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精析,精准获益|晚期胆管癌多线治疗之路枯鱼涸辙,FGFR融合使其枯木逢春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6-15
手机版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佩米替尼可为FGFR2融合肝内胆管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肝内胆管癌在肝脏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位,近30年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1,2]。肝内胆管癌发病隐匿,极易侵犯肝脏周围器官、组织和神经,发生淋巴结和肝外远处转移,大部分患者确诊时通常已处于晚期,缺乏有效治疗方法[2]。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的迅速发展,有望为中晚期肝内胆管癌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佩米替尼是FGFR2选择性抑制剂,于2022年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FGFR2融合或重排的晚期、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胆管癌,且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的胆管癌患者。现结合一例FGFR2融合的晚期肝内胆管癌病例,一同回顾其病例带来的临床收获与思考。

  病例回顾

  ▌病史信息

  基本信息:女性,58岁。

  现病史:患者因“肝内胆管癌术后7年余,复发5年余”入院。

  既往史:患者于2015年4月30日因体检发现左肝占位,行“左半肝及尾状叶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胆囊切除术”。

  术后病理示:肝左叶肿块约3cm,中分化腺癌,脉管见癌栓,淋巴结(0/4枚),慢性胆囊炎。

  术后分期:pT2N0M0 Ⅱ期。

  ▌治疗经过

  术后辅助治疗(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

  患者于2015年5月行替吉奥辅助治疗。

  患者于2016年11月复查时发现肝右叶病灶,行肝脏消融术;于2017年7月复查时发现肝右叶新发病灶,再次行肝脏消融术。

  患者于2017年10月行射波刀治疗。

  患者于2018年5月复查时发现肝右叶新发两枚病灶。

  疗效评价:疾病复发。

  一线治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2018年5月至7月26日)

  患者于2018年5月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期间复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Ⅲ度减少。于2018年7月26日复查腹部CT检查,提示肝内病灶较前(2018年5月)增多(图1)。

  疗效评价:疾病进展(PD)。

  

  图1. 腹部CT检查(2018年7月26日)

  二线治疗: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化疗(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

  患者于2018年8月行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化疗。

  患者于2019年2月13日复查腹部CT检查,提示肝内病灶较前(2018年7月26日)缩小(图2)。

  

  图2. 腹部CT检查(左:2018年7月26日;右:2019年2月13日)

  疗效评价:疾病稳定(SD)。

  患者治疗期间复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Ⅲ度减少,遂停用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方案,以替吉奥单药维持治疗。

  患者于2020年7月27日复查腹部CT检查,提示肝内病灶较前(2019年2月13日)增大(图3)。

  疗效评价:PD。

  

  图3. 腹部CT检查(左:2019年2月13日;右:2020年7月27日)

  三线治疗:安罗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

  患者于2020年7月行安罗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于2020年10月19日复查腹部CT检查,提示肝内病灶较前(2020年7月27日)增大(图4)。

  

  图4. 腹部CT检查(上:2020年7月27日;下:2020年10月19日)

  患者于2021年1月4日再次复查腹部CT检查,提示肝内病灶较前(2020年10月19)增大(图5)。

  疗效评价:PD。

  

  图5. 腹部CT检查(左:2020年10月19日;右:2021年1月4日)

  四线治疗:PD-1抑制剂+安罗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

  患者于2021年1月行PD-1抑制剂+安罗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2个月后复查腹部CT检查,提示肝内病灶较前(2021年1月4日)增大(图6)。

  疗效评价:PD。

  

  图6. 腹部CT检查(上:2021年1月4日;下:2021年3月18日)

  五线治疗:“PD-1抑制剂联合mFOLFOX6方案”+局部病灶放疗(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

  患者于2021年3月行PD-1抑制剂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期间复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Ⅳ度减少。

  患者于2021年6月21日复查腹部CT检查,提示肝内病灶较前(2021年3月18日)增大(图7),遂加用卡培他滨治疗,同时进行局部病灶放疗。

  疗效评价:PD。

  

  图7. 腹部CT检查(上:2021年3月18日;下:2021年6月21日)

  患者于2021年9月23日复查腹部CT检查,提示肝内病灶较前(2021年6月21日)增大(图8)。

  

  图8. 腹部CT检查(上:2021年6月21;下:2021年9月23日)

  疗效评价:PD。

  六线治疗:PD-1抑制剂+安罗替尼+替吉奥治疗(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

  患者于2021年9月行PD-1抑制剂+安罗替尼+替吉奥治疗,三个月后于2021年12月复查腹部CT检查,提示病灶较前(2021年9月23日)增大。

  疗效评价:PD。

  由于患者可耐受当前治疗方案,于是继续进行原方案维持治疗。

  患者于2022年6月28日复查腹部CT检查,提示肝内病灶增大(图9)。

  疗效评价:PD。

  

  图9. 腹部CT检查(2022年6月28日)

  患者于2022年7月行超声造影后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提示:中分化腺癌,来自胆管;HER2(-)。基因检测提示:FGFR2基因融合(图10)。

  

  图10. 基因检测(2022年7月)

