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滇”峰继续!这所大学,100岁了!
以下文章来源于“软科荐校”。软科荐校,传播优质高等教育——
云南,一个“有风的地方”。
春风摇曳,首府昆明,此刻正烂漫。一场浪漫花事风光无限,百花竞艳,绚烂如画;一座高等学府风华正茂,百年如歌,光彩耀人。
一百年来,她开风气之先、创至善之业,以独特气韵浸润西南边疆;从西南一隅走向世界舞台,她将追梦筑梦的足迹镌刻在祖国大地上;从开启云南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到成为云南省唯一的“双一流”“211工程”高校,她无愧于“云南第一大学”的头衔。
2023年4月20日,云南大学(简称“云大”)将迎来百年华诞,让我们一起乘着四月长风,来品读这所巍巍学府的百年芳华。
风起东陆,赓续百年
“居高阜、南临翠湖,风景绝佳、为修学最善之地”。云南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建于1922年的私立东陆大学,1923年正式开学,“大学之设,必期于成”,国家赋予的重任是建校的重要原因。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老校长熊庆来先生的带领下,云南大学由省立改国立,发展学科院系,培养研究风气,大师云集、学术昌明,一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风云高校,蜚声海内外。1946年,云大被《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15所著名大学”之一。
迈进新时代,云南大学乘时代长风,荣誉等身,先后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省部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实施院校等重大工程,跻身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行列。
百年来,大批名人曾在此执教,支撑并推动着学校发展。“中国数学界的伯乐”熊庆来,培养出严济慈、华罗庚等一大批科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一代宗师费孝通,以其为中心的“魁阁”研究团队,开创了社区研究的先河......大批著名学者的埋头躬耕,奠定了云大深厚的历史底蕴。
百年树人,英才辈出,从云南大学走出去的师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地质学家冯景兰、文学家张若名、天文学家王士魁、数学家朱德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景、古生物学家侯先光……这些响亮的名字至今回响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大学中。
从东陆到呈贡,如今的云南大学继承了历史沉淀下来的民族气节与作育英才的担当,立足云南、服务国家、辐射两亚、走向世界,走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色发展之路。
风吹春城,一路生花
坐落于春城昆明呈贡区古城的“魁阁”,原名“魁星阁”,本为一座古建筑,因在抗战时期与学术结缘而闻名于世。
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从英国学成归国,加入其老师吴文藻创办的云南大学社会学系,随后主持社会学研究室。战火纷飞时期,研究室迁到“魁阁”,在此期间,这里汇集了一批学术精英与青年才俊,开展了一系列的社区调查工作,向世界展示了战火中的中国在学术研究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形成了对云南大学影响至深的“魁阁精神”。
费孝通在魁阁
图源:CCTV国家记忆—《百年云大》之《彩云之巅》
百年来,云南大学浸润着学术报国的“魁阁精神”,立足西南边疆,依托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地理环境特点和少数民族聚居的特色,云大以民族学、生态学、生物学、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学科为优势,让长在春城的花,在春风里飞舞,洒落在各个角落。
让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2000年,云大组织140余名师生参与,多学科结合的跨世纪云南民族调查,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获得并出版400多万字的调查资料,建立了民族基因库。云南大学云大发挥民族学一流学科优势,立足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研究基地等重大平台,新建云南省重点实验室民族学知识集成创新与智能应用重点实验室,潜心学术发展,促进云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让云南生态之花,四季芬芳。云南大学依托云南和南亚东南亚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在生物学、生态学等优势学科方向先后建成了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亚洲象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重大平台。