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老师的全球会客厅第十一期|纽约留学、非洲创业篇-从奥斯卡纪录片主角到全球公民教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6-03
手机版

  

  初衷

  从事国际教育行业十六年来

  我们一直见证着同学们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的人生旅途中不断求索第一季“秦老师的全球会客厅”

  将呈现十二所世界顶尖名校的毕业生

  他们的人生轨迹

  他们的就业与创业之路

  他们的胸怀与视野我们与同学们一路作伴

  共建长远关系!

  主持人:秦静老师

  远兮教育创始人

  专注国际教育十六年

  深圳高中生创新孵化大赛发起人

  深圳晚报“十大教育新锐人物”

  新浪教育全国百佳教育顾问

  嘉宾:黄泓翔

  背包走全球的国际公益人

  项目落地全球27个

  国家与地区奥斯卡入围

  纪录片《象牙游戏》主角

  CCTV纪录片

  《中国人在非洲》

  第一集主角

  哥大国际发展全球大使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士

  哥伦比亚大学国际

  可持续发展硕士

  目录

  1

  公益理念经历分享

  2

  复旦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求学经历分享

  3

  非洲动物保护与中南屋

  4

  中南屋项目分享

  5

  公益的意义

  One

  公益理念经历分享

  今天有幸能邀请到黄鸿翔老师非常荣幸能邀请到黄鸿翔老师来进行此次访谈。

  您对远兮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我觉得远兮的工作是做得非常用心的。

  我能感受远兮是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去探索适合他们的活动,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升学道路。所谓的名校申请只是一个顺带结果,而不是我们追求的本身。这与我的理念非常一致,也契合我做事的理念。

  如果大家将追求人生意义目标放在物质获取上,往往无法得偿所愿;

  如果大家将追求人生意义目标放在物质获取上,往往无法得偿所愿;

  就像《三傻大闹好莱坞》中说道: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找上门来。

  您曾与许多优秀的人共事过,且与他们共同完成了很多事情。

  您经历了许多风浪,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在什么时候?

  哪一个称号最让您感到荣誉?

  是我和伙伴们在南美亚马逊雨林做当地社区发展项目的时候。

  是深夜,在满天繁星的天空下停泊着一艘小小的船,黑暗河水的两岸是千年不变的原始森林,我们就在这雨林中前行的时候。在那一刻,我的内心得到片刻的宁静,也最令我印象深刻。

  为什么年纪小小的我会萌发去非洲保护动物的愿望,是因为我看了很多故事,而珍妮·古道尔的故事带给我很大的触动,也是我做动物保护最大的因素之一。这位年纪轻轻的英国女孩跑到非洲森林里去研究黑猩猩,和它们一起生活,保护它们。

  我也从未想过自己能参与拍摄过《珍·古道尔:点燃希望》的导演的《中国人在非洲》纪录片。但在机缘巧合之下,我参与了该片的拍摄。因为珍妮·古道尔是该纪录片的推广大使,所以我也得以认识她。

  称号于我意义不大,但这个经历带给我很大的触动。因为它让我遇到了童年偶像,让她成为我的合作伙伴,成为我的导师,成为自己身边同行的人,且得到她的认可,这是我人生中很难得的一种收获。

  南非的自然环境让您得到片刻的宁静。

  在做动物保护的过程中,您经常有保持这种心境吗?

  个人想法。

  无论是做动物保护工作还是做各种社会调研/公益项目,在实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情感。在某一时刻,它会让人热血澎湃,让人感觉自己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在大部分时间里,无聊、沮丧和不如意的事情占据多数,只有在少数片刻才让心灵得到平静。

  这对我来说尤为珍贵。当您问我什么时候最为深刻,我脑海里浮现的不是在抓走私犯时,警察逮捕犯人时的惊心动魄,不是做卧底时,心惊肉跳做调查的时候,也不是和一个个组织的人打交道的时候,而是喧嚣之后沉淀下的平静,那一时刻的心境尤为珍贵。

  在众多的称谓中哪一个最能代表您?您给自己的定义是什么?

