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与“死教育”的对比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5-04
手机版

  有一位老人卧床病危之时仍用颤抖的手写下:“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

  他就是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他一生都投身于中国幼儿园教育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巨大的“活教育”理论。

  

  “活教育“理论体系是陈鹤琴针对旧式教育“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局面,借鉴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从做中学”、陶行知生活教育运动中“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以及欧洲11国考察所收获的教育新趋势,在摩顶放踵数十载的教育实验中逐步形成的。

  那么,相比于传统的“死教育”,陈鹤琴的“活教育”有什么不同呢?

  死教育的特征:

  1. 一切设施、一切活动,教师是中心是主体。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教师的活动。

  2. 教育的目的,在灌输许多无意义的零星知识,养成许多无关紧要的零星技能。

  3. 一切教学,集中在听,教师口里讲,儿童用耳听。

  4. 个人学习,班级教授。

  5. 以威以畏来约束儿童。

  

  6. 教师以个人主见来约束儿童。

  7. 固定的课程,呆板的教材,不问儿童能否了解,不管时令是否合适,只是一节一节的上,一课一课的教。

  8. 儿童呆呆板板,暮气沉沉,不好动,不好问,俨然像个小老头。

  9. 师生界限分明,隔膜横生。

  10. 校墙高筑,学校与社会毫无联系。

  活教育的特征:

  1. 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儿童为中心的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儿童的活动。

  2. 教育的目的在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

  3. 一切教学,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4. 分组学习,共同研讨

  5. 以爱以德来感化儿童。

  6. 儿童自订法则来管理自己。

  

  7. 课程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编订的,教材也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选定的,所以课程是有伸缩性,教材是有活动性而可随时更改的。

  8. 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工作时很静很忙,游戏时很起劲很高兴。

  9. 师生共同生活,教学相长。

  10. 学校是社会的中心,师生集中力量,改造环境,服务社会。

  举报/反馈

上一篇:建章立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下一篇:AI焦虑潮下,打工人的抵抗、转向、破局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