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援疆:“首善”标准结出暖心“硕果”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5-22
手机版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重大项目建设遍地开花、安居房内暖意浓浓、大枣核桃销往外地、百姓吃上自己种的果蔬、乡村群众挂上“北京专家”号、孩子们有了“北京爸爸妈妈”……今日之和田,无论是城市社区、工厂学校,还是乡村戈壁,无不散发着朝气活力与耀眼光彩。

  这些变化与北京市源源不断的关怀支持紧密相连。

  2020年初,北京市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走进对口支援地——和田。三年间,他们立足受援地实际,坚持首善标准,按照“增强政治责任、坚持精准务实、促进民族团结、打造援疆铁军”工作要求,扎实推进产业、智力、文化、医疗、教育等援疆项目,为和田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北京贡献。

  精准发力助脱贫 产业援疆暖人心

  “过去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们能吃上自己种的草莓。”日前,和田市伊里其乡阿热坎特村休闲庄园草莓种植户阿卜杜喀哈尔·艾合麦提高兴地说。

  

  新疆京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和田地区规模最大的北京援疆企业。在该公司生产车间,专业师傅手把手教工人缝纫加工技术。许晓龙摄

  2020年,阿卜杜喀哈尔承包了阿热坎特村利用北京援疆资金新建的12个大棚,其中6个大棚种植草莓。但却因头回种植缺乏技术经验,草莓销售不尽如人意。去年,阿热坎特村引进北京鑫城缘草莓专业合作社。有了专家手把手教,阿卜杜喀哈尔学会了怎么控制水肥、防治病虫害,草莓不仅赶在春节前上市,还卖出了好价钱。

  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位于皮山农场的菜博园内生机盎然,西红柿、黄瓜、甜瓜等蔬果长势喜人,即将争“鲜”上市。“菜博园”是由北京援疆以5700万元援疆资金撬动市场化企业共同建设的,目前已形成集生产、示范、研学、培训、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三年间,北京援疆因地制宜,创新产业援疆模式,搭平台、送技术、邀人才、挖资源,逐步形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大招商工作格局,深化企业落地服务,细化企业投资兴业政策,拓展产业消费市场”的“组团式”产业援疆模式。2020至2022年实施项目77个,涉及资金12.45亿元。

  完善和田市现代农业产业园配套设施,延长种植养殖业产业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施墨玉现代农业产业园肉羊育肥场和5万头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支持引进纯种澳洲白种羊1400只,通过“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带动农牧民增收;成立纺织服装、农产品精深加工、数据标注等招商专班,在疆外组织开展近十场次的“锦绣南疆 大美和田 ”和田地区招商引资推介会,推动北京首汽集团、北京铜牛集团等北京国有企业落地和田;围绕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创新开展北京国企“工装援疆行动”,组织24家北京市属国企51家子公司提供第一批价值近3500万元工装援疆订单14万套……在北京援疆的助力下,和田地区传统产业正焕发新的活力。

  三年间,北京援疆干部人才全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助力受援地实现全面脱贫。

  围绕墨玉、洛浦两个当时未脱贫县,共实施项目36个,支持资金3.38亿元。发挥援疆干部宣传员、组织员作用,共动员165家社会力量结对帮扶墨玉县、洛浦县118个挂牌督战村。

  此外,压茬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依托“和田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先导区”引进30项农业新技术调整种植结构,投资建设和田县英阿瓦提乡饲草料加工基地,推动肉羊繁育基地等特色养殖业项目建设直接带动养殖户人均收入1.5万元;组织48名乡村振兴带头人通过专家授课、实地观摩等方式培训提升技能;投资530万元对和田市吉亚乡低产田进行改造,助力和田市伊里其乡阿热坎特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画好民生“同心圆” 浇开民族团结花

  在新疆和田市华美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伴随机器发出哒哒声,阿依提拉·热西提正仔细检查服装领口、袖口走线是否均匀,包装是否达标。

  

  在和田地区举办的“百年恰少年——京和两地一家亲 携手迎百年”系列活动现场(拍摄于2022年3月30日)。许晓龙摄

  “以前我是家庭主妇,现在不一样了,每月都有工资。”过去阿依提拉在家务农,秋季跟丈夫拾棉花,家门口工厂企业不断变多,她也找到稳定的工作。“我现在负责服装品质检验,每个月能拿6000多元工资,家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她说。

  北京援疆的持续发力,让阿依提拉这样实现稳定收入的群众越来越多。三年间,北京援疆持续把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共实施项目115个,涉及资金14.34亿元。

