,两片薄嘴唇翻动迅速,声音细沉地讲着英语。

  我上前去听,他的口语词汇里含有很多生僻单词,尤其是一口牛津腔的英式英语,和学生们跟着美剧学出的油腔滑调相比,极有格调。他抑扬顿挫地讲完一大段英文后,告诉围在身边的同学,这是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里面的场景描写,赢来了一阵鼓掌。

  

  英语角的整体质量也靠灌饼哥拉升了许多,其实眼下多媒体这么发达,真要练口语,网上就能找到各种适合自己的资源,甚至直接和外国网友连线。跑英语角练口语的,要么是互相打气的小菜鸟,要么是对学妹居心叵测的学长。灌饼哥的出现,吸引了不少英语专业的学生前来交流。而专业高手们的捧场也给灌饼哥的名声带来了马太效应。

  “扫地神僧”、“励志榜样”、“英语大神”……极快的速度,灌饼小哥被学生们贴上了各种标签,他餐厅的档口前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好事者们趁接饼的同时,抓拍一张与灌饼哥的合影,或者有经济头脑的学生前来谈合作,邀请他深度开发“英语灌饼”的IP。

  但灌饼哥不为所动,有条不紊地做好灌饼之外,仍会准时出现在英语角,展露着他的才华。有专修英美文学的研究生分析,他的口语多处源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原文。比如他将smile会说成smilet,众人惊呼,怪不得他的讲话如此富有感染力。

  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越来越多的拥趸,灌饼哥不骄不躁,逐一应对“my English is very poor”的同学,又赢得不少忠粉。

  相形之下,我自愧不如。通常我和优秀的人接触时总会犯怵,但为了出一篇有影响力的通讯稿,在远处默默观察了他很久后,终于鼓起勇气,上前用撇脚的英语做了自我介绍,告诉他自己是院报通讯员,希望对他做个专题采访。

  灌饼哥听完来意后脸色微红,很快就点头同意了:“采访用中文还是英文?”

  3.

  灌饼哥叫杨涛,陕南巴山人,2015年中专毕业后,被学校送去昆山电子厂上班,流水线机械辛苦的作业很快磨掉了年轻人的乐观。在那个厂子里唯一能令他振奋的时刻,是见到金发碧眼的外商来厂考察。陪伴老外身边讲一口流利英语的外销员,使他充满了艳羡,幻想自己某天也能做这么一份体面的工作。

  正是这种模糊的向往,杨涛决定自学英语,如同在茫茫的荒原向天光闪耀的远方追逐。但听完他的讲述,我不禁暗暗为这位堂吉诃德式的追逐者苦笑。

  杨涛之前在学校学过英语,认识上百个单词,还会拼读音标,但翻开书摊上的英语读物,他还是愁出了一额头的汗。

  如何入门是个问题,他在网上苦苦搜寻方法,却意外地发现,自己上班的工业区竟潜藏着规模不小学习小组,由各个厂的打工者私下自发组成,下班或者周末,这些人就聚在一起学习英语。杨涛发留言申请加入,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小组邀请他当天下班后就过来参加聚会。

  地点设在一个小组成员的出租屋内,参与者大多是厂妹,她们对英语的狂热令杨涛震惊。一个女工伸过来一本被翻破的高中英文课本,对杨涛挑衅似地说,随便说个页码,她能完整地背下整页内容,如有差错,当场拿出五十块钱请客吃饭。

上一篇:孩子学习效率低?协和医生:推荐这个健脑“神器”
下一篇:合肥市启明星幼教集团泰山路幼儿园:演绎精彩 共研提升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