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行业秘密 | 职业规划机构靠谱吗?职业规划师咨询有用吗?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4-21
手机版

  原标题:不为人知的行业秘密 | 职业规划机构靠谱吗?职业规划师咨询有用吗?

  中国的职业规划咨询市场自2002年萌芽起步以来,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到如今,不论是工作打拼了十多年的职场老手,还是刚踏入职场大门的懵懂新人,也不论是斗志昂扬即将踏入职场的大学生,还是面临高考选科和志愿填报的中学生,都有了良好的向职业规划咨询机构寻求良策的意识和想法。

  这个问题不管是作为咨询师还是咨询者一定都有思考过。

  一直以来,大学鼓吹“每一个大学生都要有一份职业规划”。实际上,这是学校的借口:让你做职业规划了,你找不到工作,那是你职业规划没做;你找不到好的工作,那是你职业规划没做好;你将来30多了一事无成,不断失业,那是你自己的职业规划执行问题。大家看到没有,左右是跟学校无关了,学校在意的是每年它的就业率。

  毕业后,少数人有先见之明,参加了各种职业规划培训,买了各种性格测试,结果,自己做设计的,职业规划的结果说自己适合做艺术家;本来行政工作做得挺好的,性格测试出来说自己适合做工程师;更有甚者,算出来自己适合做公务人员、企业家、银行家、科学家……这就是所谓的职业规划吗?

  再然后,都工作十年了,大多数人都说自己一事无成,工作不敢辞职,收入不高,想创业也不知道创什么,急需职业规划!之所以人生不成功,肯定是毕业后这么多年自己没有一份清晰的职业规划……这就是个常态,和职业规划有关系?你当初规划了,现在就成功了?我看还不一定比现在好。

  来梳理一下,在中国,职业规划实际上就分三种:

  一、短期职业计划

  短期的职业发展计划,是有用的。就像蜜职(www.honcareer.com)的职业咨询,是为了解决你的求职及职场问题,顾问老师使用自己积累的底层知识、行业信息和职场阅历为你排忧解难,科学的扫清求职困惑。

  时间短:当你遇到offer选择、职场人际关系梳理这类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一定不希望服务周期长达一个月,前期做各种职业生涯规划、性格分析测试,耗费了太多时间。当解决方案出来的时候,好机会可能已经错失,问题可能已经扩大化到不可收拾。

  小而轻:当你只想突破心中的一个小的困惑时,一定不希望服务过程像洋葱一样,一层套一层,进行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花了很多钱,做了无用功。而希望有计划地将目标重心放在关键的问题点上,逐个击破。

  定制化:您一定不希望,顾问套用各种职业咨询公式,给出通用化思路,“道理谁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服务结束后并没有什么收获。而我们的顾问老师会在前期与您进行沟通,了解您的核心问题,在正式咨询时,基于人才市场信息,提出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二、性格测试

  套路是用国外的理论让你重新认识自我,你会碰到一套似是而非的测试题目,会觉得“高大上”,结果使你更加迷糊,然后心甘情愿掏钱给它,买这个测试方法和测出来你适合做“医生”“律师”“艺术家”“工程师”“公务人员”等等工作的结论。

  这种偏重于性格测试的,实际上是卖测试软件的,我们将之叫做收智商税的。

  三、长期(远景)规划

  当今社会的变化速度超乎以往,几年间,我们就能见证“新物种”的诞生,没有一类职业规划可以一劳永逸,包括职业规划师在内,我们其实都在不断更新,在摸索中前行。所以,超过5年以上的职业发展都是没有意义,而且不靠谱的。

  既然要做规划,而且需要掌握规划的正确方法,自己做规划,那么我们应该规划什么呢?

  来看两个例子:

  规划1:A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打算进入快消行业做市场,计划做市场助理3年,事业有一定基础之后结婚,初级产品经理2年,然后生孩子,之后成为一名真正的产品经理,10年成为一家中型企业的市场部负责人。

  规划2:B现在是一名销售,打算2年内进入咨询行业,做到一定级别之后跳槽去投行,投行到一定级别之后去创业,因为创业是她的理想。

  这两个职业规划显然都有问题。

  规划1的问题在于:她做的是职位规划而非职业规划。诚然,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些目标,比如现在是经理岗,要挑战一下自我,争取三年后升总监。但这只是目标而非规划。职业规划更多是战略层面的事情,是说你要如何达到未来那个职业目标,指的是实现路径。

  规划2的问题在于:她想当然了。如果B的理想是创业,那完全可以继续做几年销售然后直接创业,因为咨询和投行不是创业的必要条件。事实上,并无大量数据表明创业成功的人之前做了这些工作,且销售到咨询到投行,都是很大的跨度,把时间花在适应大的跨度上,即便最后创业成功,这中间迂回的时间也不太值得。

  所以,职业规划不应该是几岁做到什么职位,而更应该聚焦在实现目标的方法。且这种方法必须是现实可行的,而非想当然拍脑袋的结果。

  总之,选择职业规划咨询机构,就像找医生一样,切忌病急乱投医,更不可在选择机构时贪图便宜。所谓方向不对,一切白费,个人职业生涯的定位和规划,需要郑重去对待,万一找错机构选错专家,损失的可不是一点钱,更关系未来数年职业发展顺利与否。

  责任编辑:

上一篇:利好消息丨加拿大毕业工签再获延期18个月!
下一篇:灵山县开发3150个公益岗位助低收入群众增收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