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尾矿金属如何“变身”新材料?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慈成刚教授科研团队在Nature子刊
“搞科研就是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于我和团队而言,在Nature Communication和国际化学类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论文只是开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发现和解决。”4月11日,说起团队最近取得的丰硕成果,黔南州第六批州管专家、贵州省计算催化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慈成刚笑着告诉记者。
近日,慈成刚教授科研团队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张珉教授科研团队在国际化学类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中科院大类分区1区,2022年最新IF = 16.823)上在线发表题为“Utilizing Nitroarenes and HCHO to Directly Construct Functional N-Heterocycles by Supported Cobalt/Amino Acid Relay Catalysis”的研究论文。
据介绍,该论文使用负载型双功能钴催化剂,接力L-脯氨酸催化还原廉价硝基芳烃,通过精准的中断,定向构建C-N键和C-C键的串联反应,实现了硝基芳烃和甲醛直接构建功能化氮杂环咪唑啉。反应具有操作简单、良好的底物和功能兼容性、高效的高原子效率。机理研究表明,催化剂对关键N-羟基亚胺的形成表现出协同作用,L-脯氨酸随后促进了关键C-C键的形成。该工作有望为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合成目标提供了一条新道路。
“我们团队结合我省高质量发展,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涉及的先进材料、药物、农药等产业需求,结合团队的前期研究成果和我省的资源优势,开展富矿金属材料催化应用基础研究,希望通过精准构筑负载型富矿金属催化材料,开展地区可再生资源定向催化转化,为功能化学品发展高效、选择性和绿色化合成的新方法与技术、为富矿类金属深度利用提供独特解决方案。”慈成刚说,“我们研究的就是如何把尾矿里的金属元素循环、高效利用,产生更大的价值。”
据介绍,近年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将学校“所能”、产业“所需”和企业“所求”有机结合,积极开展校企、校校难题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3年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贵州省计算催化化学重点实验室慈成刚教授科研团队和华南理工大学张珉教授科研团队建立了良好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新型催化材料的合成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等SCI一区顶级期刊共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篇:
1.Nature Communication, 2022, 13, 2393. (中科院大类分区1区TOP期刊,2021-2022年度IF = 17.694);
2.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3, Accepted Articles, 10.1002/anie.202303007. (中科院大类分区1区TOP期刊,2021-2022年度IF = 16.823);
3.Green Chemistry, 2023, 25, 678-683. (中科院大类分区1区TOP期刊,2021-2022年度IF = 11.034);
4.ACS Catalysis, 2021, 11, 15, 9271-9278. (中科院大类分区1区TOP期刊,2020-2021年度IF = 13.084);
5.Journal of Catalysis, 2020, 392, 135-140. (中科院大类分区1区TOP期刊,2020-2021年度IF = 8.047);
6.ACS Catalysis, 2020, 10, 5243-5249. (封面文章,中科院大类分区1区TOP期刊,2020-2021年度IF = 13.084)。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罗会亮说:“近年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科建设以区域一流为目标,以科研强校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追踪科学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同向同行,重点从优势特色学科方向上寻求突破,积极开展与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科研合作。”
数据显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近五年累计获批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近200项,发表SCI期刊近400篇,CSSCI期刊近80篇,获得国家级奖励10余项,省部级奖励50余项,与芭田、胜威、川恒等国内化工企业达成多项成果转移转化。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一流学科引领、特色学科领先、优势方向领跑、创新团队领航的学科发展思想推动科研工作,让更多的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服务高质量发展。”罗会亮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晓琳
编辑 卢泰铭
二审 莫宇
三审 张发扬
举报/反馈
上一篇:自考本科专业课考几门?
下一篇:趣聊白居易《卖炭翁》的表达形式和主题思想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
- 澳洲传媒专业分类
- 均胜电子获“蔚来质量卓越合作伙伴”奖
- 温差12℃!菏泽天气马上反转!
- 山东这三个家族进入2023胡润百富榜前100名
- 永定区:百舸争流绽芬芳 体育赛课促成长
- 花钱就能免试读博士?马鞍山一女硕士被骗12万元
- 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魅力何在?海珠服装产业链转移考察团二次走进新塘
- 九九重阳 孝润童心 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开展重阳节主题活动
- 浪潮信息业绩失速股价受挫 国内算力景气度提升有望打开增量
- 凌晨三点上岗接驳,烟台公交集团顺利“跑完”烟台马拉松
- 中航大探索定向就业招生新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
-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课程体系的逻辑与策略
- 自考本科需要考多久?
- 郑州都市圈建设迈入新阶段 中原出“圈”再出发
- 行政人员“卡壳”高校教师资格证 职业晋升瓶颈待解
- 起猛了!这是“银角大王”在上课吧
- 物业服务哪家强?来普陀这场比武练兵中找答案
- 战火下加沙一大学的助教:在炮火中开设中文班,缓解孩子们的恐惧
- 原创世界羽联最新排名 翁泓阳上升三位
- 哈六中被授予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优秀生源基地”
- 山西聚焦“百亿工程”目标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 全力打赢重点产业链攻坚战
- 大专学历可以直接报考中级会计师吗?
- 13国官员学者共议新时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金华周记(2023.9.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