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待见的“熊孩子”,在21天内都可以培养成为优秀者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4-16
手机版

  13岁到18岁,这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学术上会称这段时间为“青春期”,而我们经常使用的词汇是“叛逆期”,是青少年脱离成人的掌控逐渐长大的时期。

  而这时往往也是父母和孩子矛盾最为严重的时候,孩子们要脱离父母必然需要形成自己的主见。可是这时他们的心智却并没有成熟,很多想法也就会偏离主流思维,往往也就成了父母眼中的“熊孩子”。

  

  这个时期如果无法合理度过,对于孩子的一生都会有着重大的影响。甚至就有一些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那么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应该给孩子们提供怎样的教育呢?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21天好习惯播种营就是一个致力于通过营地训练和良好教育相结合,通过体验式的研学和观光的旅游,通过专业的指导以及孩子们的亲身参与,最终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完成自我探索、形成良好习惯的教育项目。非常多的人在这样的训练营中完成了自我的成长,实现了认知的突破。

  

  那么这个训练营具体是怎样操作的呢?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哪些认知的改变呢?而这些认知的改变又是基于怎样的理论?是否可以过度进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呢?在训练营中形成的良好习惯是否可以在孩子的一生之中都发挥着成长助力的职责呢?

  

  这样一个复杂的教育问题,只有走进训练营之中,通过具体的案例才让能够让我们看到最真实的结果。

  张绪军,曾经是媒体人,而现在成为老教授协会“好家风培育与好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副组长。对于21天好习惯播种营,他也是做了大量的跟踪调研。他根据训练营之中真实的案例分享以及孩子们改变的心路历程写下了这样一本书《21天——48个孩子的蜕变故事》带我们走进真实的训练营之中,通过一个个真实个体发生改变的心路历程来了解教育应该具有的重要使命。

  

  21天好习惯播种,在21天之内需要完成入营后的“启承转合”四个步骤。而被送到这样一个播种营的孩子们往往都是家长们非常头疼的熊孩子。他们汇聚在一起必然是一个极为困难的过程,也对于播种营的老师们是一种考验。但这是改变的开始,这是允许孩子们尽情释放自己情绪的开始。

  

  所以刚去进入训练营的孩子们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表现出了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行为。能够想象得到,为了离开训练营,把自己的床故意踹坏的行为吗?为了能够离开训练营,从训练营之中逃出,甚至以自杀作为威胁的行为吗?这就是这群孩子们刚开始的表现。是不是和我们的一些孩子非常相像呢?甚至比我们的一些孩子更令人头疼呢?

  那么在这里老师和教官们要怎样来改正这些孩子们的认知呢?所以也就有了训练营的深入阶段,了解每个孩子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每个老师和教官都是“老中医”,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才有可能扭转坏习惯。但每一个孩子的问题都不一样,往往这就需要付出大量的心力和劳力。

  

  但有付出必然会有回报,能够对症下药,也必然能够药到病除。这也必然是以心换心的过程。对于一个个孩子们来说,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理应受到尊重。给他们以大量情感的支持,他们也能够给出非常好的回馈。好习惯就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之中慢慢的培养。

  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真正的走入了他们的内心去探索他们的所思所想。没有一个孩子是坏孩子,只是我们可能扭曲了他们本来好的想法。

  面对着已经做出了改变的孩子们,怎样把这些好的习惯带进他们今后的日常生活之中?其实这更多来自于父母的责任。每个父母也必须要做出改变。在训练营的最后部分,也就需要父母加入进来,探索自己教育之中的错误认知,改正这些错误,和孩子们共同成长。这才是教育本来应有的要义。

  当然21天好习惯播种是由大量的细节构成,这涉及到了一个个的人生故事,也涉及到了一个个好习惯形成的具体步骤,这对于每一个家长来说都是重要的教育经验。那么家长们就可以通过这样一本《21天:48个孩子的蜕变故事》通过别人的故事探索教育的真谛,从中汲取给自己孩子良好教育的方式方法吧 #读书#

  21天48个孩子的蜕变故事京东好评率100%无理由退换旗舰店¥49.7购买举报/反馈

上一篇:水烟忽上白,渐没青山杪
下一篇:林生斌移民风波升级,疑有网友在澳洲偶遇,更多蛛丝马迹被扒!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