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2021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7-11
手机版

  答案与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为加点字注音。

  无比美妙的大自然在不同的季节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春天是一个花团锦簇(1)的美丽世界,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展示着春天蓬勃的生命;夏天,烈日高悬,酷热难耐,会让人产生yūn(2)眩的感觉,但人们更加珍惜夏雨带来的丝丝清凉;秋天,金黄色的田野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犹如一副精致的油画,美不胜(3)收;然而,冬天的田野中人迹罕至,别有一番静mì(4)之美。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各地期中试卷#

  【答案】 ①. cù ②. 晕 ③. shèng ④. 谧

  【解析】

  【分析】

  【详解】花团锦簇(huā tuán jǐn cù):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晕眩(yūn xuàn):感觉本身或周围的东西在旋转,有失去平衡,要跌倒的感觉;眼睛昏花或神志昏乱。

  美不胜收(měi bù shèng shōu):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静谧(jìng mì):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模样。

  2. 根据课文默写。

  (1)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正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______________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5)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6)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7)《<论语>十二章》中提倡学习中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更迭,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断肠人在天涯 ②. 一夜征人尽望乡 ③. 落花时节又逢君 ④. 博学而笃志 ⑤. 影入平羌江水流 ⑥.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⑦. 学而不思则罔 ⑧. 思而不学则殆 ⑨. 海日生残夜 ⑩. 江春入旧年

  【解析】

  【分析】

  【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涯、望、落、笃、羌、胳膊、罔、殆、残”等字词的书写。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网红博主”李子柒拥有逾700万海外粉丝,她的视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之美。

  B. “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C. 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96个,比上年末提高20个?

  D. 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我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B.语序不当,可将“研究”“了解”互换位置;

  C.搭配不当,可将“提高”改为“增加”;

  D.成分残缺,可将“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改为“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的建成”;

  故选A。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领悟了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愤,我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B. 一想到要到现场参加阅兵,我爸就无比兴奋,前天晚上一整夜,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非常兴奋、激动。

  C. 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赶紧进入教室,楼道里人迹罕至。

  D. 职业本没有高低贵贱,每个人养家糊口都不容易,就算有理也不必咄咄逼人。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爱国之情”是一种情感。使用正确;

  B.翻来覆去:意思是形容一次又一次来回地翻动身体。符合“无比兴奋、激动”的语境。使用正确;

  C.人迹罕至:意思是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不符合“楼道里”的语境。使用不正确;

  D.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符合“就算有理也不必欺负人”的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C。

  5. 填入下面横线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是______;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是______;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是______。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A. 微风拂面,萤火流逝,屋檐滴水

  B. 萤火流逝,屋檐滴水,徽风拂面

  C. 微风拂面,屋檐滴水,萤火流逝

  D. 萤火流逝,微风拂面,屋檐滴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作答本题,第一步是整体阅读,了解文段的主要内容;第二步要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答案。这段文字是抒情性的语言,题干中“只”意味着划线处与前文是对比关系,据此可以分析“狂风在你耳边呼啸”对应“微风拂面”,“雨在你眼前倾泻”对应“屋檐滴水”,“闪电在你头顶肆虐”对应“萤火流逝”。故选C。

  【点睛】

  6.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将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词牌名。思是思绪的意思。

  D. 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谦称自己的弟弟为“舍弟”。尊称对方的见解为“高见”,谦称自己的家为“寒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C.“天净沙”为曲牌名;并非“词牌名”;

  故选C。

  7. 综合性学习。

  (1)交友是一门学问,请阅读下面材料,用一句话写出结论。

  自古至今,为人称颂的取友之道,“慢热型”的居多。这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初次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未必是真友、至友,很可能是遇上了“见面熟”。这种“见面熟”式的朋友,当你遇到挫折,甚至将要掉进深渊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当你一帆风顺,乐不思蜀,甚至误入歧途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指引你。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是否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这个话题,朋友圈里展开了辩论。请你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不少于30字)

  【答案】(1)示例: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慎择友,择良友。(意对即可)

  (2)示例一:我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加父母为好友,就会多一种渠道,让父母及时了解我们的想法和需求,能使我们与父母关系更融洽。示例二:我不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我们长大了,需要个人空间,如果加父母为好友,会时刻受到父母的关注,不利于我们的个性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