  七线治疗:佩米替尼靶向治疗(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

  患者于2022年8月行佩米替尼靶向治疗,分别于2022年9月5日、2022年11月8日复查腹部CT检查,提示肝内病灶较前(2022年6月28)明显缩小(图11)。

  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

  

  图11. 腹部CT检查(左:6月28日;中:9月5日;右:11月8日)

  患者于2023年5月5日复查腹部CT检查,提示肝内病灶较前(2022年11月8日)增大(图12)。

  疗效评价:PD。

  

  图12. 腹部CT检查(左:2022年11月8日;右:2023年5月5日)

  病例精炼

  本例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后分期为:pT2N0M0 II期。术后辅助治疗后出现病情进展,一线治疗应用吉西他滨+顺铂化疗后出现3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期间复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Ⅲ度减少,后出现进展;二线应用紫杉醇+吉西他滨联合治疗、三线予以安罗替尼+卡培他滨治疗、四线予以PD-1抑制剂+安罗替尼+卡培他滨联合治疗、五线予以PD-1抑制剂+mFOLOFX6+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及局部放疗、六线予以PD-1抑制剂+安罗替尼+替吉奥联合治疗。而后患者行基因检测,提示FGFR2融合,选用佩米替尼治疗9个月后,疾病再次进展。

  专家点评

  肝内胆管癌是一种原发性肝癌[2],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可能治愈肝内胆管癌的唯一方式,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30%,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60%~70%[3]。对于失去手术适应证的复发性肝内胆管癌患者,采取系统性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区域性治疗(TACE、经动脉放射栓塞、肝动脉灌注等)和局部治疗(消融和放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

  其中在肝内胆管癌中,FGFR2基因变异的发生率为11%~45%,主要变异形式包括突变、融合和扩增。佩米替尼是一种针对FGFR亚型1/2/3的强效选择性口服抑制剂,一项大型、单臂、开放、多中心、Ⅱ期FIGHT-202研究[3]评估佩米替尼在已接受治疗的晚期胆管癌患者中疗效。

  该研究显示:在FGFR2融合或重排人群队列中,佩米替尼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7.0%、疾病控制率(DCR)为82.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7.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7.5个月,治疗应答者mOS达到30.1个月。

  在2023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更新的研究[4]数据显示,中国人群中佩米替尼也展示出优异的疗效,ORR为60%,mPFS为9.1个月,mOS为23.9个月。

  基于临床研究中所表现出的优异疗效和安全性,佩米替尼先后获FDA和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且经检测确认存在有FGFR2融合或重排的晚期、转移性或不可手术切除的胆管癌成人患者的治疗。

  该病例介绍了一例肝内胆管癌术后复发的患者,经过了多线化疗联合治疗方案,期间患者血小板多次出现Ⅲ级或Ⅳ级减少的情况,耐受情况不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时,后线如何选择既能控制疾病进展,又能保证患者良好耐受的治疗方案成为一道难题。而后,患者在行基因检测后提示FGFR2融合,开始选用佩米替尼治疗方案,期间最佳疗效达到(PR),且耐受情况良好,9个月后疾病再次出现进展,佩米替尼治疗方案为患者在经过多线治疗、化疗耐受不佳的情况下,为患者斩获难能可贵的9个月PFS,耐受良好,未发生不良反应。为其在后线治疗中再搏得一线生存希望,为其带来生存获益。同时期待更多靶向药物的研发和探索,为改善胆系肿瘤患者生存预后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病例提供者

  

  陶晨洁 主治医生

  主治医师,硕士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

  主要从事肝胆肿瘤、肠癌等为主的抗肿瘤治疗及肝肿瘤的微创治疗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肝胆肿瘤多学科门诊团队成员

  参与科室研究项目,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专家简介

  

  袁振刚 教授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科(肿瘤学教研室)主任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内科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血液专委会委员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肝胆胰MDT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考文献:

  [1].喻彦熹, 吴忠均, 唐伟, 等. 肝内胆管癌国际临床实践指南和共识的诊疗建议比较 [J].中华外科杂志, 2023, 61(4) : 297-304. DOI: 10.3760/cma.j.cn112139-20221125-00495.

  [2].科技部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课题“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外科综合治疗的个体化和新策略研究”专家组. 肝内胆管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J]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 20(1) : 1-15. DOI: 10.3760/cma.j.cn115610-20201211-00777.

  [3].Abou-Alfa GK, Sahai V, Hollebecque A, et al. Pemigatinib for previously treated locally advanced/metastatic cholangiocarcinoma (CCA): update of FIGHT-202[J].J Clin Oncol,2021,39(15_suppl):4086.DOI: 10.1200/JCO.2021.39.15_suppl.4086.

  [4].Shi GM, Huang XY, Wen TF,et al. Pemigatinib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dvanced/metastatic or surgically unresectable cholangiocarcinoma Including FGFR2 fusion or rearrangement: Updated overall survival from an open-label, single-arm, 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2023 AACR. Abstract CT153.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上一篇:四升五暑假提升计划,关键的几件事一定要做,两极分化已拉开
下一篇:高考结束,长沙市麓谷高级中学致高复学子及家长的一封信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