  投资支持建设安居房5000余套,惠及近2万群众;实施昆玉市四十七团饮水改造工程,解决团部4500人饮水安全问题;投资1亿元支持“和墨洛”乡村公交线路基础设施建设,受益群众30万人;推进供排水及燃气入户等17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教育援疆是筑基工程,更是民生工程。三年来,北京“组团式”教育援疆结出累累硕果:500名援疆教师与10余所受援学校教师结成师徒对子,推动受援地160余所中小学及幼儿园、中职、特校等与北京对口区学校“手拉手”帮扶;实施和田市、墨玉县专业人才引进项目,投入资金4600万元,帮助引进各类专业人才近500人;昆玉市二二四团中学2022年本科上线率82.3%,分别囊获和田地区高考文、理科前三名,艺术类考生本科上线率达100%……

  教育援疆成效显著,医疗援疆同样成绩斐然。

  168名援疆医生与当地358名医生开展“师带徒”,在和田地区传染病专科医院、和田地区妇幼保健院、昆玉市人民医院等开展“小组团”式医疗援建,累计培训当地医疗卫生人才5.8万余人次,送医下乡义诊等受益群众2.92万人次;以“师带徒”模式开展临床诊疗10.4万人次,开展技术创新378项次,与北京多家医院远程医疗会诊480余人次;新建儿科联盟、急诊联盟、感染性疾病专科联盟等专科联盟,实现“京和”两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一项项民心工程落地、一件件惠民实事兑现,变成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也让京和两地干部群众的心贴得更近。

  “跟北京妈妈一起做脸谱,我特别开心。她还给我送课外书,给我买衣服,我爱我的北京妈妈。”2022年“六一”,成为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学生扎依达·阿卜力米提难忘的记忆。

  2018年,北京援疆实施“我和北京爸爸北京妈妈在一起”青少年助学帮扶项目,如今已有近1200名和田儿童同北京爱心人士和援疆干部结对认亲,以“物质帮扶+精神关爱”的方式呵护少数民族儿童健康成长。不仅如此,“京和科技月”、“京和融情交流营”、两地青少年“书信手拉手”等活动也成为援疆品牌,让京和两地人民的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年来,北京援疆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两地深度开展交往交流交融。2020至2022年实施项目111个,涉及资金2.32亿元。

  文化润疆细无声 春风化雨润心田

  “太精彩了,我已经被这故事深深吸引。能现场领略这么精彩的舞剧,我很高兴。”3月12日,舞剧《五星出东方》在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的出土地点首演,观众席上,阿迪拉·玉素普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3月12日,舞剧《五星出东方》在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的出土地点首演。许晓龙摄

  舞剧《五星出东方》是北京援疆推动文化润疆的重点项目。这部反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主题的精品,首演后近两年的时间里,在全国多地巡演引发高度赞誉和热烈反响,被评为建党百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和2022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先后荣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

  电视剧《大漠魂》、儿童广播剧《红柳花开》《沙海小球王》、本土话剧《沙海老兵》等一部部经典剧目丰富了受援地高品质文化供给;“京和学校手拉手”“京和姐妹一家亲”等系列品牌活动接续开展,充实着文化润疆内涵。三年间,北京援疆打造首都文化润疆品牌,共实施158个项目,涉及资金16.70亿元。

  三年间,北京援疆建立了“一铸牢两联动三贴近”首都文化润疆工作机制:即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力争在“十四五”打造“京和丝路情”首都文化润疆品牌,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样板;在市级层面加强文化单位、企业等前后统筹联动以及在援疆工作中推进文化智力培训、文化公共服务提升、文化交往交流、文旅产业发展、兵地文化共享等分领域协调联动,集中打造特色亮点;注重文化润疆工作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青少年,将开展首都文化润疆与加强文化交流互鉴相结合,2021年以来,实施推进40余个文化润疆项目,辐射受援地各族群众和青少年40余万人次。打造“京和丝路情”(含魂、风、语、行系列)文化润疆品牌,形成“一个总品牌系列分品牌”的首都文化润疆“雁阵”。

  同时,北京援疆持续推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连队),连续开展“中华文化耀和田”首都文化月、“新玉轻骑兵”“和田歌会”等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举办“桑皮纸上的魅力和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京疆书画展”“56个民族心连心”中摄协摄影展、北京非遗“文化润疆·非遗传承”展等一系列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播撒文化润疆的种子。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清华下降最多,北大蝉联第1,22校增长,2023强基报考大数据分析
下一篇:大股东减持也挡不住!剑桥科技年内股价涨幅超400%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