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送达的这些堵点怎么破?闵法探索看这里|才思“闵”捷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4-19
手机版

  原创 才思“闵”捷的 上海闵行法院 收录于合集 #才思“闵”捷 1个

  编者按

  互联网+时代,智慧法院的建设,执法办案的提质增效离不开全流程网上办案的“加速器”——电子送达。近年来,上海闵行法院以电子送达试点为契机,整合力量、释放潜力、激发活力,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经验和方法,让法官更高效、让律师更便捷、让当事人更满意!

  由上海闵行法院报送的司改案例《细化规范指引 全力打通堵点 加快推行普及 闵行区法院深度推进电子送达取得新成效》(行装科曹颖莺、林城茜撰稿)被《上海法院司法改革专刊》(2023年第13期)录用刊发,充分发挥改革信息在落实改革部署、交流改革经验、提供决策参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上海闵行法院作为全市首家“上海法院文书送达平台”系统的试点法院,自2019年3月全面试行电子送达平台以来,以民商事立案窗口为切入点,精准开展电子送达实际应用工作。2022年,重点从规范细化、服务保障、宣传推介三方面发力,做优做强电子送达,以点带面助推全流程网上办案迈上新台阶。2022年,共发送电子送达244,676件次,年度电子送达适用率及全流程网上办案质效考评均居全市基层法院前列。

  

  

  建章立制,实现电子送达全流程有据可循

  先后制定《闵行区法院电子送达操作规范》《电子送达操作指导》,针对电子送达方式、适用条件、送达文书范围、操作流程、岗位职责等作出细化规定,为审判人员电子送达诉讼文书提供准确指引。同时结合本院实际操作情况,制定《电子送达告知书》《电子送达地址确认书》等程序性文件,第一时间建立与当事人的有效沟通,引导当事人正确操作电子送达。

  点面结合,依托自管团队形成示范引领

  选择在电子送达接受度较高的庭室和以中青年法官为主体的“法官自主管理团队”中先期培训和试用,由团队成员先行先试,通过在试点送达中发现问题、提出需求、优化功能,实现以点带面提升电子送达的应用普及。由法官自主管理团队牵头组织建立全院电子送达交流群,畅通沟通渠道,及时回应各类需求,释疑解惑,分享操作技巧,抓准卡顿逐一疏通。2022年共计收到9个庭室15条需求27条建议,合力打造电子送达创新示范引领的新平台。

  优化程序,坚持问题导向适时调整推进方案

  在程序设计上,理顺电子送达和传统送达之间的衔接,对适用传统送达的案件逐一检查,记录未采用电子送达的原因,并对电子送达不成的情况下,启动邮寄送达、直接送达的复送程序、时间节点等进行细化。同时率先开展电子送达统计工作,根据不同时期应用情况,不断优化统计口径,通过编写《电子送达数据通报》进行跟踪对比、发现问题,从而指导全院干警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推进方案,全力推动电子送达的实际应用。

  

  

  突破瓶颈,提高非原告方电子送达适用率

  针对非原告方电子送达适用率低的情况,积极运用内网渠道(当事人信息协查、关联案件信息、C2J平台)进行初步筛查,然后根据查询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外网渠道(运用商业查询平台类APP查询涉公司企业信息,运用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当事人信息,运用搜索引擎、微博、工商内档等补充查找其他信息)进行细化筛查,确定当事人的居住、流动、电话等信息,穷尽筛查手段,最终通过手机号发送线上“送达地址确认书”,对非原告方进行有效送达。2022年上海闵行法院的非原告方电子送达发送率由年初的29.94%提高至年末的70.77%,成效明显。

  靠前发力,智能提取关联案件自动验证身份

  积极运用智能身份验证方式快速便捷且保密性强的特点,提升电子送达适用率。对于首次使用上海法院移动微法院的用户,无论是立案还是接收送达材料,均进行人脸识别、实名认证。同时根据身份证信息,自动将当事人与案件绑定,推送送达材料至当事人端。在当事人查看电子送达的材料前,再次确认身份信息,并进行电子签名,之后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若因另案再至上海闵行法院诉讼时,就可迅速获取关联案件信息,提取当事人准确联系方式,进行高效的电子送达。

  减负增效,协同推进改革放大电子送达效应

  结合网上立案、在线庭审、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系统,在全流程中应用各项线上功能,将所涉及电子送达的材料以电子方式存入电子卷宗中。畅通电子送达平台与网上立案平台、电子签章系统、电子卷宗系统的流转,确保送达工作有效衔接。借助线上材料递交功能,当事人线上递交证据材料、签收后即可以进行电子送达,从源头上实现电子化,从而在归档时减少纸质材料的扫描。2022年全年,上海闵行法院线上材料递交达26,030次,有效提升送达效率,降低送达成本。

  

  

  深化认识,巧借培训转观念树习惯

  通过制作法官端电子送达操作指导手册,形成图文、视频教程,分析、解释系统操作原理,做好电子送达平台技术保障,积极引导干警转变观念,培养干警使用电子送达平台习惯。对试点期间发现的新问题、遭遇的新困难及时进行答疑解惑,开展专项培训10余场,内网开辟“全流程网上办案(情况)”专栏,定期发布各庭室适用电子送达的好经验、好方法,让一线审判人员切身体会电子送达减负增效的实际功效,形成干警认同、支持、使用电子送达的正向循环。

  积极引导,充分凸显电子送达便捷优势

  针对试行前期,许多当事人在传统送达和电子送达二选一时,因不明确电子送达优势或操作方式,仍将传统送达作为首选的情况,主动制作《当事人送达地址/电子送达确认书》和《告知书》。针对送达事项及操作方法的说明,在立、调、裁、审四个阶段,由立案窗口人员、调解员、法官助理分别做好当事人的征询和确认工作,阐明各种送达方式优劣,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电子送达方式。

  凝聚合力,联合相关单位共商共建共享

  上海闵行法院与区司法局、区律协、相关行业协会加强沟通,建议涉诉案件较多的银行、保险公司、房产公司、物业公司等当事人接受电子送达,对网上立案的当事人、代理人推荐勾选接受电子送达。与闵行区内19家物业服务企业签署电子送达承诺协议,约定采用电子送达方式将诉讼材料发送至物业公司确认的电子邮箱,施行后实现送达成功率100%目标。通过区律协充分释明和沟通建议,积极引导广大律师群体适用电子送达方式,收到了良好的反馈,上海闵行法院电子送达的接受度及适用率不断提高,增幅效果明显。

  原标题:《电子送达的这些堵点怎么破?闵法探索看这里|才思“闵”捷》

上一篇:对答案看解析!泸州/宜宾事业单位估分已上线
下一篇:如果能多了解一些自主择业干部的经历,就知道他们真的不容易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