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内容为王”的时代之后,接下来是什么?
编者按:对一个品牌来讲,以前是内容为王,因为你输出的内容(Content)越多,你的品牌就越能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第一”的位置,并引导用户进行“转换”。但如今内容越来越泛滥,人们很容易从其他地方找到类似的内容。接下来更重要的是联系(Connection),一个品牌要有自己的社群,并在社群中建立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稀缺的东西,有了联系才有灵感的迸发和合作关系的确立。举办活动是建立联系的一个好方式,一场好的活动既能输出内容,又能创造联系。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直播能更加带货,因为直播的时候,内容输出和互动联系兼具。随着技术的进步,在线活动风潮即将到来,我们应为此做好准备。本文译自Medium,作者Dave Schools,原标题为" Content Used to Be King. Here’s What’s Next ",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如果你有一个品牌,可能会基于品牌发布一些内容,人们可能会消费这些内容,成为这些内容的读者和追随者。理想的情况下,他们会成为你的客户。
这些喜欢并购买你的产品,支持你的品牌和团队的人就构成你的社群(Community)。
在市场营销人员确定了自己的社群后,下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保持社群的参与度?
这就是很多公司陷入困境的地方。
许多人认为答案是:提供更多的内容。因为内容为王,对吧?
内容为王的理论是这样的:你制作的内容越多,你的品牌就越能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第一”的位置,引导用户进行“转换”(conversion)和“再转换”(re-conversion)。
多年来,这种做法一直是有效的,但到了2020年,“增加内容”已不再是答案。如果你是一家媒体公司,你的内容就是你的工作,更多的内容是有意义的,但是对于很多品牌来说,更多的内容只是开始。社群参与的未来是联系(connection),而不是内容。是人,而不是帖子。
自从比尔·盖茨在1996年写了一篇名为“内容为王”(Content Is King)的文章以来,博客圈迅速膨胀——1999年,只有23个博客;2006年,有5000万个博客;如今,有超过5亿个博客。再加上社交媒体的兴起,我们已经从沉浸在内容中了。
这意味着仅仅发布一篇文章或一段视频并不能让你的社群参与进来,他们在网上其他地方能找到很多类似的文章或视频。
虽然你的内容是将人们聚集到你的社群的首要原因,但人们不只是想要更多的信息。
有一家公司多年前就知道这一点:Facebook。
Facebook是一个通过内容和社群赚钱的公司,你可以从Facebook的发展蓝图中看到社群的发展趋势。简单地向用户分发内容只是一条单行道,但Facebook一直在向更具协作性和社交性的工具、功能和活动发展:
2015年,Facebook Live让人们能通过实时视频聚在一起。这是一种更即时、更“真实”的与人互动的方式。当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看到Facebook Live最初发布的指标时,他的团队就知道Facebook Live会很成功。在《Facebook Live不为人知的故事》(The Story of Facebook Live)一书中,Fast Company写道:“(扎克伯格)……注意到,平均而言,人们观看直播流媒体的时间是普通视频的三倍,发表评论的时间是普通视频的10倍。”
2018年,Facebook推出了Watch Parties,这是一种与他人同时观看视频的方式。
2019年,Facebook Groups兴起,扎克伯格在Facebook的F8开发者大会上宣称“未来是私有的”,我们也看到了Facebook应用程序向群组化发展的趋势。
去年,每月有13亿人使用Facebook Messenger。
Slack和Twitter等社群平台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这种转变解决了仅仅为了内容而内容的三个问题。
让我举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你在Facebook上发布了一个视频,我是Facebook的一员。有三个问题阻止我以一种很容易的方式来消费这些内容,让我成为你忠实的客户:
异步问题——我可能要到第二天才能看到视频。
隔离问题——我一个人用手机看视频,这不是我们之间的共同经历。
被动问题——我不是一定要看这个视频,你不会像我们在一起或开会时那样等我。
Facebook找到了一个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那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群体中,围绕着一个共享的体验,通过面对面、双向的互动,实现实时连接。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活动(event)。你细品。所谓活动就是:
关注当下(Live)——你积极投入,活在当下。
联系(Connecting)——你认识其他人,参加某个部落,建立关系网。
面对面(Face-to-face)——你以一种真实而私人的方式和某人见面。
双向互动(Two-way interaction)——你在进行真正的对话和合作。
分享经验(Shared experience)——你在和与你有同样经历的人建立联系。
这个行业是一项价值上万亿美元的游戏。人们愿意花很多钱来参加一个“活动”(event)。例如,《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最重要的科技活动《华尔街日报科技现场》(WSJ Tech Live)的预售票起价为每人6500美元。2018年西南偏南(美国德克萨斯州州府奥斯汀举办的音乐节)对奥斯汀经济的影响为3.506亿美元。
人们想要与他人建立联系。
我最近与亚马逊的一位营销经理进行了一次谈话,他负责一个为亚马逊上的卖家提供支持的付费项目。她说,她对社群成员做过一项调查,发现98%的人都对参加会议感兴趣,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互相学习技巧。
对于品牌来说,这是一个为他们的社群提供便利的机会,而举办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举办活动能给你的品牌带来许多好处,包括直接的市场反馈、关键的合作伙伴、会员满意度、开拓机会等。另一方面,如果你曾经主持过活动,你就会知道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举办活动压力很大,一场活动也很贵,其中包括各种环节,比如食物和饮料、场所、卫生清洁、安全,还得面对坏天气。
但如果你能消除这些障碍呢?