  这些所谓的称谓无非是某段经历的代表。

  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世界探索者。小时候的我对这个广阔的世界充满好奇,所以我想去了解更多东西,学习更多知识,遇见更多的人,探索更广阔的天地。这个想法支持着我去探索世界,从广东到上海,从中国到纽约、南美洲和非洲。

  直至今日,我还在不断地去探索世界,了解世界。我们在世界做调研就是在了解世界、探索世界、向世界学习的过程。这是个美妙的过程。

  Two

  复旦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求学经历分享

  您对自己的定义是世界探索者。

  作为广东人的您到复旦大学求学,感受了两地不同风土人情,您认为广东和上海的人具有哪些气质?您是如何看待两个地区?

  我只谈个人感受,且仅供参考。

  因为广东是个很大的概念,如:广州、深圳和我的家乡汕头在风俗文化、语言等方面就有很大区别。

  初到上海读书的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上海本土的同学的英语水平比我好,口语流利度高。而我英语口语不仅差,普通话中还夹杂着广东口音。所以我花费了一番功夫修炼语言发音。

  上海拓宽了我的视野。在汕头读高中时,我没有出国留学、雅思/托福的概念。到上海后发现,室友们都在学托福,准备GRE,所以我跟着室友们一起学习,为后面出国留学申请做铺垫。

  上了大学后我才感受到,好的大学不是因为它的课堂或学到的知识有多好,而是在大学遇到人。与不同的人为伍,感受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会影响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对个人潜力的认知和对世界的认知。

  您为什么会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的国际发展专业?

  上大学后,我明显能感受到自己与大城市同学的差距。

  所以我努力地进行自我探索,做了十几分不同类型的实习,参加各种的学生社团。我在政府部门挂职、在咨询公司和广告媒体公司都实习过,体验了各个行业的职业,但这些都是我不感兴趣的,这让我对毕业后的生活产生了迷茫。正因为如此,我才决定出国留学。当GRE成绩出来时,很多学校申请已经截止了,所以我只申请了几个学校。而我最终拿到了两个学校的offer,一个来自日本,一个来自哥伦比亚大学。一开始,哥伦比亚大学昂贵的学费让我一度想放弃这个offer,但当我了解其国际可持续发展专业时,其专业的介绍触动到我——“我们的学生暑假大部分时间都在非洲”。小时候的我觉得去非洲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在我眼前就有一个机会给我,所以我申请它,后来也获得该校的奖学金。当时我拿到日本学校的全额奖学金,只要去日本读书,我一分钱也不用给,还能赚到钱。

  抉择的过程是曲折的。

  我询问了日本学校的未来导师。

  我问:如果是老师,您会选哪一个学校?

  老师回复我:如果你来我们学校,你会遇到一些有趣的人;如果你去哥伦比亚大学,你会遇到更多有趣的人,所以你应该去哥大。

  年纪稍轻的我曾觉得很不靠谱,但综合权衡后,我拿着学费(家里资助)去哥大读书,到哥大后,我当了经济学的助教,节省了一笔费用。我回过头才蓦然顿悟,导师的建议是对的。“与不同的人相遇”是我去哥大读书的理由。

  您说,在南美亚马逊雨林时,内心觉得非常幸福平静。

  如果您前往日本读书,会与有趣的人相遇,但可能会过着平静不足的生活。如果每天都仰望星空,我们会习以为常,但如果我们处在狂风暴雨之中,且暴露在不同思维的冲击下,会拓宽我们的眼界,增长见识。我认为,每天落实好自己的各项任务或将工作中狂风暴雨处理好之后,我们能很直接感受到最简单的幸福。

  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追求的幸福也各不相同。

  这世界不是只有简单的对与错、黑与白,所以大家可以看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从小就开始思考:我的人生应该如何去度过,要怎么做才能让人生不留遗憾。

  我得到的答案是:我想去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如果把我放置到纽约或上海的办公室里,去度过大部分的时光。我不会感到快乐,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但不代表这个东西是不好的。

  有些东西未必是每个人都想要的,所以我们需要去尊重不同的价值观。

  前提是个人得先思考价值问题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建议大家多尝试,探寻自己想要什么,再去探索。

  上海和纽约这两座城市带给你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纽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多元化。

  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来自世界各国的同学汇聚一堂进行交流。同学探讨的内容不局限于欧美国家还涉及亚非拉等国家。他们以国际视野去进行讨论分享,不同的文化和思维在这碰撞。这加深我对全球化的认知与了解,培养了我的国际化视野与国际化思维。