  本段文字讲述的是取友之道,由“这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这种‘见面熟’式的朋友,当你遇到挫折,甚至将要掉进深渊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当你一帆风顺,乐不思蜀,甚至误入歧途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指引你”,由这两种人的对比,可以得出结论:应取自己遇挫时能伸以援手,自己误入歧途时能直言劝诫的人作为朋友;或青少年应慎重交友,选择良友等。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发表看法的能力。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如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可从沟通更顺畅,关系更融洽等方面阐述理由;如不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可从青少年需要个人空间,父母过多的关注不利于个人发展等方面阐述理由

  示例一:我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加父母为微信好友,能更方便及时地与父母门交流沟通,能更好地相互了解,促进孩子的成长。

  示例二:我不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加父母为微信好友,可能会时刻受到父母的“监视”,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自由的个人空间,会影响到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融洽。

  二、阅读与赏析(40分)

  (一)(5分)

  名著阅读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8. 此选段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一文,作者是___________,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到“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作者人生转折点——“____________”的动因。

  9. 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8. ①. 《藤野先生》 ②. 鲁迅 ③. 弃医从文

  9. 治学严谨、诲人不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关心学生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能力。结合选段“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分析可知,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作者是鲁迅。在这篇文章中,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决定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通过“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木“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与敬佩之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选段内容,从“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中可知,“他”是一个治学严谨、诲人不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关心学生的人。

  (二)(6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新晴

  宋?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0.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根据哪些景物可以看出?

  11. “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有何妙处?

  【答案】10. 夏季,从诗中“青苔”、“绿树”、“南风”

  11. “偷”字采用拟人手法,将南风人格化、形象化,突出了南风这位旧相识的顽皮、可爱,表现了诗人雨后初晴的愉悦和闲适的心境。

  【解析】

  【详解】1.考查根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意象的能力。可从“青苔满地初晴后”提取“青苔”;从“绿树无人昼梦”提取“绿树”;从“唯有南风旧相识”提取“南风”。窗外满眼的绿树和青苔,南风好似多年旧友般,吹开房门,又掀起桌上的书页。这些都是夏季特征的体现。

  2.考查对诗人炼字功夫的理解能力。“偷开门户又翻书”意思是忽然一阵南风把房门吹开,又掀起桌上的书页。在这句诗中“偷”字,诗人把南风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谑的老朋友,“无人”来访之时,“南风”的造访便产生了一种情切之感,它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偷”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南风的顽皮可爱,把“南风”写得趣味盎然,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写出了春风悄然而来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闲适宁静的心境。

  (三)(14分)

  文言文阅读

  甄彬还金

  齐有甄彬①者,有器业②。尝以一束苎③,于荆州长沙西库质④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⑤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遽⑥不记录。尔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酬,往复十余,毅然不受。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甄(zhēn)彬:南北朝时期齐国人。②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③苎(zhù):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④质:抵押,典当。⑤道:这里指管理西库的人。⑥遽(jù):匆忙。

  12.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尝以一束苎 ______________

  (2)辄以金之半酬 ____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

  (4)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_____

  13.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的用法和“以手巾裹之”一句中的“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下车引之 B. 学而时习之

  C. 辄以金之半酬 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尔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

  (2)温故而知新,可以师矣。

  15. 甄彬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文中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2. ①. 曾经 ②. 酬谢,赠答 ③. 回头看 ④. 生气,恼怒 13. C

  14. (1)你却能在见到后归还,恐怕是从古到今都没有这样的事。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15. 甄彬赎回苎麻,无意得到五两金子,他把金子送还西库,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拾金不昧的品质。甄彬送还五两金子,管理西库的人用一半的金子酬谢他,他坚决不肯接受,不属于自己的不占为己有,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贪财,诚信之人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他曾经用一束苎麻。尝:曾经;

  (2)句意:于是用一半金子作为酬谢。酬:酬谢,赠答;

  (3)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4)句意: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

  【13题详解】

  例句句意:用一条手巾包着的五两金子。之:代词,指金子;

  A.句意: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之:代词,指元方;

  B.句意: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C.句意:于是用一半的金子作为酬谢。之:结构助词,的;

  D.句意: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之:代词,指学习;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尔:你;乃:却;归:归还;恐:恐怕;

  (2)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理解与体会;以:凭借;为:成为。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感受人物形象时,要从人物的身份地位、所做事件上入手分析。

  根据“尝以一束苎,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他曾经用一束苎麻到荆州长沙西库作抵押换钱,后来赎回苎麻,在苎麻里发现用一条手巾包着的五两金子。甄彬得到金子后,把金子送还西库)”可知,甄彬在赎回苎麻发现其中包裹的金子,他主动送还,可见他具有拾金不昧的品质;

