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动多少手术都比不上写论文?警惕中青年医生被科研“绑住”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高源
谁发的高影响因子论文多,谁就有“话语权”;谁争取到的科研基金项目多,谁就上进快……听上去像是科研单位的场景,却是某些三甲医院的日常。受上述考评指挥棒影响,很多中青年医生只能全力搞“科研”,难以兼顾临床诊疗。
“唯论文”的一刀切问题在不少领域都存在,“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论文”的现象更是很多医生的心病。对一些大医院来说,培养“科研型医生”似乎成了立业之本,有人只靠论文就能当上主任医师,有人即便临床能力再高,只要没达到发表论文、中标项目的“硬指标”,也只能是个“千年主治”。或明或暗的压力下,从内科到外科,从医生到护士,都很难不把临床诊疗放在第二位,而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写论文、做标书等研究项目上。“我不是做科研,我是被科研”,重科研、轻临床的医疗氛围未免是一种错位,而透过吐槽也不难看出,如此“功利科研”的风气正消耗着年轻医生的干事激情。
让医者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职,关键在于打破“功利评价”。必须承认,临床诊疗的评价指标主观色彩强、量化难度大,再加上不同科室之间也很难就医术水平、临床数量等进行横向比较,这个时候,“以论文论英雄”似乎提供了一条更客观的解决方案。可问题在于,当科研被视为能力评判的唯一硬指标,“为论文而论文”只能倒逼出一批批不懂调研、不求实践的论文机器,产出内容不仅同质化严重,还很难创造出具体临床应用价值。更不用说一些研究成果缺乏真实充分的数据基础、病案实证,内容仅靠“借用”数据库的资料东拼西凑,甚至不乏有人求助于代写代发。
医院开展科研的确必要,特别是对于大型公立医院而言,推动医学科研转化是其重要使命之一。眼下,我国医疗事业正不断与世界接轨,这种条件下,如果临床医生不将一线案例转化为科学研究,医学进步也很难寻求突破,而反过来,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也与科研能力密不可分。就拿享誉全球的美国梅奥诊所来说,其不仅在诊疗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顶尖的科研水平也不断反哺就医体验。可以说,临床与科研理应相辅相成、良性互动,二者之间决不能厚此薄彼。而在这方面,国内一些医院的改革尝试值得借鉴。比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根据行业特点和人才成长建立了一套评价方法,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将门诊、住出院等临床工作数量纳入医生申报职称的门槛条件,另一方面实行论文成果代表作制度,科学合理对待论文,类似措施极大释放了医疗机构的创新活力。
“在病床上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进而上升至科学视角予以解决。”理想的诊疗科研理应是这种有实践、有体会的过程,破除不合理的考评机制,更科学、全面地评估每个医疗人才,才能涵养出更多优质医疗资源。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
- 澳洲传媒专业分类
- 均胜电子获“蔚来质量卓越合作伙伴”奖
- 温差12℃!菏泽天气马上反转!
- 山东这三个家族进入2023胡润百富榜前100名
- 永定区:百舸争流绽芬芳 体育赛课促成长
- 花钱就能免试读博士?马鞍山一女硕士被骗12万元
- 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魅力何在?海珠服装产业链转移考察团二次走进新塘
- 九九重阳 孝润童心 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开展重阳节主题活动
- 浪潮信息业绩失速股价受挫 国内算力景气度提升有望打开增量
- 凌晨三点上岗接驳,烟台公交集团顺利“跑完”烟台马拉松
- 中航大探索定向就业招生新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
-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课程体系的逻辑与策略
- 自考本科需要考多久?
- 郑州都市圈建设迈入新阶段 中原出“圈”再出发
- 行政人员“卡壳”高校教师资格证 职业晋升瓶颈待解
- 起猛了!这是“银角大王”在上课吧
- 物业服务哪家强?来普陀这场比武练兵中找答案
- 战火下加沙一大学的助教:在炮火中开设中文班,缓解孩子们的恐惧
- 原创世界羽联最新排名 翁泓阳上升三位
- 哈六中被授予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优秀生源基地”
- 山西聚焦“百亿工程”目标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 全力打赢重点产业链攻坚战
- 大专学历可以直接报考中级会计师吗?
- 13国官员学者共议新时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金华周记(2023.9.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