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需要强有力的“指挥棒”
4月7日,教育部印发了《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强调要将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此举能否起到成效?
4月7日,教育部印发了《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强调要将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严禁地方各级政府片面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这个工作计划的出台,既体现了国家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视,也反映出当前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近视人口多达6亿,其中大约70%是儿童青少年,而且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地攀升,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可以说,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我国当前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近视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些是遗传因素,有研究发现,如果父母高度近视,那么孩子患有近视的概率高达98%,如果父母中有一人高度近视,孩子患有近视的概率也有15%上下。还有就是用眼习惯与用眼卫生方面,用眼距离过近、用眼时间过长、在光线不合适的环境中用眼、睡眠不足等等原因都会造成近视。
无处不在的电子产品也是造成孩子近视的重要原因。现在不少学校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投影、PPT等电子化工具,学生接收通知、查阅资料、完成和提交作业等也要经常用到电子产品,再加上课余长时间看手机或iPad,想不近视都难。
不过这些因素全世界都差不多,而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课业压力过大,户外活动时间过少。有研究表明,户外阳光可以诱发多巴胺释放,多巴胺能阻止人眼球变长,从而使得患上近视的概率降低。另外,充足的户外活动,包括一定量的运动,不仅对保护视力有帮助,也有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精力也更加充沛,反过来又可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在我国,因为要追求学习成绩和分数,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铆足了劲,学生本人更是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近距离学习状态。而他们的户外活动时间则越来越短,有的学校甚至要求学生在下课后除了上厕所等特殊原因,不得走出教室,更不能进入操场运动。这种情况下,学生近视的发生概率自然水涨船高。
其实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控工作。早在2007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加强儿童青少年体育、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的专门意见,教育部随即制定《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就保护学生视力提出了具体措施。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又发布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2019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也提出,“从2022年到203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为达成这些目标,相关实施方案还对学校教学方式、教具等作出细致规定,比如学校的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家庭作业以纸质为主。2022年3月1日起实施的《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提出,中小学教科书正文最小用字不应小于小四号,教学多媒体不应出现可察觉的闪烁。
但在具体的落地中,由于缺少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及考评要求,很多政策流于形式。此次工作计划将之正式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可说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一大升级。
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可以组织教育科研单位、卫生健康机构、医学专家等进行科研攻关,以严谨的科学数据为支撑,制定出针对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用眼卫生、用眼习惯、电子产品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先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并根据实践效果进行修订完善,条件成熟时进行推广。
学校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一个重要责任方,要严格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在硬件上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优良的用眼环境,比如确保教室的采光度,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等;在软件上则要确保眼保健操、课间休息、课外体育活动、户外活动等达到要求,同时要严格限定电子化教学时长。当然,作为学校来说,还要严格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用眼压力。
作为家长来说,也要把预防孩子近视当作一件大事来看待,除了创造好的用眼环境,引导孩子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外,家长自身也要摒弃一些错误思想和做法,比如自己脱不开身时,就让孩子看电子产品;长时间刷手机,给孩子做出不良示范……这都是应当避免的。
相关用眼科普也需要大力跟进。其实很多儿童青少年之所以发生近视,一方面是自己缺乏重视,缺少意识,另一方面也是缺少相关护眼知识。教育部门或学校应当主动作为,定期或不定期与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医学专家展开协作,举办各类眼保健科普活动,让“护眼、保眼”意识深入人心。
当然,我国儿童青少年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也与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存在密切关联,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坚决推进应试教育改革,调整或完善中考、高考评价指标体系,从而通过从上至下“指挥棒”的方式减轻学校、学生的教学与课业压力,减少学生用眼时间,降低用眼强度,以便更好地守护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
撰文/罗中云(本报评论员) 图文编辑/陈永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远程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
- 澳洲传媒专业分类
- 均胜电子获“蔚来质量卓越合作伙伴”奖
- 温差12℃!菏泽天气马上反转!
- 山东这三个家族进入2023胡润百富榜前100名
- 永定区:百舸争流绽芬芳 体育赛课促成长
- 花钱就能免试读博士?马鞍山一女硕士被骗12万元
- 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魅力何在?海珠服装产业链转移考察团二次走进新塘
- 九九重阳 孝润童心 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开展重阳节主题活动
- 浪潮信息业绩失速股价受挫 国内算力景气度提升有望打开增量
- 凌晨三点上岗接驳,烟台公交集团顺利“跑完”烟台马拉松
- 中航大探索定向就业招生新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
-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课程体系的逻辑与策略
- 自考本科需要考多久?
- 郑州都市圈建设迈入新阶段 中原出“圈”再出发
- 行政人员“卡壳”高校教师资格证 职业晋升瓶颈待解
- 起猛了!这是“银角大王”在上课吧
- 物业服务哪家强?来普陀这场比武练兵中找答案
- 战火下加沙一大学的助教:在炮火中开设中文班,缓解孩子们的恐惧
- 原创世界羽联最新排名 翁泓阳上升三位
- 哈六中被授予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优秀生源基地”
- 山西聚焦“百亿工程”目标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 全力打赢重点产业链攻坚战
- 大专学历可以直接报考中级会计师吗?
- 13国官员学者共议新时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金华周记(2023.9.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