  根据“辄以金之半酬,往复十余,毅然不受(于是用一半金子作为酬谢并让甄彬把名字详细地告诉他,两人往复推辞了十多次,甄彬坚决不肯接受)”可知,甄彬送还金子后,管理西库的人用一半的金子酬谢他,他却不肯接受,甄彬不贪图不属于自己财富,可见他是不贪财的人。

  【点睛】译文:

  有一个叫甄彬的人,很有度量。他曾经用一束苎麻到荆州长沙西库作抵押换钱,后来赎回苎麻,在苎麻里发现用一条手巾包着的五两金子。甄彬得到金子后,(把金子)送还西库。管理西库的人非常吃惊,说:“早先有人用金子抵押换钱。当时仓促未能记录下这件事,你却能在见到后归还,恐怕是从古到今都没有这样的事。”于是用一半金子作为酬谢并让甄彬把名字详细地告诉他,两人往复推辞了十多次,甄彬坚决不肯接受。

  (四)(15分)

  现代文阅读

  早起

  罗瑞花

  ①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每天黎明即起,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微光亮,拿木梳梳理好短发,用发夹夹好,精神利落开始一天的忙碌。

  ②在勤劳的农家是没有一个闲人的,只要不生病就不会停下手中的活。八十多岁的桂鑫爷爷大清早就在庭院里编竹筛竹箩、扎竹扫把、削竹筷子,他能把一根竹子变出许多物件;快九十岁的白秀奶奶天一亮就坐在门口,在干瘦的腿上搓麻绳;在天刚破晓的寒气里,男人扛锄、赶着牛往田野走去,女人穿梭于厨房、菜园,小孩子帮着打扫庭院、生火煮饭、看管弟妹、喂养鸡鸭……

  ③爹是一个没有土地情结的农民,在村里做木工、碾米、发电,后来又开代销店做生意。爹脑子活络,不断改善着家里的经济状况,但田里、土里、家务活全落在娘身上。娘对待农事一丝不苟,按照时令精耕细作,一锄土都不放过。在摘茶、插红薯的季节,娘几乎是四点钟起床,提着马灯来到地里,就着朦胧月光或晨曦挖土、摘茶。天是在一锄一锄的土块、一片一片的茶叶里亮起来的。

  ④我儿时最初的早工是放鹅。天地间弥漫着润润的泥土气息,毛茸茸的小鹅吃着沾满露水的青草,当太阳兴高采烈地跳出云层,小鹅细细长长的脖子饱胀成了拔河那样的粗麻绳,我就可以赶着它们回家了。

  ⑤到七八岁时开始跟着姐姐去茶山摘茶叶。我们背着箩筐,揉着惺忪的睡眼,为着小贩挑担上漂亮发夹或书店玻璃柜中的连环画,在白雾茫茫中向茶山走去。早饭时娘过秤,秤杆下给钱,摸着那一个个硬币,惬意极了。最辛苦的是轮到家里为队里的牛割草。我一直不知道牛的舌头是怎么长的,竟然最爱吃两边有锯齿的苇草。割的时候手指要握紧苇草,稍松一下,苇叶的锯齿就会让手鲜血淋漓。

  ⑥有趣的还是清早去捡菌子。雨后的早晨格外清爽,微风一吹,去了瞌睡来了精神。松树林子里,各种菌子比雨后春笋更肆意生长,它们是一窝一窝的,藏得紧,不轻易示人,寻找它们仿佛像寻找一一个躲猫猫的伙伴。但不管它们怎么躲也躲不过我们这些山里孩子贼亮贼亮的眼睛。黄黄的枞树菌、雪白的竹叶菌、红红的米浆菌,都是稀松平常的菌子,随见随捡而已,倒是那一抹淡绿的青头菌很是惹人喜爱,如果能遇上修长白暂还穿着荷叶裙的鸡腿菌,那是值得尖叫了。我们一背篓一背篓地从山上背回菌子,在厢房木地板上堆成小山。娘把吃不了的菌子择净晒干,到春节时炒腊肉,把鸡腿菌磨成粉调菜,比味精还鲜。

