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鄞州非遗馆 见人见物见生活
原标题:走近鄞州非遗馆 见人见物见生活
宁波鄞州非遗馆
见人见物见生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鄞州人民在辛勤生活中创造出大量具有鄞州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7月2日下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传非遗,守匠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到达宁波鄞州非遗馆,切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感受文化氛围。
鄞州非遗馆位于下应街道湾底村西江古村,走入非遗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前厅鄞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成果的介绍墙,“鄞州非遗”四个字位于院落中轴线上的影壁,彰显古韵古香。
鄞州非遗馆以江南水乡风格的古典四合院设六个场馆,始终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囊括国家级非遗、省级非遗、市级非遗,共计22个传统项目入驻,是宁波市首家以非遗保护传承为主题,集现场技艺展示、销售、体验于一体的专业博物馆,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及发展平台。
1.
国家级非遗——骨木镶嵌
骨木镶嵌工艺精良,嵌雕精巧。以平面形的组合取胜,工艺制作上保持弯曲多孔、多枝、多节、块小而带棱角,可长时间保持完整,色彩素雅、花纹多姿,又可经久耐用,充分体现了它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2.
国家级非遗——金银彩绣
金银彩绣风格独特,色彩浓郁,表现力丰富,应用广泛,不但适用于日常生活和艺术欣赏,也用于宗教相关的帐慢和袈裟。
3.
虎头鞋
走进五号馆,队员们被虎头鞋制作的桌台吸引了目光。虎头鞋,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制作的童鞋,从汉唐的武士虎头靴演化而来。传承人冯香云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虎头鞋的来历,它既有使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老虎为百兽之王,民间常以虎来作为孩子的伴生物,除具驱邪镇定的作用外,还有祝福的孩子虎头虎脑、虎虎有生之意。
冯香云老师说:“虎头鞋是中国传统文化,我有着必须要传下去的决心。我们有义务把这项非遗文化传下去,发展前景是十分良好的。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了解虎头鞋历史,多来学习如何制作虎头鞋,然后多多宣传。我是很小就会做针线了,但那时候是生活所迫。虎头鞋样子非常可爱,做虎头鞋逐渐变成了我的爱好,我也想要将这份文化一直传承下去。学会之后一直教授给更多的人,所以一直在坚持。”
4.
香包
在虎头鞋的桌台旁,摆放、垂挂着香包,精致小巧的造型令队员们驻足。传承人周管芬老师热情的向大家介绍香包的历史文化。香包又称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线缠成的,也有碎布缝成的,内装中草药、白芷,配在胸前,香气扑鼻,具有驱蚊提神的作用。形状也有着巧妙的心思,例如葫芦形、如意形的香包,寓意福禄、吉祥,十二生肖形状则象征着中华传统文化。这些随身携带的带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线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别的民间艺术品。
周管芬老师说道:“我在这里已经八年了,去年十月七日,有一位大学生来跟我做香包,从早上九点跟我一起做,终于做完的时候,他开心的拍起手说‘我成功啦我成功啦!’,看到他的反应,我也非常的开心!我希望大家都能多宣传了解,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去年曾去栎社机场宣传,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香包,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5.
布龙
相传位于鄞、奉交界的大岙村有700多年历史,先人们常在干旱年求雨于山里的金峨老龙,且有求必应。于是,村民们就在100多年前自发组建了舞龙队,以示感恩。到1937年时已有相当的演技、规模与声望,抗日战争胜利后则更趋成熟。每当逢年过节,舞龙队纷纷出乡,过街穿巷进行表演,数十年来几乎从未间断过。大岙布龙皆为九节龙,龙头彩绘,饰以彩珠,闪闪发光,龙节内用竹篾扎成,龙身用细钢丝支撑,整个外型相当美观。
步入四号馆,任师傅拿起五面锣敲响了有百年历史的舞龙鼓锣,声势浩大的锣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队员们纷纷尝试大岙布龙的表演,在与传承人任国夫老师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舞龙的历史文化。任国夫老师说,他从小就喜欢舞龙,25岁开始就进行了这份传承工作,做这行已经40年了,每个礼拜在鄞州非遗馆上三次班,其余时间去学校上课,教学生舞龙。怎样把龙舞起来,怎么把龙做起来,九个人一个团队。大岙布龙的特色就是:快,圆,滑。曾经有一个文化馆的领导说过,‘你们这条龙,小巧灵通,技艺高超,速度快,活龙活现’。一个人舞的不好,整个团队都不好了,讲究的是团队精神,希望这份精神可以传递给大家。
他介绍布龙:“老祖宗传下来的特色。我是布龙的第五代传承人,我们大家都是龙的传人。老祖宗的东西是不能被忘记的,一点一滴传承下来,我是非常开心的。同时参加比赛,也是为国争光。任师傅自豪地介绍道,布龙将登上亚运会舞台,作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开闭幕式暖场节目,向全世界的观众展示布龙的魅力。”
以下视频来源于
浙金院非遗青年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经过今天探访非遗馆之旅,队员们深入实践,加深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随着时代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发展至今经历了跌宕起伏,但老一辈人仍旧坚守在手艺台前,在弘扬和发展中守护它们自身的价值,只有亲身体验过才知道巧手匠人们的不易,鄞州非遗馆找回遗落在时光深处的文化记忆,给予广大体验者一个亲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台。
文字 | 包薇薇
图片 | 蒋雨轩 陈诗怡
排版 | 许颖
终审 | 沈楚颖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
- 澳洲传媒专业分类
- 均胜电子获“蔚来质量卓越合作伙伴”奖
- 温差12℃!菏泽天气马上反转!
- 山东这三个家族进入2023胡润百富榜前100名
- 永定区:百舸争流绽芬芳 体育赛课促成长
- 花钱就能免试读博士?马鞍山一女硕士被骗12万元
- 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魅力何在?海珠服装产业链转移考察团二次走进新塘
- 九九重阳 孝润童心 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开展重阳节主题活动
- 浪潮信息业绩失速股价受挫 国内算力景气度提升有望打开增量
- 凌晨三点上岗接驳,烟台公交集团顺利“跑完”烟台马拉松
- 中航大探索定向就业招生新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
-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课程体系的逻辑与策略
- 自考本科需要考多久?
- 郑州都市圈建设迈入新阶段 中原出“圈”再出发
- 行政人员“卡壳”高校教师资格证 职业晋升瓶颈待解
- 起猛了!这是“银角大王”在上课吧
- 物业服务哪家强?来普陀这场比武练兵中找答案
- 战火下加沙一大学的助教:在炮火中开设中文班,缓解孩子们的恐惧
- 原创世界羽联最新排名 翁泓阳上升三位
- 哈六中被授予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优秀生源基地”
- 山西聚焦“百亿工程”目标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 全力打赢重点产业链攻坚战
- 大专学历可以直接报考中级会计师吗?
- 13国官员学者共议新时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金华周记(2023.9.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