  在求学的过程中,您认识到这个世界上不仅有自己的祖国、发展国家。

  还有我们这一生都未涉足的地方。

  当你遇到不同的地区的人,和他们讨论项目、学业和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时,您会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

  这是触动我的地方。

  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我未涉足的地方,没遇到的人,没了解的事,没掌握的知识,所以我才去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越往外走,越发觉自己知识贫瘠,这会促使你去深入学习。

  学历越深的人,越谦逊。

  上海是国际化的,纽约是全球化的,肯尼亚是多样性的。

  从个人角度来看,多样化成为常态。

  我经历了纽约、南美和非洲的多个国家,国家之间的差异化大。因为每个国家的人文历史、国家地理环境各不相同、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大,我认为这些不同是正常的,所以我没办法简单概括。

  Three

  非洲动物保护与中南屋

  您为什么对动物保护和非洲如此着迷?

  我从小就很喜欢动物。

  小时候,我喜欢看动物世界,喜欢看冒险类小说,如:亚马逊雨林探险类,也很喜欢类似珍·古道尔的故事,所以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去非洲保护动物。但身边人的刻板印象影响着我,如:作为文科生的你没深入学习生物,怎么去做动物保护;只有先赚钱才能去做公益,因为公益不赚钱;做公益等于做志愿者等。这些观点加深了我对公益/动物保护的刻板印象,当我真正了解之后我才看到动物保护和公益的全貌。

  所以我非常同意您说的:多尝试。没有人一生下来就能想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只有尝试之后才能找到。

  本科阶段,我尝试了十几分不同的实习,才知道我不喜欢东西;研究生阶段,我到南美做环境保护的研究课题时,偶然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我喜欢和不同地区的不同的人聊天,听他们故事,了解不同思想。之后我也会循着这条路前行发展。

  《象牙游戏》为什么会邀请您加入拍摄?

  2013年,从哥大毕业的我在非洲做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在工作期间,我遇到一位奥地利的电影导演。他表示:国际上大部分的纪录片的题材有很多,如:野生动物制品贸易问题、象牙问题、保护大象问题等,但它们讲述的故事是不全面。纪录片统一的主角面貌是白人,他们在这些地区做环境/动物保护,他们的角色是好人,非洲人/黑人永远是刽子手,坏人,充当猎杀大象的角色,而中国人充当购买象牙的买家,是导致大象被杀的根源,是贸易罪恶的开端。这些纪录片片面地展示创作者对各个人种的“刻板印象”。

  纪录片是对真人真事记录,其基本创作手法是记录,而非“扮演”。所以我想拍摄一部真实的、关于象牙贸易和大象保护的纪录片,让大家更客观全面了解真实的象牙贸易和大象保护的真实面貌,让大家了解真相后采取更好的措施,齐心协力一起保护它们。所以我希望在这部影片中能有中国人的身影和声音,让大家看到,在现实中中国人正在做的工作。

  我与导演经过一番交流后,他们表示,希望我能参与他们的拍摄。纪录片本身不危险,危险的是这份工作。从2013年开始,我在非洲做象牙、犀牛角的调查,有些去市场进行了解,咨询行情,有与当地专业走私犯打交道,这个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很危险,很多拍摄角度都通过偷拍获取信息。

  您当时害怕吗?

  我认为,无论是去非洲/南美,还是进行各种话题的调研,

  它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时,我会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做事情前,我要优先考虑哪一个因素,这些因素包含:危险性、难度性、个人意愿性和事情本身的意义。如果我想全面保障自身安全,一直待在国内是不二之选,因为非洲这片土地存在许多风险,但我不愿意为了安全违背内心所求待在国内。

  同理,在动物保护这些项目上,如果我们踏踏实实地推动动物保护的改善,这有利于我们与世界的联系,促进彼此间理解,也能让我们更客观去看待世界。这对个人而言是最有意义的。

  我的灵魂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在面对事情时,有些人会觉得事不关己、有些人想从中谋取渔利,有些人会权衡其事件带来的危险性。在听您讲述完这些经历后,我非常敬佩您,您所做的事情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让世界看到中国青年干的实事。

  您在非洲成立中南屋的初衷是想做动物保护等项目吗?

