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作为一种全新的科学理念和新时代思政育人的工作方法,“大思政课”凸显了对思政育人的重视程度,强调了对思政育人规律的尊重,突出了对思政育人方式的创新,是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抓手。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发展教师、成就学生,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为办学理念,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专业特色优势,科学探索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新路径,全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有效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持续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西北地区乃至国家培养了大批本硕博多层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
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大思政课”教育理念
理念与思路是指导行动的“指南针”“方向盘”,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政教育理念,才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思政课”集传授理论知识、培养能力素质、实现价值引领于一身,是新时代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学院及时转变教育思路,坚持“大思政课”教育理念,找准“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点、着力点,将“大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重要位置,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夯实意识形态安全高墙。
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方向集中,学科特色鲜明,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6个研究所,有中国品格研究中心等3个校级研究机构,在西北地区同学科领域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学院深入挖掘甘肃优秀文化资源,将陇原特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程中,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教学体系。组织教师结合省情编写《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辅助读本》,将中国故事和甘肃故事有机结合起来,用小故事诠释大情怀,讲述新时代新气象。
抓实主阵地,优化“大思政课”课堂教学
思政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使命。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思政教育的活力与成效。学院以建设“大思政课”为抓手,着力优化思政课堂教学,不断拓展思政课堂教学“大格局”。
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改革建设项目,重点围绕教学资源拓展、学术研究支撑、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走深走实走心。深入实施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通过举办思政课建设研讨会、现场备课会、邀请专家学者进校园等多种形式,打造了一批有思想、有情感、有深度的思政“金课”。邀请国内多所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开展近50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前沿系列讲座,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表达独特性的认识,启发学生探寻思政教育话语表达效力的提升路径。
建强新平台,创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
“大思政课”既要在课堂上讲,也要在社会生活中开展。建设“大思政课”要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实践育人体系,将思政教育小教室与社会生活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将实践教学作为鲜活生动的育人平台与思想高地。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育人理念,着力创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形成“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新体系。
积极搭建“大思政课”教学平台,创新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在原有“6+1+X”实践教学成果凝练的基础上,充分依托国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体验式教学,将思政课搬进博物馆,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学院积极开展“强国有我、青春担当”等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先后深入广西、贵州等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研学,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读懂“历史的教科书”,接受红色文化洗礼,不断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入行”。 成立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打造青年学生实践学习交流平台,让青年学生参与思政课教学,用青年人的语言、视角和方式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政策和重大会议精神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网络。做优做强领航计划品牌活动,举办“学长学姐领航计划—学涯规划分享会”等系列活动,持续挖掘优秀学子典型经验,充分激发朋辈群体引领力量。举办“舞动马院”思政实践主题晚会,以“舞台上的思政课”展现学生的精神面貌,用青春致敬革命先辈、用行动创造美好生活。
打造好队伍,提升“大思政课”建设者素质
教者师也,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明道、信道的传道者。全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关键在于教师和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使之成为自觉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生力军、主力军。学院从师资建设入手,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充分激发思政课教师的主体作用,打造了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素质精良、学缘广泛、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为建设“大思政课”、推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强劲力量。
深化“一主多元”卓越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培养理论与实践探索。学院选派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实践研修培训,帮助思政课教师深入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深化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认识,丰富思政课教学案例。组织开展青年教师常态化教学展示与交流活动,围绕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校院两级督导为每位青年教师进行科学“把脉”,及时了解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遴选师德高尚、精于教学、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围绕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充分发挥“老带新、传帮带”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郭忠宁)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
- 澳洲传媒专业分类
- 均胜电子获“蔚来质量卓越合作伙伴”奖
- 温差12℃!菏泽天气马上反转!
- 山东这三个家族进入2023胡润百富榜前100名
- 永定区:百舸争流绽芬芳 体育赛课促成长
- 花钱就能免试读博士?马鞍山一女硕士被骗12万元
- 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魅力何在?海珠服装产业链转移考察团二次走进新塘
- 九九重阳 孝润童心 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开展重阳节主题活动
- 浪潮信息业绩失速股价受挫 国内算力景气度提升有望打开增量
- 凌晨三点上岗接驳,烟台公交集团顺利“跑完”烟台马拉松
- 中航大探索定向就业招生新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
-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课程体系的逻辑与策略
- 自考本科需要考多久?
- 郑州都市圈建设迈入新阶段 中原出“圈”再出发
- 行政人员“卡壳”高校教师资格证 职业晋升瓶颈待解
- 起猛了!这是“银角大王”在上课吧
- 物业服务哪家强?来普陀这场比武练兵中找答案
- 战火下加沙一大学的助教:在炮火中开设中文班,缓解孩子们的恐惧
- 原创世界羽联最新排名 翁泓阳上升三位
- 哈六中被授予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优秀生源基地”
- 山西聚焦“百亿工程”目标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 全力打赢重点产业链攻坚战
- 大专学历可以直接报考中级会计师吗?
- 13国官员学者共议新时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金华周记(2023.9.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