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表示美联储预计会出现更多的紧缩力量,并重申「多数决策者预计今年将再加息两次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7-02
手机版

  每经AI快讯,6月28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预计会出现更多的紧缩力量,美联储卷入限制区域的时间还不长,相信还会有更多的限制。并重申多数决策者预计今年将再加息两次。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预计会出现更多的紧缩力量 | 每经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重申多数决策者预计今年将再加息两次 | 每经网

  典型的预期反噬。前期对稳增长预测有多高,现在的反噬就有多厉害。

  6月初以来,随着国常会定调稳增长,及新一轮降息周期开始,市场对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充满期待,驱动指数一度走出连续上涨行情。但自上周以来,市场开始发现刺激政策可能不及预期,上证指数开启了四连跌行情。

  6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与此前市场预期的立即推出一揽子政策有出入,导致市场对稳增长的力度出现分歧。

  20日,5年期LPR下调10个BP,低于市场预期的15个BP,表明政策对于稳地产的决心也不够强烈,市场继续下跌。

  26日,有小作文出来,证实政策基调依旧是高质量发展,不搞强刺激。市场继续跌。

  综上可知,6月初以来的本轮反弹行情之所以昙花一现,归根结底是对政策力度和效果充满疑虑,缺乏信心。在市场看来,新一轮刺激政策的整体基调大概率仍是“托而不举”,托底经济增速不滑坡,但不会大力度刺激经济上行。政策更希望以时间换空间,等待内生动力修复,继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底气何在呢?主要有两点:

  一是服务消费持续景气,有望向商品消费扩散。4月以来,消费复苏动力整体转弱,但服务性消费依旧保持韧性。当前,暑期出游高峰临近,市场期待航空、旅游、酒店以及啤酒、餐饮等行业基本面继续有良好表现。这些行业,疫情期间普遍受损严重,疫后快速复苏,从业者资产负债表持续修复,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有望逐步释放,带动服务行业景气度向商品行业扩散。下半年,消费整体复苏动力有望再次回升。

  二是库存周期触底回升。自2021年12月以来,我国工业企业进入去库存周期。历史上看,主动去库存平均持续15个月左右,本轮库存周期受疫情影响有所延长,当前主动去库已持续18个月。主动去库阶段,企业降价去库存,盈利承压(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滑4%,2023年1-4月,同比下滑20.6%),缺乏扩大再生产的动力,表现为投资和融资需求疲弱。但市场普遍预期,随着PPI逐步企稳,工业企业主动去库周期也有望于2023Q3结束,届时,企业盈利预期趋稳,投融资需求有望明显改善,助力经济复苏向上。

  有希望,就有底气。

  既然再等三个月,经济可能自发企稳,那么当下进行大规模刺激的必要性也就不高了。在这个意义上,市场对本轮政策刺激的力度和决心依然存在分歧,导致市场估值虽有修复,但信心脆弱、走势波折。

  不过,对投资者而言,解释过去的行情是一回事,预测未来的行情是另一回事。过去的事情均已尘埃落定,总会有迹可循;但未来有无数可能,对应着充满不确定性的概率集合。所以,解释过去,可以头头是道;预测未来,常常频繁打脸。

  做好被打脸的准备,也不妨做一下短期预测。从概率的角度看,A股接下来的行情值得期待。一方面,后续政策仍然值得期待,既便仅是“托而不举”,以时间换空间,基本面企稳向好能提振市场预期;另一方面,市场情绪常常在悲观与乐观之间周而复始,当下市场已计入过多悲观预期,否极泰来,未来一段时间,乐观预期有望卷土重来。

  站在一个较长的周期里,投资者的最佳策略一直是低位吸筹、持有不动。下一步的变化不可预测,当下估值的高与低却是明牌。低位买入,耐心持有,对中间的波折反复尽量做到无动于衷,就能跑赢大多数人。

  今年的股市会迎来大牛市吗?

