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创校记4——南洋公学之诞生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4-25
手机版

  原标题:交通大学创校记4——南洋公学之诞生

  

  南洋公学之诞生

  图文转自 :拓 《竢实扬华》

  (紧接上篇)昨天说了交大北源之铁路学堂,今天要说的是交大南源之南洋公学。收藏文前的“交通大学沿革图”,便对交大历史了然于胸。

  

  (53)1896年10月30日,盛宣怀在津奉旨,被补授太常寺少卿衔。

  (54)1896年10月31日,盛宣怀向光绪皇帝递呈《条陈自强大计折》,附奏《请设学堂片》,陈述陈兵、理财、育才三大政,并指出:“臣上年在津海关道任内,筹款设立学堂,招选生徒,延订华洋教习,分教天算、舆地、格致、制造、汽机、化矿诸学,禀经直隶督臣王文韶奏明开办。本年春间,又在上海捐购基地,禀明两江督臣刘坤一,筹款议建南洋公学,如津学之制而损益之,俟筹办就绪再当陈奏”,提出上海捐地创办南洋公学。又说:“拟请略取其意,在京师及上海两处各设一达成馆,取成材之士,专学英法语言文字,专课法律,公法政治,通商之学,期以三年,均有门径,已通大要,请命出使大臣奏调随员悉取于两馆,候至外洋俾就学于名师,就试于大学,历练三年,归国之后,内而总署章京,外而各口关道,使署参赞,皆非是不得与。资望既著,即出使大臣、总署大臣之选也。……其设馆之地,京师由专司学政大臣酌定,上海附于南洋公学。详细章程,俟奉谕旨后由专使学政大臣核定奏咨照办。”

  (55)1896年11月3日,光绪皇帝下谕:盛宣怀条陈自强大计折“已交议”。

  (56)1896年11月5日,光绪皇帝朱批:盛宣怀条陈自强大计暨设立达成馆并开设银行各折片,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户部妥议具奏。

  (57)1896年11月2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十月十六日),北洋铁路总局在上海《申报》、《新闻报》等报刊上刊登《铁路学堂告白》和《铁路学堂章程》,向外界宣告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的建立并开始招生。

  

  《申报》之《铁路学堂告白》

  (58)1896年11月27日,《申报》发表题为《论北洋创设铁路学堂》的评论文章称赞此举,“叹铁路自此非有始无终者可比矣”,“今调卿观察设此学堂可谓探本穷源。惜乎其未议及于南洋也,近今大势有事,则北洋先受,而南洋反成控制。况铁路直达汉口地段以南洋为多,长江数千里轮船上下,如堂兴之达门庭,即南洋亦已设有同文、广方言、水师、陆师、电报各学堂,则推广铁路学堂,实为当务之急。不禁跋予望之!”

  

  《申报》之《论北洋创设铁路学堂》

  (59)1896年12月6日,根据诸大臣“悉心核议,逐条具奏”,光绪皇帝“详加披阅”,批准盛宣怀设立学堂,并指出经费由朝廷拨给。谕令如下:“育才为当今急务,节经谕令各直省,添设学堂,实力举办。”“京师、上海两处,既准设立大学堂,则是国家陶冶人材之重地,与各省集捐设立之书院不同,着由户部筹定的款,按年拨给,毋庸由盛宣怀所管招商、电报两局集款解济,以崇体制。”盛宣怀就任南洋公学督办(即董事长)。至此,标志南洋公学正式创立。南洋公学是一所官办民助的新式公立学校,学校经费半由商民(即招商局、电报局)所捐,半由官助,是为公学,清末称今上海地区为南洋,故学校取名为南洋公学。公学内设师范、上、中、外4个院,即师范、大学、中学、小学4部分。先设师范院,以造就新学的教师。接着,在师范院内附设高等小学堂。从小学毕业生中依次递升进入中学。从师范生和中学毕业生中,选拔一批优秀人才,派赴欧、美、日等国大学留学深造,以尽快培养出一批能从事洋务、外交、新学教学的新型高层次人才。

  

  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60)1897年1月14日,盛宣怀呈奏《筹建南洋公学及达成馆舍》一折,该折片中禀明,关于拟建上海、京师达成馆一事,“现奉户部王大臣议复,奏准达成馆经费由户部拨给,所有臣议拟捐集之款,自当还充南洋公学之用”,“上海达成馆经费似可仍归轮、电两局集捐项下,与南洋公学通融取给,如有不敷,亦由臣设法筹捐”,“现方筹建公学屋宇,拟将达成馆舍一并建造。”提出南洋公学及达成馆均可由轮电两局集捐筹办。

