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节,重温一位智者的良言:精神饥荒中的青年,知识越多,痛苦越甚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这一代的青年,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虽然享有繁荣的物质生活,却每每陷入工作上的“忙”,情绪上的“烦”,精神上的“丧”,由此面临无限的焦虑、迷茫和失望。
当我们放宽历史的眼界,就会发现,早在一百多年前,一位智者就曾经把这样的现象总结为“精神饥荒”,他谆谆教导那一代“新新青年”:“无精神生活的人,知识愈多,痛苦愈甚。”
当时深受其影响的“新新青年”,就包括梁漱溟、钱穆、贺麟、唐君毅、周恩来、梁实秋、徐志摩、张荫麟、周传儒、吴其昌、陆侃如、刘节等等等等。他们都受到这位智者的感染:
现在这种教育一时又改革不来,我们可爱的青年,除了他更没有可以受教育的地方。诸君啊!你到底还要做人不要,你要知道危险呀!非你自己抖擞精神,想方法自救,没有人能救你呀!
这位智者,就是中国近代史上不世出的思想者梁启超。
近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全面收集了1914-1927年梁启超倾注全部热情的三十场讲演:关于教育的出路,和青年的成长。并加前言、导读、题解、简注。梳理脉络,详解背景,深度关联历史与当下。这些问题依然是我们现在关注的焦点,梁启超的声音跨越了一百年,如今听来格外温暖、振聋发聩。
没有精神生活的人
知识愈多,痛苦愈甚
来源 | 上海古籍出版社
01
两种新文化,北大与清华
梁启超二十来岁追随康有为变法维新,失败后流亡日本,继续办报纸搞宣传,联络海外华人,声名超过了其师。当时与之齐名的还有一位太炎先生(1869年生)。
章太炎先生
青年章太炎之所以亲近康梁,是由于双方变法图存的目标一致。章梁在二十世纪初引进西学、宣传新思想方面形成合力,引领时代潮流,而在此风气之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即为80后“新青年”,章梁则同为实至名归的青年导师。
流亡日本期间,梁启超通过深入反思,认识到个人修养是一切行动的根本,为政者如若缺少自我修养工夫,则内心无主宰,行动无根柢,固然不可能成功;为学者如无修身工夫,则知识愈多,恰为作恶的工具。
1903年梁启超游历北美,所见所闻使他进一步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偏重知识科技、轻视内在德性修养是现代性的弊病,必须及早修正。此后他将传统的德性修养与吸收现代科学和政治成果相结合,一面提倡修身之学,一面增进现代常识。此为梁启超的“晚年定论”。
梁启超先生
奇怪的是,以此为分水岭,梁启超在青年中的影响却迅速回落;与之对照,此时章太炎因为激烈鼓吹反满革命被投进监狱,声名大噪,而其同时期出版的《訄书》重订本中,新增有《订孔》一篇,矛头直指孔子,乃至称为“支那之祸本”。
1906年,章太炎刑满出狱,到日本主持《民报》与梁启超的《新民丛报》对垒,很快《新民丛报》就停刊了。此后的章太炎一身独任革命先驱和青年导师二职,后来《新青年》杂志的主要撰稿人及“五四运动”积极参与者,包括鲁迅、周作人、钱玄同、许寿裳、沈士远、沈兼士、朱希祖等(除后两位是70末,其余都是80后),都是章太炎在日本的入室弟子。
章梁曾经合力引领了一个时代“新青年”的出现。当梁启超看到其中的偏差,力图修正时,却发现“新青年”们已经羽翼丰满,走上了反传统的道路。
《青年杂志》创刊号
换言之,广义的“新文化运动”是从清末以来,因时代环境的巨变而兴起的文化更新运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两条路径:
一是强调中西或古今的对立,以传统文化为现代化的障碍,这是以章太炎为前导,《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所谓“一校一刊”)团体为主的一派,由此发展为激进的反传统潮流,现在习称的“五四运动”即是以此为特征。
一则以传统文化中的修身之学为本,吸收西学,促进固有文化的更新,其宗旨可概括为“返本开新”。此一路径以梁启超为代表。这种声音其实一直伴随着“新文化运动”,只是后来被激进的“五四新文化”所掩盖。
陈丹青:《国学研究院》
因梁启超与清华的密切关系,而其创立清华国学研究院正是为了贯彻这一路径,与北大派相对照,梁的这一派或可称为清华派。相对于激越的北大声音,梁启超为灵魂的清华之声则如清婉低回的凤鸣,透过百年历史,久而弥新。
02
向“新新青年”喊话
1917年前后,梁启超看到这种倾向愈演愈烈,忧心如焚,“中国社会之坏,实由十年前之青年堕落所致”,因为“有知识之人而为恶,其流毒甚于无知识者百倍”,这种状况“五四”后到达一个顶峰:
盖自“五四运动”以后,青年的精神,一方面大为振作,一方面也就发生弊端。
我看二十年来的青年,一批一批的堕落下去,真正痛心得狠!
