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新境界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7-16
手机版

  原标题:开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新境界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中的多篇文献着眼美丽中国建设,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深刻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理论品格和时代价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新境界,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所以,“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饱含着人民领袖对人民的真挚情怀和赤子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环境就是民生”“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思想,处处闪耀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光芒,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历史观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党性原则,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自然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人类的实践活动使自然这个“自在之物”日益转化为满足人类需要的“为我之物”,人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与自然界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紧密结合,创造性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等一系列重要论断,指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等理念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例如,恩格斯以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为例,说明了人们在破坏自然后遭受到了自然惩罚,告诫我们必须正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中外许多地区由于人类长期破坏生态环境而丧失生存空间、生产力发展受限的教训,深刻阐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这些重要论断科学阐明保护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开辟了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全新理论视野,赋予生产力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以深沉的理性力量和科学的辩证法则,拓展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发展和人类发展的认知与实践视域。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系统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系统是人类与环境所构成的一个大的系统整体,其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在认识生态系统和改造生态系统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坚持以联系的、发展的、运动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坚决防止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方法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习近平总书记这些精辟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发展规律,从认识论层面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共存共荣的内在联系,以科学的理论范畴、严密的逻辑架构、深邃的历史视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系统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普遍联系理论的创新发展。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全球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全球观具体体现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上,马克思认为,共同体是现实的人基于共同利益和共同解放诉求而形成的一种共同关系模式,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充分体现人的本质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只有通过“真正的共同体”即自由人的联合体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习近平总书记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出发,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构筑尊重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结着对发展人类文明、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睿智思考和深刻洞见,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成果,也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批判与超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宁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笔:贾德荣)

  来源:宁夏日报

上一篇:原创当年逼父母北京买房的张炘炀,曾被说自私:怪学霸眼光看得长远
下一篇:孩子高考分数不高,未来想到北京发展的,建议考虑这4所二本大学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