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学语文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4-18
手机版

  大学语文是一个大学课程名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大一国文”,50年代因教育界模仿前苏联教育模式而取消,1978年,在教育家匡亚明、徐中玉、苏步青等倡导下,“大学语文”复开。

  2006年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教育部的质量工程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立了4个建设项目。在过去,大学语文是得不到这种“待遇”的。

  《大学语文》是一门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学科,既担负着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提高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又能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教材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教材之一,共分四部分,分别为:语言应用、应用写作、文学鉴赏、文选。这四部分既独立成编,又相互交融,故本书以基础性、实用性、人文性和审美性见长。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必修的职业通用能力课程。也是传承文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它是一门集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思想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基础课程,也是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语文》以听、说、读、写为基本载体,融思想性、知识性、审美性、人文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应用能力及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以及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还能够帮助学生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类知识的精华,在给学生带来心灵滋润和审美享受的同时,拓展视野、陶冶性情、启蒙心智、引导人格,在丰富学生情感世界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学习任务由两部分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应用文写作。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学习内容由六个项目组成,分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感的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应用文写作认知,职业初阶段写作, 渐进提高阶段写作。

  课程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了解文化,热爱家国的情怀。积极挖掘“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文明和谐”“工匠精神”“高尚情谊”“审美人生”“实践创新”等课程思政主题元素,为更好地引导学生向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会以理性态度继承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掌握应用文写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常用应用文文种的种类、写作结构和写作要求,使学生能选择恰当的文种处理公务和日常事务,在写作实践的基础上,找出应用文文体写作的基本规律,具备举一反三的写作能力。

  举报/反馈

上一篇:小镇也有“大机遇” 冲刺工农百亿镇
下一篇:2023年重庆高考考多少分能上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