  近期人民币汇率再次下跌,主要受欧美央行加息预期再次升温影响。

  6月2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再次释放鹰派言论。他解释道,6月议息会议暂停加息仅仅是放缓加息节奏,并非停止加息。事实上,几乎所有联储官员都支持年内继续加息,2/3的人任务应该加息2次,鲍威尔也同意年内再加两次息是一个较好的判断。

  美联储理事鲍曼同样释放鹰派观点,认为美国通胀仍处于令人难以接受的高位,有必要进一步上调利率。旧金山联储主席达利也表示,下半年再有两次加息是比较合理的判断。

  受美联储鹰派言论影响,美元指数再次走强,黄金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承压。

  美国如此,欧洲也不乐观。

  6月21日,英国发布5月通胀数据。5月CPI同比上涨8.7%,核心CPI同比上涨7.1%,均超出市场预期,显示出通胀的高粘性以及加息治理通胀的困难。受此影响,22日,英国央行加息50BP,将利率提升至5%,超出市场预期(25BP),达到2008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

  除英国外,挪威央行也加息50BP,并表示8月份还会继续加息;瑞士央行也选择加息25BP,系3月份瑞士信贷危机后的首次加息;……

  欧美央行的鹰派言论和激进加息,成功扭转了市场关于美联储不再加息甚至Q4开始降息的乐观预期。美元仍在加息通道,而人民币自6月以来进入新一轮降息通道,中美利差再次走阔,驱动人民币汇率再次快速贬值。

  就未来走势看,人民币贬值不具有可持续性。

  下半年,无论美联储是否还会加息,但加息周期进入尾声是确定性事件,美元指数大概率趋势性下行,支撑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就中美利差而言,随着美联储结束加息,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有望下台阶,中美利差收窄,也对人民币产生支撑效果。

  从季节性因素看,下半年,离岸上市中资企业分红购汇压力消除,而临近年末,外贸企业有将外币收入结汇的需求,人民币汇率在每年的11月、12月和1月存在季节性升值趋势。从外资流向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内生动力逐步积聚,下半年A股有望重回升势,将吸引外资再次规模性流入,也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

  此外,全球去美元化的大趋势刚刚开始,人民币资产成为相对受益方,也会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

  另外,持续贬值也不符合央行政策意图。5月18日,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CFXC)2023年第一次会议指出自律机制成员单位要自觉维护外汇市场的基本稳定,坚决抑制汇率大起大落,并表示下一阶段将强化预期引导,“必要时对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受此影响,人民币汇率应声收涨。

  所以,就今年乃至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仅不会持续贬值,升值才是大概率事件。既然中长期趋势是升值,短期的贬值就不足为虑,更多地是受短期情绪扰动而已。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 7.20,续创去年 11 月以来新低,近期汇率下跌原因有哪些?未来走势如何?

  正常波动,不必赎回。

  从银行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看,主要包括债券、同业存单、现金及银行存款、非标资产、公募基金、权益类资产,其中,债券占比超过50%,同业存单和银行存款合计占比约30%。

  从净值波动来源看,主要是债券和公募资金、权益资产。从权重上看,债券是大头;从波动幅度看,基金和权益资产是大头。

  当然,具体到单个产品,底层资产结构差异化较大。但由于债券和权益(股票)是理财产品的主要波动源,当债券和股票同时下跌(股债双杀)时,就会对应理财产品净值的普遍性下跌。

  2022年的2-3月是如此,最近半个月以来也是如此,股债双杀。

  1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对应着债券价格下跌为什么本轮股债双杀导致的银行理财净值下跌,不会引发大面积赎回潮呢?

  一方面,今年以来,利率整体下行,利好债券市场,可理解为债券牛市。这就意味着,前期积累了较厚的利润垫,跌几天跌不穿,达不到诱发赎回潮的条件。

  另一方面,这次短暂的股债双杀,可持续性差。随着上证指数跌回2150点的底部位置,27日股市已出现企稳反弹行情,这个位置继续下跌的概率很低。利率方面,短暂上行后也会快速企稳,毕竟,当前的经济,未来仍有降息预期,不支持利率趋势性上行。

  所以,面对近期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不妨淡然处之,转机马上就到!

  如何看待2023年6月26日A股市场?