  ⑦在娘的熏陶下,我成了一只早起的鸟儿。当别人还沉在昨天的烦闷里梦呓,或者醒在温暖的被窝里犹豫,我已经在晨曦中,在微风里,动起来了,从身体到思想。面对冉冉升起的太阳,我只想满腔热情地投入生活,想跑步,想打球,想跳舞,想大声地朗读,想告诉世界:我醒了。

  ⑧梭罗说,黎明是大自然对人类最宝贵的恩赐。我喜欢看天一点点亮起来,如一个睡醒的孩子欣欣然睁开眼。我看到环卫工人清扫完最后一片落叶坐下来,点燃了一支香烟;看到小贩支起他们的摊位,开始热气腾腾地买卖;看到菜农挑着满筐的嫩绿,从不同的小巷汇集到街口;看到学生打开课本,用世界上最美的姿态,最美的声音,迎来早晨第一缕阳光。

  ⑨早晨起来,我看到每一个生命都蓬勃饱满,如一树一树的花开。

  (选文有改动)

  16. 本文重点写“我”在娘的熏陶下早起的往事,请选用原文词语填空。

  A. 放鹅—→ B._________—→ C.割牛草—→ D._________

  17. 请结合语境,品味第⑥段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8. 第②段写了其他人的早起,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19. 请说说你对结尾处第⑨段落的理解。

  20. 本文为什么以“早起”作为题目,请简要说明。

  【答案】16. ①. 摘茶叶; ②. 捡菌子

  17. 这些都是写颜色词语,作者抓住了各种菌子的颜色特点,简洁、生动地展现了这些菌子各自的外在特征,给读者以形象可感的体验,也充分表现出作者早起满满收获的喜悦之情。

  18. 第②段通过写不同人早起的情形,勾勒了一个勤劳的乡村,交待了具体的生活(社会)环境,引出下文写母亲的早起,全家的早起(为下文写母亲的早起,全家的早期铺垫、映衬)。

  19. 通过比喻修辞,把“每一个生命都蓬勃饱满”比作“一树一树的花”,(或者一语双关),赞美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像花一样的美丽、鲜艳、动人,更暗示他们像花一样会在蓬勃中孕育各自的成功和收获。

  20. “早起”是全文的叙事线索;用“早起”做标题,概括了全文故事内容;通俗生活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自然地引发了作者对生活感受;言简意赅,却发人深思,是全文想要表达的主题所在。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梳理。

  解答此题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按行文的顺序找出事物,并用原文中的词语来作答即可。

  文章在第④段写的是我早起放鹅,第⑤段写“到七八岁时开始跟着姐姐去茶山摘茶叶”,可填写出事件①“摘茶叶”;

  第⑤段后半部分写“我割牛草”,后来根据第⑥段“有趣的还是清早去捡菌子”,因此空②可填“捡菌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写颜色的词语。加点词语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每一种菌子都有各自的颜色,作者紧扣这些颜色进行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不同菌子的颜色特点,看到这些词语,读者眼前仿佛就出现这些不同颜色的菌子,给读者以真实的感染。句中详细地描写了各种菌子的颜色,联系第六段中的“松树林子里,各种菌子比雨后春笋更肆意生长”可知,这些词语还表现了清早林子里的菌子之多,因此作者必然会有很多的收获,心中当然就快乐无比了。所以这些词语还表现了作者早起收获颇丰的喜悦之情。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写作手法。

  文章重点写母亲的早起,以及她早起对“我”的深远影响。但是文章第②段句子“八十多岁的桂鑫爷爷大清早就在庭院里编竹筛竹箩、扎竹扫把、削竹筷子,他能把一根竹子变出许多物件;快九十岁的白秀奶奶天一亮就坐在门口在干瘦的腿上搓麻绳”,写了其他早起的人,在写作手法上属于社会环境的描写,为故事设置了生活的背景,也是我们生活的场景,即:这是一个勤劳的乡村。同时其他人作为次要人物是对主要人物母亲的一种陪衬,表现母亲的勤劳,为下文写她的早起对我产生影响作铺垫。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段落的表达效果。

  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反复等。

  第⑨段句子“我看到每一个生命都蓬勃饱满,如一树一树的花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每一个蓬勃饱满的生命”比作“一树一树的花开”,把“生命”这一抽象的事物,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具体可感,感受到人的精神面貌如花一样美丽、鲜艳、动人,还有一种成长的动态美。并且还会让人通过盛开的花有所联想,会想到饱满的生命会像花一样结果,人生也会喜获丰收。这样的比喻既形象生动,又意蕴丰富。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阅读全文,由第①段“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每天黎明即起”、第④段“我儿时最初的早工是放鹅”、第⑥段“有趣的还是清早去捡菌子”和结尾段“早晨起来,我看到每一个生命都蓬勃饱满,如一树一树的花开”可知,“早起”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所有的事件都围绕着它而展开;作者回忆儿时早起的事,表现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并表达对早起者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可见“早起”既是文章内容的概括,又点明主旨。用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字眼作为文题,还起到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三、作文:(50分)