近年来的青年,好像海潮一般,一波一波的往下底降。
梁启超转而寄希望于更年轻的一代,越过80后直接向90后、00后“新新青年”喊话,希望为“五四”纠偏,为将来的中国文化校正方向。他重新定义新文化,提出在科学和民主之外还要加上道德自律(赛先生、德先生之外,还应有一位穆小姐)。
梁启超先生
然而此时激进反传统的大势已成,梁启超已无力回天,但是从另一层面看,正所谓功不唐捐,少数沉潜渊深者别有会心,“返本开新”之路的承继者不绝如缕:
如梁漱溟(1893年生)自述早年深受梁启超的启发;钱穆(1895)勉励学生学习梁任公“做第一流的学问”,在香港创办的新亚书院以“为学与做人融通为一”为宗旨,与清华研究院办学理念一脉相承;贺麟(1902)亲聆且笔录了梁启超在清华的讲演,在二十年之后出版的《当代中国哲学》中盛赞梁启超“终身精神发皇,元气淋漓”“不忧不惧”,可见濡染之深;唐君毅(1909)后来走上这条道路也可说是间接受其影响。而本书中出现的其他当年听讲者的名字,如周恩来(1898)、梁实秋(1903)等,也在激进狂飙中起到重要制衡作用,在另一种意义上影响了历史进程。
03
知识焦虑救不了精神饥荒
中国的现代化路途,兜兜转转一百年,仍然没有跳脱当年梁启超所面对的,所预见到的问题。学校成为“贩卖知识的杂货店”,做教育、做事业的缺少道德自觉,社会价值根基亟待重建。当代青年的苦闷和彷徨(空心病、丧文化的流行),不正是这些问题活生生的写照吗?
在当下的年轻人中,有些人患有“空心病”,经常会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只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对于“道德”,很多人会有一种刻板印象,其实说的就是精神生活。教育的重心完全偏于知识,社会的潮流都是拼命追求知识,青年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未曾接触过丰富渊深的精神资源,从来不曾体验过真正精神生活的滋味,精神已然贫乏到饥荒,生命之流已然干涸,犹浑然不觉。其根源仍然是梁启超指出的现代化的偏差:物质生活掩盖了精神生活,知识的追求掩盖了道德的自觉。
近来国中青年界很习闻的一句话,就是“智识饥荒”,却不晓得还有一个顶要紧的“精神饥荒”在那边。中国这种饥荒,都闹到极点,但是只要我们知道饥荒所在,自可想方法来补救;现在精神饥荒,闹到如此,而人多不自知,岂非危险?一般教导者,也不注意在这方面提倡,只天天设法怎样将知识去装青年的脑袋子,不知道精神生活完全而后多的知识才是有用。苟无精神生活的人,为社会计,为个人计,都是知识少装一点为好。因为无精神生活的人,知识愈多,痛苦愈甚,作歹事的本领也增多。……故谓精神生活不全,为社会,为个人,都是知识少点的为好。因此我可以说为学的首要,是救精神饥荒。
在充满知识焦虑、“鸡娃”盛行的今天,多少人在苦苦寻求解决教育困境的出路,梁任公的声音听起来格外振聋发聩:
无精神生活的人,知识愈多,痛苦愈甚。
至于怎样接通精神资源、丰富精神生活,乃至简捷明快的入手方法,从王阳明、曾国藩到蔡锷,以及梁任公自己数十年修养所得,具在书中。
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倾注全部热情的三十场讲演:关于教育的出路,和青年的自救。精校整理,并加前言、导读、题解、简注;梳理脉络,详解背景,深度关联历史与当下。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严晓星:漫谈金庸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徐新对话刘成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谢辰生口述》
《袍哥》
《年羹尧之死》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传奇中的大唐》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南京城市史》(新版)
《被困的治理》
《双面人》
《大名道中》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九王夺嫡》
《乡土中国》
《白鹿原》
《冯至文存》
《在城望乡》
《海阔天空》
《遗产的旅行》
《城堡》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了不起的盖茨比》
《南京城市现代化路径研究》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
- 澳洲传媒专业分类
- 均胜电子获“蔚来质量卓越合作伙伴”奖
- 温差12℃!菏泽天气马上反转!
- 山东这三个家族进入2023胡润百富榜前100名
- 永定区:百舸争流绽芬芳 体育赛课促成长
- 花钱就能免试读博士?马鞍山一女硕士被骗12万元
- 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魅力何在?海珠服装产业链转移考察团二次走进新塘
- 九九重阳 孝润童心 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开展重阳节主题活动
- 浪潮信息业绩失速股价受挫 国内算力景气度提升有望打开增量
- 凌晨三点上岗接驳,烟台公交集团顺利“跑完”烟台马拉松
- 中航大探索定向就业招生新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
-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课程体系的逻辑与策略
- 自考本科需要考多久?
- 郑州都市圈建设迈入新阶段 中原出“圈”再出发
- 行政人员“卡壳”高校教师资格证 职业晋升瓶颈待解
- 起猛了!这是“银角大王”在上课吧
- 物业服务哪家强?来普陀这场比武练兵中找答案
- 战火下加沙一大学的助教:在炮火中开设中文班,缓解孩子们的恐惧
- 原创世界羽联最新排名 翁泓阳上升三位
- 哈六中被授予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优秀生源基地”
- 山西聚焦“百亿工程”目标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 全力打赢重点产业链攻坚战
- 大专学历可以直接报考中级会计师吗?
- 13国官员学者共议新时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金华周记(2023.9.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