  仅靠这些政策,尚不足以稳楼市、稳房价。

  现阶段的政策,基本还是地方层面的“因城施策”,主要围绕限购限贷、首套房认定、首付比例调整、公积金提取限额等展开,但上述政策仍受全国层面统一政策要求的制约,空间有限,效果有限。

  稳楼市、稳房价,需要中央层面继续出政策。

  以首套房首付比例为例,根据2016 年发布的《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限购城市首套房比例不得低于30%,非限购城市最低为20%。当前,主流的热点城市基本都存在楼市限购政策,属于限购城市。意味着,在这些城市,在首套房首付比例方面,地方政府能给到的最大政策也就是30%。

  但实话实说,在热点城市实施25%的首套房首付比例,就一定不行吗?未见得。对很多刚需群体来说,调低首付比例,效果最为立竿见影。

  二套房首付比例就更高了。目前,北上广深的二套房首付比例均在50%以上,其中,深圳70%、北京60%,上海和广州均为50%。其他热点城市,基本也都在40%以上。百分之四五十的首付比例,抑制性效果非常强,在房价上行周期有必要,但当前房价跌跌不休,且房住不炒已深入人心,这么高的首付比例已无太大必要。

  从稳楼市、稳房价的角度来看,二套房首付比例仍有较大的下调空间,但要突破这个下限,需要中央政府层面表态。

  再以二套房的房贷利率为例,政策层面的统一要求是不得低于LPR+60个基点。最新的5年期LPR为4.2%,二套房加60个基点就是4.8%。在当前的环境下,4.8%的房贷利率也属于抑制性利率,较购房人能接受的利率水平仍有较大下调空间。同样,要突破这个下限,也需要中央政府先表态松绑。

  总之,对于地产刺激,政策层面仍有较大的空间。只要愿意,稳楼市、稳房价是没有太大难度的,关键在于什么时候做。

  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除非看到全国楼市有系统性风险的苗头,否则一些全国层面的政策不会一下子放开,大概率还是边走边看,小步慢行。

  还在一点一点挤牙膏,真是有耐心。

  如果认为房地产到了非救不可的时候,就应该向市场释放出明确而坚决的救市信号。因为房地产兼具资产属性,房价能不能稳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就像美联储控通胀,既要靠一点一点的加息,更要靠鹰派言论引导预期,向市场明确控通胀的决心。

  当下的地产市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价格的负反馈。即意向购房人预期房价会跌,选择观望等待;潜在卖房人预期房价会跌,不断调降挂牌价;结果,房价下跌,继续强化下跌预期,更多地买房人观望等待……

  负反馈导致的价格下跌,是非线性的。刚开始的时候,跌得比较慢,看上去可控;但到了某个临界点,可能会出现恐慌式下跌,再出手就晚了。

  当前,房价跌幅并不高,但除一线城市外,房价下跌趋势已经形成,下跌共识也越来越强。此时,需要政策给予明确的救市表态,避免负反馈的继续发酵。

  自2021年8月以来,全国二手房房价指数进入下跌通道现阶段来看,现行的很多政策仍具有较强的抑制性特征,适合控房价,并不适合稳房价。

  以首套房首付比例为例,根据2016 年发布的《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限购城市首套房比例不得低于30%,非限购城市最低为20%。当前,主流的热点城市基本都存在楼市限购政策,属于限购城市。意味着,在这些城市,在首套房首付比例方面,地方政府能给到的最大政策也就是30%。

  但实话实说,在热点城市实施25%的首套房首付比例,就一定不行吗?未见得。对很多刚需群体来说,调低首付比例,效果最为立竿见影。

  二套房首付比例就更高了。目前,北上广深的二套房首付比例均在50%以上,其中,深圳70%、北京60%,上海和广州均为50%。其他热点城市,基本也都在40%以上。百分之四五十的首付比例,抑制性效果非常强,在房价上行周期有必要,但当前房价跌跌不休,且房住不炒已深入人心,这么高的首付比例已无太大必要。

  再以二套房的房贷利率为例,政策层面的统一要求是不得低于LPR+60个基点。最新的5年期LPR为4.2%,二套房加60个基点就是4.8%。在当前的环境下,4.8%的房贷利率也属于抑制性利率,较购房人能接受的利率水平仍有较大下调空间。

  总之,对于地产刺激,政策层面仍有较大的空间。只要愿意,稳楼市、稳房价是没有太大难度的,关键在于松绑政策应及时出台。

上一篇:景俊海胡玉亭会见空中商学院企业家俱乐部合作考察团
下一篇:什么是学法减分?看完你就知道啦~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