  是的。

  因为在做动物保护工作时,我发现中外双方都存在很多误解。部分中国人对环保组织/动物保护组织不甚了了,不了解做动物保护的群体的初衷是什么。而外国人对中国人存在着许多刻板印象。很多外国人了解到我是来自中国广东后,会询问我:中国人是不是都吃狗、老鼠等动物。我郑重地表明: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吃狗肉。

  无论是参与纪录片拍摄,还是带着更多青年人到世界各地做公益项目,我们的目的让世界变得更好,让这些青年人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世界,让他们帮助那些需要帮助人。

  Four

  中南屋项目分享

  我们的学生跟着您多次前往南美做有趣的项目。

  在南美或肯尼亚做项目时,发生了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首先,和学生一起走出去的本身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其次,我喜欢去探索世界,与他们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的过程就是放大自己快乐的过程,且这是有益于学生。

  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和学生在南美的亚马逊雨林里研究传统部落的文化传承。我们开了一天的车到小港口坐了11个小时的船,到亚马逊雨林中一个不通水电的小村庄做研究,跟当地原住民一起生活。通过向导的翻译去采访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传统语言、传统文化,采访他们是如何面对现代化的冲击,怎么在现代化与传统中寻找平衡。这对我来说是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

  您从什么时候推进国内外的项目的运营与发展?为什么做这些事情?

  从2011年开始,我前往南美和非洲工作。

  直到2014年左右,我才蓦然发现,这个地球上存在许多社会问题/环保问题,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关注。当我们离亚马逊雨林/野生动物很远时,我们看新闻导报或听盗猎者伤害野生动物的故事,无法身临其境感受到现场的残酷。当我在非洲/南美见到做动物保护和环保的人时,见到动物盗猎后的血肉横飞的惨状后,见到森林被破坏后的疮痍后,我意识到这些问题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去参与保护,去尽自己的一份力让世界更美丽。

  当我在国内做讲座时,许多青年学生对动物保护感兴趣,并表示想和我一起去非洲。这启发我去开创项目。在项目前期,我们的项目经验不足,没有完善的系统去进行组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搭建起项目的框架,且不断完善系统。我们带着学生去非洲/南美做各种各样的社会调研。

  学生们关注的议题是多方面的,如:有学生会关注生活在肯尼亚/非洲贫民窟的女性,我们会带着他们去当地贫民窟,对当地遇到困难的女性进行采访,了解她们困境后去采访当地公益组织,进一步了解公益组织采取了哪些专业方法去帮助这些人。最后,我们会基于调研信息让学生以自己方式去分享自己调研的方向,如:写文章、做纪录片等方式。我们会带着学生去亲身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启发他们为当地的困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您的学生年龄层覆盖面广吗?

  他们是怎么找到您的?

  您觉得他们背后的需求是什么样的?

  40%左右是大学生,40%左右是高中生。

  还有初中生/少数研究生/Ph.D/工作过十年的人。

  我带过年龄差距最大的团是: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一个本科生和一个耶鲁的PHD。这是非常多样性的团。

  我们从两个方面看他们需求。

  一,实际性需求(刚性需求)。他们未来想去国际组织工作/去国际名校上学,这份经历能让他们获得一个不错的机会/机遇;

  二,软性需求。他们和我一样,对这个世界有很多好奇,想探索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如:性别平等、环保方向等方面。

  现在的学生是幸运的。

  如果我在大学时代能遇到像您这般的指路人,那我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您最近有和这些学生联系吗?他们的状态是怎么样?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中,我们带着成百上千的青年人走出去。

  他们在当下收获他们的成果。昔日的大学生有的已经研究生毕业;部分校友进入国际公益组织工作,关注环保、儿童等方面;部分校友进入商业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部门工作或做企业环保等有关的工作;有些同学还在求学之路上奔跑;也有些人选择了不一样的发展道路。但我们相信,这段经历已经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公益种子。

  感谢您的分享。您团队中对实习生/全职人员的要求有哪些?

  如今,部分学生会认为专业和工作不对口。

  从个人角度出发,对于青年人来说,“调研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两个能力非常重要。我认为比较理想的实习生/工作人员是具备这两种能力,且我们的项目主要培养“调研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学生在拿到资料后,如何查阅资料,能否在短时间内吸收这些知识,怎么看中英文资料,如何去判断和辨别信息,对比信息,从中挑选准确的信息。从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是否个人收集信息能力和鉴别信息的能力,是否具备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当他们接触到实际工作后,很多东西都需要他们现学现用。

  如果我们有合适的学生想参与您的项目,

  哪些领域的同学能获得机会参与您的项目?