  21. 按要求作文

  温暖,是每天桌上热腾腾的饭菜,是出门前母亲的目光与叮咛,是失意时家人暖暖的怀抱;温暖,是跑道上跌倒时伸出的那只手,是夜晚楼道上的那盏灯……纷繁的生活,只要我们用心体会,总是不乏温暖的美好感受。

  请以“温暖在心间流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2)文章叙事清楚,内容充实写出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4)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示例:

  温暖在心间流淌

  窗外依旧是丝丝秋雨,秋风打着卷儿,一溜儿吹在玻璃窗上,带来些许凉意。我的思绪飘飞到了一年前。

  卷子发下来了,这是新学期的第一次考试啊,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千万,千万,千万……颤抖着双手,打开那张既想看又不敢看的“判决书”。完了!我瘫坐在座位上——74分!

  秋雨沙沙作响,如泣如诉,我的心也似那风中起舞的落叶,飘飘忽忽,晃晃悠悠。我恍惚觉得似乎连大自然都在嘲弄着自己。我气恼地抓起那张卷子,干脆揉成一团,一股脑儿塞进书包,随后双手抱臂苦笑几声,索性来了个“眼不见心不烦”!

  但是“不烦”又谈何容易呢?爸爸的“火眼金睛”早就洞察了一切。“今天脚步那么沉,考试啦?”“嗯。”“考了多少呢?”我没好气地回答道:“74!”如我所料,爸爸让我拿出试卷。他把试卷在桌面上抚平,开始了他滔滔不绝的讲解。

  不知怎的,我却走神了。看到他这些年骤添的根根白发,透过头发还可以看到发亮的头皮。从后面看,显得脑袋很大,头发很卷,有几根因为常年戴帽子的缘故,还翘了起来。

  看着看着,我猛地回过神来,静静地、认真地听着。

  瑟瑟的秋风中,你可以看到一束橘黄色的光透过一扇小窗户,再仔细一点,你会发现,夕照里有两个人影:一个胖胖的,手中比划着;还有一个小女孩儿的身影,撅着屁股,一手托着腮,眼睛入神地看着,也不时插上几句,频频点头。

  那个小女孩,眼前不时闪耀着阳光下丝丝白发反射出的光芒。

  题目一直讲解到深夜,我坐下来静心思索着。笃、笃,爸爸敲着门,他端着一杯牛奶,对我说:“天晚了,喝了牛奶就睡觉,快喝了吧。”我转过脸,点了点头。

  但是爸爸,你可曾知道,我转过脸,是为了不让你看到我眼中溢满的泪水。

  秋风阵阵,寒意依旧,那丝丝白发反射出的光芒温暖着我的心间,照亮了我的记忆。

  在心间流淌的那一种温暖,驱走了我生命中所有的严寒。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本题要求以“温暖在心间流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联系材料“温暖,是每天桌上热腾腾的饭菜,是出门前母亲的目光与叮咛,是失意时家人暖暖的怀抱”可知,温暖是家人的呵护自己的感受;联系材料“温暖,是跑道上跌倒时伸出的那只手,是夜晚楼道上的那盏灯”可知,温暖是失落时他人的帮助;文章应该围绕某件事带给自己的感动、收获展开,体现“温情、感动、善良”这一主题展开。

  第二,文体及思路。本篇习作适合写成记叙文,以“分——总”结构行文,开篇直接记叙事件,例如:自己成绩下降心情低落是父母的安慰让我感到“温暖在心间流淌”;在自己受挫时,是朋友的激励让我走出低谷,不断前进;我和朋友一起制定学习计划,不断努力,在收获里感受温暖人心的力量等;最后通过议论抒情的语句表现“温暖”带给自己的感动、变化,凸显“温暖”的力量,深化主旨。

  举报/反馈

上一篇:【初中部散学典礼】成长拥抱收获 平安喜迎暑假
下一篇:男生学什么专业有前途?选择符合个人兴趣和能力的专业是发展关键!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