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经济圈下的“成渝职业教育”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为成渝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带来了重大机遇,在此背景下推动职教产教融合既是服务制造业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成渝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必须立足当前成渝地区产教融合政策支撑不足、人才供需矛盾、“双主体”的利益诉求难以满足等现实挑战,通过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打造多主体协同合作的产业集群,搭建职业院校组织创新的融合载体,合力营造产教协同发展的融合环境。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是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化成渝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人才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区域职业院校和企业合力打造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激励机制,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要打造一批实训基地和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联手打造‘巴蜀工匠’职业技能大赛品牌,打造有区域特色的产教融合行业、企业和院校。双城经济圈战略为成渝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双城经济圈战略背景下成渝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价值意蕴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同等重要的国家重大战略,承担着构建区域新格局的重要使命。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的加速,行业产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从客观上推动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培养技术型人才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区域优势充分发挥院校和企业“双主体”在提升人才综合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更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打造双城经济圈作为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安排,重塑了资源流动的地域空间,成渝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体系的建构意味着可重塑成渝地区产业与教育间的协同空间,形成两地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产教融合作为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加强技术技能人才输出的重要举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成渝地区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打造区域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建造产业创新集群新高地。
就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区域层面,成渝地区人口数量较多、经济结构较为复杂,同时又积极参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竞争,在发展中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三峡库区环境保护等众多问题;在产业经济学层面,高等院校创新活动与成渝地区经济需求脱节,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结合存在障碍。为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蓬勃发展,亟须通过产教融合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资源,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储备专业技术和人力资源,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
深化成渝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对于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成渝地区深化产教融合的本质是通过鼓励成渝两地的地方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有利于提升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培育更多适应企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形成多方参与办学的新局面;
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成渝地方政府对边缘区县产业进行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形成强有力的区县企业发展牵引力,倡导多元主体参与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政企合作、政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合作体系;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通过确保人才输出和其他产出质量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双城经济圈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的现代化水平,促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推动成渝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与教的协同意味着由简单的城市间教育资源的竞争走向城市群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合作,促进资源互补,实现共建共享。”
成渝地区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能力强,被中央赋予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要地位。职业教育作为直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抓手,“必须以战略性眼光明晰自身使命,围绕产业人才‘转’,跟着产业结构调整‘走’”。
目前,成渝地区产教融合过程中还存在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合研究少、合作交流渠道不畅通、产业对资源配置的竞争等问题。由于职业院校科研活动通常是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导向,而企业发展以营利为目的,二者在合作动机上存在不一致之处;同时,由于企业与职业院校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而科研资源是有限的,二者之间必然存在对科研人员的竞争和对科研经费的竞争等问题;
此外,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模式、专业设置等均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因此无法满足产业与企业的发展需求。成渝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供动力来源。
为打造西部经济增长极提供人才支撑,保障人才的技能素养,包括储备丰厚的理论知识和完善的实践能力,产教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被视为以输送人才撬动产业转型的“加速器”、保障人才就业的“巩固器”、推动经济发展的“助力器”;
为打造西部经济增长极提供新型职业教育体系,“产教融合”作为职业院校与产业界围绕产业与技术变革中的核心要素,有助于职业教育转向服务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对推动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提升高端智能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为打造西部经济增长极提供创新型社会环境,产教融合重视融合双方的创新协同,以经济发展中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为中心,职业院校辅之更完善的技能开发体系,最终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成渝地区产教协同育人的本质要求成渝地区立足“一轴两翼”推动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提升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为职业教育紧跟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国家输送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产、教间的共同之处在于对人才的需求,亟须打破产、教两界之间的壁垒,尽快形成产业系统与职业教育系统协同育人的新局面”,为国家发展、区域融合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协同育人作为体现职业教育内涵和本质、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始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成渝地区共有135所高等院校,2008年排名进入全国前100位的只有6所。
从结构上看,高校中教学型院校比例较大,这些学校以教学为主,科研力量相对薄弱,也难以获得足够的研究经费支持。目前,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知识创新成果产出主要还是依赖几所综合水平相对较高的高等院校,而职业院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主体,在成果输出上创新能力较弱。
从创新力上看,成渝经济区知识创新资源比较丰富,自主创新成果较多、水平较高,知识综合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是,投入产出指标仍处于弱势地位,反映出成渝经济区还存在知识转化率低、科技与经济联系不够紧密等现实困境。
职业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节奏,聚焦提升产业的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产学融创’,打通校企之间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职业院校之间、院校与产业之间、龙头企业之间的壁垒,集合创新人才、创新文化、政府调控力、创新环境等多要素来合力营造创新环境”。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仅有助于产、教在合作中协同育人,还对成渝地区教育质量提升、经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协同育人价值,成渝两地通过把握校企合作契机,打通一条以文化共融为特征的产业与职业教育实践主线,共同发挥多方主体协同创新功能;
具有知识创新价值,不仅可以有效弥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之间的鸿沟,还通过成渝两地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打破区域合作壁垒,深化成渝两地校企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具有优化资源配置价值,成渝地区部分职业院校拥有大量“潜力股”技术人才,而企业中存在大量人才需求,产教融合可以打破企业与教育系统的界限、重庆与成都区域间的界限,实现人力资源的优质分配。
成渝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面临的困境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对促进成渝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为合力打造西部经济增长极,成渝两地要携手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结合区域特色和企业转型需求突破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层层困境,主要是产教融合政策支撑不足、产教融合中人才供需存在矛盾、“双主体”利益诉求难以满足三个方面。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
- 澳洲传媒专业分类
- 均胜电子获“蔚来质量卓越合作伙伴”奖
- 温差12℃!菏泽天气马上反转!
- 山东这三个家族进入2023胡润百富榜前100名
- 永定区:百舸争流绽芬芳 体育赛课促成长
- 花钱就能免试读博士?马鞍山一女硕士被骗12万元
- 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魅力何在?海珠服装产业链转移考察团二次走进新塘
- 九九重阳 孝润童心 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开展重阳节主题活动
- 浪潮信息业绩失速股价受挫 国内算力景气度提升有望打开增量
- 凌晨三点上岗接驳,烟台公交集团顺利“跑完”烟台马拉松
- 中航大探索定向就业招生新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
-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课程体系的逻辑与策略
- 自考本科需要考多久?
- 郑州都市圈建设迈入新阶段 中原出“圈”再出发
- 行政人员“卡壳”高校教师资格证 职业晋升瓶颈待解
- 起猛了!这是“银角大王”在上课吧
- 物业服务哪家强?来普陀这场比武练兵中找答案
- 战火下加沙一大学的助教:在炮火中开设中文班,缓解孩子们的恐惧
- 原创世界羽联最新排名 翁泓阳上升三位
- 哈六中被授予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优秀生源基地”
- 山西聚焦“百亿工程”目标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 全力打赢重点产业链攻坚战
- 大专学历可以直接报考中级会计师吗?
- 13国官员学者共议新时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金华周记(2023.9.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