  (61)1897年1月26日,盛宣怀奏疏得到光绪皇帝朱批:“该衙门知道,钦此”。至此,由招商轮船、电报两局的商捐作为南洋公学办学经费等事项,被清政府最高当局正式批准。盛宣怀奉旨允准,督办南洋公学。盛宣怀自招商局、电报局,岁筹经费银十万两,作为办学开支,其中招商局岁拨六万两、电报局岁拨四万两。南洋公学所有学生都不纳学膳费,且月有奖金以资鼓励。

  (62)1897年1月,经王文韶奏请,山海关内外铁路的关内段(即津榆铁路)划归铁路总公司办理,盛宣怀派黄建筦、张振棨负责接管。

  (63)津榆(山海关)铁路学堂总办吴调卿委托金达从英国伦敦聘请史卜雷(E.Sprague)为总教习,但因路途遥远,史卜雷于1897年2月到任。为了能够尽快开学,路局从唐山附近的开平武备陆军学堂聘请德国教习沙勒(Schaller)为临时教习,并主持招生。开平武备学堂优秀毕业生也有的在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担任了教习。

  (64)1897年1月,德国临时教习沙勒在天津招考学生12名,其后经津榆(山海关)铁路局与开平武备学堂商妥,由沙勒从该校挑选优秀学生8名,共招得20名学生。沙勒招收的这20名学生就是津榆(山海关)铁路学堂的第一届第一班学生。学堂原计划招收头两班学生40名,但因对学生质量的严格要求,第一届第一次招生竟没能招满。

  (65)1897年3月,津榆(山海关)铁路学堂原定于在山海关的北洋官铁路局工程分局旧址上开办,一则因北洋官铁路局工程分局撤销,旧址可以利用,节省费用,且“一俟经费充足,再于北戴河购地盖屋”(《铁路学堂章程》);二则因山海关有机器厂、造桥厂,近山沿海,适于野外工作,学生可以实地学习测量和实习。但临近开学,工程分局的房屋未能腾空修缮,为争取时间,津榆(山海关)铁路局与设在天津的北洋西学堂(北洋大学前身)商定,暂借该校校舍上课,同时北洋西学堂的教师、图书、仪器可资借用。至此,津榆(山海关)铁路学堂第一届第一班学生在天津正式开学上课。

  (66)1897年3月7日,《申报》报道,南洋公学师范生第一次入学考试,报名者70名,实到应考者65名。考试地点借六马路格致书院。考试题为拟补“后汉书艺文志叙”,问经史之学何者与西学相通?论中国筹边之策以兵守不如商守,以兵战不如以商战。

  (67)1897年3月20日,李鸿章致电盛宣怀:“金达来言,芦至保,虽勘路购地,而料物一一无预备。卢桥料由汉局自造,恐难经久。......,弟担此重任,办无起色,奈何?”

  (68)1897年4月8日,师范院首批招考师范生30名正式开学,为南洋公学校庆日的来历。南洋公学师范院是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开始。

  (69)1897年5月27日,盛宣怀在上海外滩开办了中国通商银行,先后与比利时、英国、美国签订铁路借款合同草约。

  (70)1897年5月30日,李鸿章致电盛宣怀:“金达前呈铁路应归一律,章程甚详妥,应交比监工查阅照办,否则将来与津芦不合辙,为害甚大。比人向未替他国做路,欧美均疑诧。又闻比厂桥料多旧式,订办时尤要讲求重力”。李鸿章言下之意是盛宣怀办芦汉尚顾不暇,遑论津榆?李鸿章再进一步,釜底抽薪,策划津榆铁路重归官办。

  (71)1897年,天津武备学堂正式开设铁路工程科。招收学员40名,聘请中国教习沈琪、俞人凤、陈荫东等。

  (72)1897年6月16日,盛宣怀下令将津榆(山海关)铁路学堂归并北洋大学堂,由王修植代兼管。

  (73)1897年6月,盛宣怀下令王修植另招学生20名,创办芦汉铁路学堂,归并北洋大学堂,由王修植代兼管;因办学经费来源与性质不一,津榆(山海关)铁路学堂和芦汉铁路学堂同归并北洋大学堂管理,但实为两所学校,分开办学。

  (74)1897年6月29日,南洋公学督办盛宣怀照复南洋公学开办文,称“南洋公学于三月初七(即公历1897年4月8日)正式开学。”

  

  南洋公学督办盛宣怀照复南洋公学开办文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上一篇:太原195名学生接受创业意识培训
下一篇:广东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砌筑、砌筑(国赛精选)项目开赛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