  我们的项目是为更多未来感兴趣可持续发展的青年人提供学习渠道和机会,

  为帮助他们做出一些成绩。

  我们的课题涵盖很多方面,如:环保、动物保护、儿童教育、性别平等、传统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商业等。

  由于我们的课题丰富,所以我们会询问学生感兴趣的社会议题和感兴趣的领域是什么。当他确认最感兴趣的话题后,我们会让学生从专业角度切入,深入发展。

  因为真正做可持续发展工作/做公益的人是非常专业的,如:商科的学生可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思考如何运用商业技能帮助一些公益组织/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理工科学生可将科技发明与社会问题相结合,探寻科技发明在解决方案中体现了哪些作用。我们采用学生兴趣与专业方向相结合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调研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我们的项目覆盖到国内外,涉及的课题方向广。有的学生到肯尼亚会关注马赛传统部落对“女性割礼”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我们会带领他了解公益组织通过哪些工作来帮助受过“割礼”影响的青年;有些项目是带着学生去南美亚马逊雨林。据了解,在亚马逊雨林的原住民和阿凡达的故事描述相符。我们的课题主要探寻原住民是如何面对矿业公司/石油公司的影响、如何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中夹缝生存,该区域的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承等。

  你们期待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判断学生对话题的兴趣程度?

  我们期待对话题感兴趣的学生。

  在前期,我们会对所有学生进行面试和沟通。

  因为项目的本质是高强度的训练,不是旅游/游学体验。学生在项目要学会如何去进行调研,怎么和陌生人沟通。我们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在项目中,学生要学会和陌生人搭讪,与陌生人互动的过程中,要完成约1个小时的采访。如果没有“沟通能力”和“调研学习能力”,学生很难去收集信息,了解未知的事物。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要付出很多精力。所以学生参与项目的前提是:这个项目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项目。

  对我们来说,学生不懂相关的背景、不懂调研怎么进行、不懂环保的内容都不重要。只要他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愿意花时间去深入学习,我们愿意花时间跟他一起去选。

  Five

  公益的意义

  黄老师,人为什么要做公益?

  在大部分的人对做公益的人存在着刻板印象。

  他们都会认为做公益的人都是伟大无私的,但我不觉得做公益的人有多伟大,多高尚或高崇,公益的不应该以道德感去定义。

  我在国际上接触到很多做公益/动物保护的人。当某个人说:我要去南美保护亚马逊雨林。我们不会赞美称道:你好伟大,你好无私。我们只会说:“It sounds great! Amazing!”

  在推进公益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能收获到哪些实际的利益呢?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变成了梦想中的世界,美好的世界。有什么利益比这更高吗?

  从国际组织环境来看,公益本身是一份专业的工作,它对人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且组织能给予人相应的薪资,收入可观。无论是做公益还是做房地产,收入上不一定有很大差距。推进公益活动的发展过程中,公益工作者可以去很多有趣的地方,接触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是一件让人很开心的事情。

  如果人们把公益看得太崇高,参与公益的人会变少。但如果人们觉得做公益是一件很酷,有意思的事情,自然而然就有很多人参与进来。公益行业如何健康发展。我个人认为:不要把它捧上“高位”,而是把它看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大家也不要认为公益工作者一定是为别人付出/做出自我牺牲的人。

  我觉得,在公益的结果,一定是个人收获大于个人付出。我们可以从公益中收获多方面的东西,获得更多的宝贵的东西。

  我们远兮与一位凉山小朋友确定了定点互相赋能的关系。

  他不知道深圳是什么样的,留学是什么样的。但他通过公众号来了解我,虽然没有发过信息,但他默默支持着我。如果我们想做这件事,如何做得更好,怎么做?

