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蔚学夫妇:曾经岗位“一搭一档”,如今社区“一唱一和”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6-06
手机版

  原创 任律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文│任律

  “单调平静的乡闾生活,因来了挑卖者而带入生气,有的挑担买卖实际是为了探望已结识的有情人,这种情节在苏滩、本滩(沪剧前身)小戏中常有”,在传统沪剧对子戏《卖红菱》里,男主角薛金春一度“忘记篮头忘记秤”,只为赶来望望心里人(范凤英)。这是从前勤艺沪剧团名角杨飞飞、赵春芳夫妻档的一出经典剧目,演绎出让观众们念念不忘的情深意重;它也是工行退休员工、沪剧爱好者史蔚学、周爱珍夫妇的拿手戏,凭借该戏他们夺得首届分行离退休人员“银发才艺秀”比赛的特色表演奖,收获了满场的掌声。舞台上的一相望,眼里流露出的真情,便达成最大的默契。

  都是吃银行饭的

  “ 我和我那口子都是吃工行饭的。”史蔚学读书的时候念的是金融专业,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分配进银行,分别在宣传科、储蓄科,以及其它业务部门工作过,先后调任于打浦桥、鲁班路、雁荡路分理处,“我在雁荡路分理处工作时间最久,担任了该分理处主任兼支部书记,后来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带职去上海金融职工大学校念书,结果书读完,留校当了一名教师,后来陆续担任过学校办公室主任、培训部主任、工会主席等职”。夫人周爱珍当年则是一名“千里挑一”的工农兵大学生,读完书转业到了银行工作,最初她在侨汇科工作了十一年,之后被调往支行做分理处主任,因为她工作负责,业绩好,此后又在好几个分理处担纲负责人。

  “我们俩是在工作中逐步接触认识的。太太在我担任支行团委书记时是我的小徒弟,当然后来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以说共同的理想使我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于是同事来了个友情串联,而我们则假戏真做,永结了秦晋之好。1986年我调到金融职大去任职,从此她为分理处拉存款冲冲杀杀,我为工行悉心培养人才。工作虽然忙,生活也蛮好。”

  近水楼台先得月

  工商银行雁荡路分理处

  史蔚学为人直爽,多才多艺,能写会画。他曾在《行报》上发表过一篇感情真挚的小短文,题目就是《我的那口子》,纪事朴实,描绘出彼时他心目中太太的形象。“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不会照顾自己。她在单位当‘家长’,回家常常是月挂树梢,我大夫人七岁,在家义不容辞当她的家长,她患高血压时要常打电话提醒吃药,回来晚了,也为她热好饭菜。那时,她所在的分理处虽小,但各项指标都名列支行第三,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她也被评为总行优秀党员。记得有一次B股开放,下午四点多行长刚开完会,她和外勤在第一时间赶到证券公司游说,公司老总一松口,他们就马上拿出一套开户书现炒现卖。用这种方法拉到了三个大户头,同业存款直线上升。而我在职大培训工作也并不轻松,有时一连几个月双休日都不休息地做培训。于是有一段时间,我家整箱整箱买方便面,我们的儿子就是吃方便面长大的,为此还落下了胃病。太太也有温婉的一面,比如难得的双休日,她总是自告奋勇买菜烧饭,我们两人一起去买菜,然后她会照着菜谱下厨,尝试新菜式,手艺居然还不错,这时我就怂恿儿子大大表扬妈妈一番。全家还偶尔会去卡拉OK。”那时候同事们都戏称这段姻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实乃天作之合。“我知道他以前画过画,我们的婚房还挂着他画的一幅鸳鸯戏水,他还说退休后要帮我画像,结果现在我们都去唱沪剧了,加上身体条件的局限,年纪大了,手会无意识地抖动,他也就不碰画笔了。”周爱珍谈起此事还颇有些遗憾。

  为你打开一扇窗

  退休后,史蔚学在住宅区边上的小公园,巧遇一对老夫妻,他们是资深的沪剧爱好者,一位拉琴另一位唱,琴瑟和鸣。“当时我在旁边听得入神,他们就问我要不要来试唱,我就唱了一小段,结果他们说唱得挺好,便向我推荐了街道里的一个沪剧沙龙。而旁边的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先生当即就和我约定‘探班’,他不仅先报了名,还替我垫付了五元的乐师费。那天,我在沙龙里把会唱的两段都唱了,赢得了一片叫好,让我以后常来唱。我当下受到鼓舞,也就常来常往了,最后干脆参加了沪剧队。”因为声音条件好,喜欢沪剧又肯下功夫,史蔚学在圈子里小有名气起来,在第二届上海市“乡音和曲”社区戏曲演唱赛上,他获得了沪剧优秀奖。“我唱沪剧,倒也不分流派,好听的都学,像得奖的那次,唱的是解派(解洪元)的精品剧。但王派(王盘声)、邵派(邵滨孙)的我也能唱。”

  2007年周爱珍退休,于是夫唱妇随,跟着丈夫一起去了沪剧沙龙。“他们都说,学戏无非是多听、多看、多练、多唱。我以前连歌都不会唱,刚刚去的时候很紧张,小心翼翼地不敢开口。在其他人的鼓励下,也就慢慢开了口,先学习《开篇》,掌握‘长腔中板’的基本规律。但节奏总是跟不上,要么脱板,要么就抢。一、两年积累下来,基本跟得上了,到现在有十几年了,可以说唱得还不错了。”夫妻二人第一次同台,是在自家小区的新春联欢会上,演出受到了一致好评,此后,还变成了小区活动的固定节目。“我们出门,就会很多人和我们打招呼,说你们是唱沪剧的,唱得不错。在家唱沪剧,隔壁邻居都很支持,说你们尽管唱,我们正好欣赏,根本不担心扰民。”

  “以前上班就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基本没有日常娱乐活动。如今退休了,觉得真是开心。我们现在大多精力都在沪剧上了,周末两天主场搞沙龙,一起服务圈子里的朋友。”史蔚学每周固定四天下午都要去沪剧沙龙,双休日以外,周一到徐家汇街道沪剧队,周四是南市区文化中心,不时还有一些演出要帮忙。“虽然日子变得繁忙,但也格外充实。”据说,周爱珍唱沪剧后,身体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大力推广普通话之后,很多上海孩子都不会讲上海话了,沪剧随之被边缘化。现在台下观众,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因为喜欢沪剧,我们也希望为传承尽一份心力。”

  原标题:《【银行老克勒】史蔚学夫妇:曾经岗位“一搭一档”,如今社区“一唱一和”》

  阅读原文

上一篇:江西靖安:点亮微心愿 争当圆梦人
下一篇:连续三年稳居全省第一!我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863家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