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之星”评委说|祝华新:挖掘深一些,多一份审视,多几分超越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4-19
手机版

  编者按:第八届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决赛初评正在进行。大赛评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祝华新,目前已完成点评工作。对于祝老师的点评打分,红辣椒评论编辑团队进行了进一步摘要整理,谨供参赛学子和广大读者参考学习。

  祝华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

  1.思考要深入,说理要有延展性

  《“生死学”上热搜,此类“奇葩课”不妨再多些》

  8分。好题材,但只谈生死课破除文化禁忌还不够,是不是还可以展开讨论今天大学生为何需要对死亡的认知和对生命的敬畏,乃至于社会文化、民族意识中的生命教育是否需要唤醒和加强?能不能写得更有厚度?

  《UP主侯翠翠出圈,诗意下的艰辛不应被忽视》

  8.8分。评论讨论”UP主“的”普通“和”下行“,似乎在感慨和赞美现实生活中的从容。文末笔锋一转,指出不要美化”向下“,成为”自己放弃的借口和合理化他人苦痛的理由",写得犀利,甚至有几分悲愤,从而使本文超出了心灵鸡汤式的评论。可惜最后的警示,没有扎实的情节支撑。

  《如果有得选,你愿意“逆向考研”吗?》

  7分。对逆向考研现象分析得不够深入。教育问题根源往往在社会,比如公务员考编热,对科学研究和专业精进的冷落,理想和进取心的下滑,甚至还涉及名校和教育本身神圣感的流失,等等。

  《“与素颜和解”,为何“反焦虑”反而更焦虑》

  8.2分。评论的思考有深度,例如“流量时代的消费陷阱,男权社会的性别凝视”。感觉还可以写得轻松些,不必纠结于素颜和化妆到底孰是孰非,它可能就是女性的自我选择和自我感受,无关乎社会评价,更不宜牵扯到道德臧否。

  《APP强制下载,暴露急功近利的行业心态》

  7.9分。我比较了澎湃新闻等有关APP强制下载评论,发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值得这篇评论的作者借鉴。本文指出强制下载属于行业急功近利行为,还可以继续往深处挖,这种做法的最大害处是损害了互联网的开放性。互联网平台“拉新”,理应秉持互联网基本的开放精神,进一步“拆墙”,而不是急于把用户用注册手段圈进来。政府互联网治理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解除平台之间的相互屏蔽,让互联网回归到“互联互通”的开放本意。再一点,本文谈到柔性地吸引新客户注册的办法,比如用心做广告,但根子还在于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用过硬的品牌和口碑来争取更多的活跃用户。

  2.学会观察,去写打动人心的文字,而非空中楼阁的说教

  《倡导男女共担家务,不妨推而广之》

  8.4分。立论持中,既反对大男子主义,也反对极端女权主义。行文颇有人类学的视角,讲求两性沟通和相互谅解。如在无法切身体会家务劳动的条件下,部分男性只能从自身职业的角度来思考女性做家务带孩子的难度与付出,进而对女性的价值做出不切实际的评价与判断;在与社会生产力几近隔绝的“主内”环境中,部分女性只能通过观察身边男性的表现来把握家庭以外的世界,进而对男性的境遇产生与现实不符的理解。

  《民乐直播爆火,让国韵适配新时代》

  8分。传统文艺如何在新时代找到适配的表达,这是一个好的观察点,可惜写得不够深入。对新技术媒介的文化传播功能,对当代受众的文化接受能力和审美需求,如果观察得再仔细一些会更好。

  《麦田毕业照,定格青春的丰收与骄傲》

  8.6分。评论角度抓得好,“政治正确”,符合新时代知识分子价值导向,从“科研麦田”“学业麦穗”,到总书记的殷切教导“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是一篇有时代感的好评论。建议涉及高校、知识分子和学术建设的评论,多一些书卷气,必要时拈出一些历史小细节,增加评论的厚度和人性的温度。如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的乡村改造运动,不仅是陶行知、梁漱溟这样的文人知识分子,还有张闻天在陕北的农村调查,共产党发起的土改运动,都是知识分子亲近土地、深入基层、接地气晓国情的真诚努力。

  《校园规定不能拘于细节,学生应有“头绳自由”》

  8.8分。看到这篇评论,想起铁凝1983年的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后改编成电影《红衣少女》)。主人公安然是一名16岁高中生,喜欢穿一件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这是八十年代年轻人内心真诚、坚持个性、勇敢表达的象征。记得同时期电影《庐山恋》里,女主角张瑜换了47套服装!这是“文革”多年压抑后,人性的光亮,是八十年代思想解放、社会活力的生动体现。当前创新引领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需要尊重和充分发挥年轻一代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评论的文字再感性和儒雅一些会更好。

  3.评论不能局限于是非黑白的判断,需从社会局面回归常识理性

  《摆拍作业成为常态,教育之困如何破局?》

  7.8分。形式主义的作业,涉及教育的初心,要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呵护孩子的纯真和善良,用一颗真诚的灵魂去唤醒一群干净的灵魂。建议评论不能局限于普通人的是非判断,深入思考教育的本质和专业特性,挖掘得深一些,文字要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拒绝被疫情驯化,用云互动给精神加点料》

  8分。评论员关注到疫情封控期如何利用互联网云技术进行教学和文化消费、社会交往,视野开阔。如果站在疫情政策调整后的今天看,恍如隔世,不免想到一个问题,在2022年7月立论的时候,有没有可能想到一点:各种“云”中行为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提醒尽快回归正常的线下教育秩序?疫情下的生活能否更从容?这不是苛求,评论员需要从当下的社会局面中回归常识理性,多一份审视,多几分超越。

  4.新闻评论需要为社会提供增量价值

  《吴姥姥走上科学红毯,好的科普需要好奇的驱动》

  7.7分。兴趣是科学的前提,吴姥姥和当年的高士其爷爷一样,科普事业功在国家利在千秋。这些符合公众认知,评论还能不能提供一些增量信息和深层认知?如移动互联网流量时代,少年儿童的兴趣如何从游戏、广告、娱乐类短视频等纷扰中,聚焦到科学上来?今天科普吸引眼球、打动人心需要如何创新传播?这些需要评论员进一步的思考和沉淀。

  《禁售水果味电子烟:行业阵痛是为下一代减害》

  7.9分。对香烟的消费限制,是国际通则。对于市场上擦边球行为,根据变化的形势加以监管,是必要的。这类擦边球的边界在哪里,如果评论能进一步说清楚,就有深度了。评论比办公室和街头议论高出一筹的,就在于专业性和深邃的价值思考。

  5.评论员需要具备人文价值观

  《“学霸宿舍”背后,是大学生被走窄的路》

  7.8分。读研和学霸的评论,表现了评论员的人文价值观,提醒社会特别是年轻人,生命的意义不能等同于金榜题名,人生的天地更为广阔。建议教育类话题,文字再讲究一点,多一点书卷气。

  举报/反馈

上一篇:常州交通技师学院“青年看交通 爱交通 树新风”系列活动之第四站:走进交通重大工程
下一篇:今日全国多地马拉松激情开跑,现场人声喧天,万“马”奔腾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