  小时候,我只是对公益感兴趣,但对它的全貌一无所知。

  当我想去非洲做公益时,我只局限在献爱心和做志愿者层面,但当我去哥大学习国际可持续发展专业后,我才认识到,真正要去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给需要的人给予帮助需要公益工作者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做公益不是有爱心就可以,如果没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在解决问题时会遇到重重阻碍。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才逐渐了解到,做公益的首要事情是先去调研和学习,透过扎实的研究去了解地区的全部情况,了解需帮扶的人群有哪些需求,了解该地的社会问题是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而不是只停留在做志愿者这个层面。

  我对同学们的建议是去做调研和学习。

  首先,同学们可以先学习以下内容。

  1. 什么是公益

  2. 公益组织是什么

  3. 公益组织的资金的获取渠道

  4. 公益组织的组成人员有哪些

  5. 公益组织是如何设计项目

  6. 开展项目评审

  如果同学们对动物保护感兴趣,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1. 动物保护是什么,在做什么?

  2. 动物保护栖息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3. 栖息保护在做什么?

  4. 科学研究是什么?

  我们要先去了解它是什么,在做哪些项目,了解后在细分项目中深入学习。只有经过大量调研学习之后,你们才会更加了解它。请同学们一定要调研学习之后再去开展公益实践。

  怎么去做公益,第一首要的事情是先去调研学习。

  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的学生能和您一起做调研学习。我相信这是远兮和您的开始。希望您带着我们一起探索世界,一起去看更广阔的世界。非常感谢黄鸿翔老师带来的精彩分享。

  活动直通链接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上篇:

  第四期下篇:

  第五期:

  第六期上篇:

  第六期下篇:

  第七期:

  第八期上篇:

  第八期下篇:

  第九期:

  第十期:

  远兮教育

  全球会客厅 兔然来袭

  远兮教育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铜鼓路5号

  大冲商务中心C座603室

  0755-86727625

  扫码添加小远老师微信

  了解更多留学资讯

  我们的团队

  秦老师

  

  ?远兮创始人

  ?前头部留学公司总经理

  ?总顾问 & 招生官

  ?深圳晚报十大教育新锐人物

  ?新浪教育全国百佳顾问

  ?留学行业从业十五年有余,成功帮助上千名学生申请到理想学校

  朱老师

  

  ?研究生部负责人

  ?亚洲顶级商学院-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商业信息技术硕士(金融服务方向)

  ?已支持上百位学生获得名校录取结果

  ?曾任职于新加坡花旗银行,金融商科专业能力出色

  ?曾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南洋理工大学硕士专业录取

  ?GMAT首考700,可赋能学生托福、雅思、GMAT等标化考试

  晓琳老师

  

  ?规划负责人 & 招生官

  ?琢玉计划负责人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硕士候选人

  ?中山大学管理学士,昆山杜克大学全奖获得者

  ?曾参与国内一所创新民办学校的创校筹开

  ?曾任教育NGO Sunwright中国区负责人

  ?联合国可持续监测项目研究员

  林阔老师

  

  ?规划赋能导师 & 招生官

  ?华盛顿西雅图大学荣誉数学学位,意大利语双学位,文理底蕴强

  ?伦敦大学学院的应用语言学硕士

  ?全球化的视野与实践经验,在美国、英国、中国、东南亚、意大利等地工作生活

  ?曾参与罗马博物馆的筹开与数字化赋能

  ?擅长学科规划、活动孵化、职业探索,支持学生个性化探索

  ?擅长从学生的人生故事与过往经历中挖掘文书亮点,连点成线,突出学生热爱所在

  翟老师

  

  ?顶级文书专家

  ?在西方全英环境中求学、工作超过10年时间,包括北美、英国与香港名校

  ?学科体系全面,思维敏锐且开拓,专业领域包括金融、哲学与宗教学

  ?擅长西方独特的思考方式,对英文写作有自己地道的见解与体会

  ?已支持上百位学生获得名校录取结果

  伍晓琳:

  黄敏:

  马晓旭:

  刘昭炜:

  Audrey:

  崔枫楠:

  张力:

  远兮留学

  远兮留学是致力于学生个性化成长规划与海内外名校联合申请的国际教育公司。 秉承“更多关怀、更全规划、更好录取!”的教育理念, 十年来我们扎根于华南市场,支持许多学子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以海外名校申请为起点, 我们通过长期可持续的个性化规划,帮助学生在留学申请过程中探索自我认知与兴趣、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培养国际化视野与能力,自信走向未来。我们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做学生成长路上的赋能伙伴,成人达己,追求完美。

上一篇:考工桃氏职为剑,万用高曾守不变
下一篇:对话 ClickHouse CTO Alexey:目光不仅限于成为最快的数据库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