聚焦云南植被资源保护与利用、亚洲象等旗舰物种保护、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维持与国家公园建设、跨境生物入侵防控等,推动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生态安全维持等研究,为构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让一带一路之花,常开长盛。云南大学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相关研究,成立“一带一路”研究院,并于2021年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建设云南省多年生作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缅生态环境保育联合实验室、等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区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平台,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深入推进周边外交与区域国别研究科研平台建设,组织编写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发展报告》《缅甸国情报告》等10余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蓝皮书。
百年德业,浸润芳华,春华秋实。云南大学建设发展的历史画卷是云大人“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精神映照。
风来风往,云起云涌
走进云南大学东陆校区,沿着九十五级台阶拾级而上,尽头正是会泽院。近百年来,会泽院历尽沧桑,也记录了云大的发展。抗日战争中,会泽院成为国内宣传抗日的重要阵地,也是名人汇粹的地方,如董泽、熊庆来、李广田等长期在此办公,冯友兰、顾颉刚、刘文典、费孝通等在此执教。
至公堂则位于云南贡院建筑群的中心,为明清两代云贵两省举行乡试的场所,民族英雄林则徐曾两次在此主考。抗日战争时期,至公堂作为云南大学礼堂,是全国学术活动中心,许多著名学者曾在这里集会、演讲。闻一多先生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也在此进行。
如果说东陆校区承载着云大“至公天下”的爱国传统和追求自由的民主精神,那么呈贡校区则是一幅满绘云大在新时期开拓进取、创新奋斗的崭新蓝图。
呈贡校区沿袭了东陆校区的风格,明远楼也继承了会泽院的建筑风格,将罗马圆柱、叶型浮雕和雕花铁门原原本本地继承了过来,但更加宏伟。
呈贡校区还拥有藏书三百余万册的图书馆和可以观星的天文台。图书馆的穹顶,白天五彩斑斓,夜间星光闪耀,如同馆内书籍,斗转星移,囊括宇宙。而在云大天文台,云大人仰望星空,心怀浪漫。
四季交替,云大花开不断。春水煎茶,赏海棠,观梨花;夏日初雨方霁,薰衣草衬出天空的蓝;秋风吹黄了一路的银杏;冬天又揉掉旧叶子,粉染满校园。
春可期,风自来,花自开,云自舒。四季如春的气候、底蕴深厚的历史、古朴优雅的建筑......成为“中国最美大学之一”云南大学独有的风韵。
太华巍巍,拔海千寻;滇池淼淼,万山为襟。桃李不言满庭芳,弦歌百年今又始,百年云大,健以自强;世纪为新,赓续辉煌。值此人间四月,春满华夏之时,让我们一起祝云南大学,100岁生日快乐!
上一篇:24备考攻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EMBA项目说明
下一篇:公主岭市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开复工项目固投总量及增速均列长春市六县区第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
- 澳洲传媒专业分类
- 均胜电子获“蔚来质量卓越合作伙伴”奖
- 温差12℃!菏泽天气马上反转!
- 山东这三个家族进入2023胡润百富榜前100名
- 永定区:百舸争流绽芬芳 体育赛课促成长
- 花钱就能免试读博士?马鞍山一女硕士被骗12万元
- 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魅力何在?海珠服装产业链转移考察团二次走进新塘
- 九九重阳 孝润童心 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开展重阳节主题活动
- 浪潮信息业绩失速股价受挫 国内算力景气度提升有望打开增量
- 凌晨三点上岗接驳,烟台公交集团顺利“跑完”烟台马拉松
- 中航大探索定向就业招生新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
-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课程体系的逻辑与策略
- 自考本科需要考多久?
- 郑州都市圈建设迈入新阶段 中原出“圈”再出发
- 行政人员“卡壳”高校教师资格证 职业晋升瓶颈待解
- 起猛了!这是“银角大王”在上课吧
- 物业服务哪家强?来普陀这场比武练兵中找答案
- 战火下加沙一大学的助教:在炮火中开设中文班,缓解孩子们的恐惧
- 原创世界羽联最新排名 翁泓阳上升三位
- 哈六中被授予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优秀生源基地”
- 山西聚焦“百亿工程”目标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 全力打赢重点产业链攻坚战
- 大专学历可以直接报考中级会计师吗?
- 13国官员学者共议新时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金华周记(2023.9.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