如果你能将一场活动的好处提炼成核心价值,也就是创建新的联系和伟大的内容,并在不损害核心价值的情况下让世界了解它们,那会怎么样呢?
如果你曾经参加过虚拟活动或网络研讨会,你就会知道,很多线上活动给人的都是糟糕的经历。这些活动可能是片面的,没有人情味的,脱离现实的。
其中的问题是,支持它们的平台过于关注内容(content)方面,而忘记了连接(connection)方面。而一场好的活动,应该两者兼具。以PPT为中心的活动是一种倒退,而一个好的网络活动将以人为特色,将人们联系起来是一种进步。这就是奇迹发生的地方,人与人联系起来后,创意迸发,伙伴关系形成,商业启动,灵感迸发。
随着线上体验技术的改进,要为线上活动风潮做好准备。
我总结出了5个商业趋势,它们都显示出对更好的在线活动平台的需求和可用性在不断增长:
1. 全球主义(Globalism)。互联网社群逐渐模糊了国家和商业界限。
2.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3. 远程工作(Remote work)。技术的进步(Slack、concept、Airtable、Monday等)使远程工作逐渐成为未来的工作方式。
4. 视频直播(Live streaming )技术正在创造性地改进和蓬勃发展。
5. AR/VR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正大步迈向日常使用领域。
是时候考虑一下在线活动策略了,而不是内容策略。密切关注新兴的“实时连接”平台,并开始举办试点活动,测试什么能与你的社群产生共鸣。这尤其适用于远程公司和拥有全球用户的公司。
很快,我相信每个组织都会有自己的峰会或会议,不管是在线的还是离线的,或者两者的结合,用来连接社群。期待看到新的、有所改进的在线活动平台来支持这一趋势。有环保意识的公司会把更多的活动搬到网上。
对于市场营销人员来说,内容为王,并且仍然扮演着基础性的角色。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在线活动风潮即将到来,毕竟社群参与度现在是最重要的。
译者:Jane
举报/反馈
上一篇:3月M1、M2增速延续高位 一季度信贷结构更加均衡
下一篇:中新网湖北 湖北新闻网 省十六运会青少年体育类(体校组)射击比赛鸣枪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
- 澳洲传媒专业分类
- 均胜电子获“蔚来质量卓越合作伙伴”奖
- 温差12℃!菏泽天气马上反转!
- 山东这三个家族进入2023胡润百富榜前100名
- 永定区:百舸争流绽芬芳 体育赛课促成长
- 花钱就能免试读博士?马鞍山一女硕士被骗12万元
- 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魅力何在?海珠服装产业链转移考察团二次走进新塘
- 九九重阳 孝润童心 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开展重阳节主题活动
- 浪潮信息业绩失速股价受挫 国内算力景气度提升有望打开增量
- 凌晨三点上岗接驳,烟台公交集团顺利“跑完”烟台马拉松
- 中航大探索定向就业招生新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
-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课程体系的逻辑与策略
- 自考本科需要考多久?
- 郑州都市圈建设迈入新阶段 中原出“圈”再出发
- 行政人员“卡壳”高校教师资格证 职业晋升瓶颈待解
- 起猛了!这是“银角大王”在上课吧
- 物业服务哪家强?来普陀这场比武练兵中找答案
- 战火下加沙一大学的助教:在炮火中开设中文班,缓解孩子们的恐惧
- 原创世界羽联最新排名 翁泓阳上升三位
- 哈六中被授予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优秀生源基地”
- 山西聚焦“百亿工程”目标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 全力打赢重点产业链攻坚战
- 大专学历可以直接报考中级会计师吗?
- 13国官员学者共议新时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金华周记(2023.9.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