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华科新传考博院校分析|学科评估A,超强学术氛围,Top985!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7-16
手机版

  不管是学校名气,学院整体氛围和对学生的培养,还有华科新传稳健的考核方式,华科都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一所学校!华科具有极强的低调朴素的理工科大学的风格。如果你基本功扎实,求实且富有创新意识,那华科新传绝对是你的首选,努力学习,华科终将变“我科”!

  

  阅读指南

  01. 院校考情难度和特色

  02. 招生目录及计划+学费资助

  03. 博士生导师介绍

  04. 招生细则

  05. 复试录取细则及名单

  06. 备考建议

  07. 录取名单

  华中科技大学的新传地位在国内已经是一流的水平,最近的学科评估中已经是A类专业。总的来说华科新闻传播的实力非常强,根据第四轮的学科学科评估结果,比华科新传稍胜一些的只有中传、人大,复旦和华科水准基本一致,可想华科新传的强悍。它一直都在走这一条属于自己的学科发展之路。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前身为创立于1983年的华中工学院新闻系,1998年成立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经过多年发展,学院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基础,实行文理、文工大跨度交叉的新型学院,是国内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六大新闻学院之一。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学院的家文化氛围很强,老师们的团队协同意识非常强。教师团队稳定,学院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比较强,充满理想情怀,真心热爱这个专业。大家都有强烈的专业意识和职业自豪感,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维。

  学费资助: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四年,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0元。

  助学金:国家助学金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15000元,其中直博生资助年限不超过五年,普通博士生不超过三年,分12个月发放。学校助学金一年级博士生(含直博、硕博连读生)每生每年6000元;通过考核的二年级及以上博士生每生每年9600元。

  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30000/年,学业奖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0元。知行优秀奖学金依照评选标准共分为三类:一等3000元;二等2000元;三等1000元。

  A.新闻学

  1)牛静

  个人简历: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中心研究员。先后获得华中科技大学传播学硕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学位;曾在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访学。

  通讯邮箱:niujing2005@qq.com

  研究方向:媒体伦理、新媒体使用、传播规范、新闻改革

  2)唐海江

  个人简历: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长期扎根媒介史论基础领域,近年来以数字时代带来的文明转型为问题意识,积极引入媒介考古学,探索中国媒介研究的新体例和新路径。

  通讯邮箱:haijiang_tang@126.com

  研究方向:媒介与文明

  3)王溥

  个人简历:具有较丰富新闻实务经验,曾任《楚天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辑、《楚天金报》总编辑。主持多项省部级课题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新闻报道策划实务》《经济新闻的生命力》等著作。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内容生产、新闻报道策划、传媒经济。

  通讯邮箱:1255167229@qq.com

  研究方向:新闻内容生产、传媒经营管理

  4)张昆

  个人简历: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新闻传播学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新闻传播学组成员;2006-2010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

  通讯邮箱:zhangkun1962@163.com

  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史、政治传播学、高等教育学

  B.广播电视学

  1)郭小平

  个人简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长期聚焦风险传播、新媒体与社会治理、视听传播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4项(含重大、重点、后期与青年项目各1项),主持教育部、广电总局、团中央、湖北省社科基金共5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工程”(理论研究界别);兼任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021.12-);挂职湖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电视频道总监助理(2011.9-2012.9);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青年访问学者(2011年)。

  通讯邮箱:guobagb@163.com

  研究方向:风险传播、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人工智能与新媒体、应急传播与社会治理

  2)何志武

  个人简历: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法学(政治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文学(新闻学)博士。曾于1993-2001年间任长江日报社记者。

  通讯邮箱:hezhiwu2001@sina.com

  研究方向:视听传播、政治传播、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新闻传播教

  C.广告学

  1)陈薇

  个人简历:传播学博士、新闻学博士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前沿青年团队支持计划”成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新闻界》《传播与社会学刊》《新闻与传播评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评审专家。

  通讯邮箱:carolchenwei@126.com

  研究方向: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国家传播战略

  2)陈先红

  个人简历: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硕士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原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访问学者;2004年4月-10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4月-5月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访问学者。

  通讯邮箱:chenxianhong@hust.edu.cn

  研究方向: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国家叙事与国际传播;新媒体与品牌传播

  3)李华君

  个人简历:1982年生于安徽省阜阳市,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工作至今。2016年赴中央党校参加“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2021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湖北省优秀社科青年人才”,2023年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名师”。

  通讯邮箱:lihuajun777@sina.com;lihuajun@hust.edu.cn

  研究方向:品牌与公关、传媒经济、战略传播、智能传播

  D.传播学

  1)李卫东

  个人简历:工学学士、管理学硕士、管理学博士、传播学博士后,先后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动力系(本科)、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国家认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专业“系统分析师”(高级工程师级,国家人社部和工信部联合认证)。现为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传播学系教授(科研岗)、博士生导师,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

  通讯邮箱:liweidong_hust@163.com

  研究方向:云传播和万物互联网管理、智能新媒体和国家传播战略、数字治理与信息资源管理

  2)张明新

  个人简历:院长,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攻读并获得工学学士、管理学学士、文学硕士(传播学),文学博士(新闻学)学位。曾在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4-2007)、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7-2012)任教。历任助教(2004)、讲师(2006)、副教授(2009)、教授(2014)。曾在香港城市大学英文与传播系访问(2008年)。

  通讯邮箱:mingxinzhang@hust.edu.cn

  研究方向:政治传播与国家传播战略、新媒体的采用与效果、智能传播的理论与实践

  3)钟瑛

  个人简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睛彩视讯新媒体联合实验室主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舆情数据研究院特聘专家。

  通讯邮箱:yzhong310@126.com

  研究方向:网络传播管理、新媒体社会责任、新媒体创新研究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2023 年学术学位博士“申请-考核”制招考说明】

  1.华中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211 工程”重点建设和“985 工程”建设高校之一;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A 类高校之一。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学科点始建于 1983年并于 1998 年正式成立学院,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五个本科专业。学科点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与博士点、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设 5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包括新闻传播学学科目录内 4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新闻学、广播电视与数字媒体、传播学、广告与媒介经济)与新闻传播学学科目录外自设的 1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公共关系学)。

  新闻学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业务、媒介经营管理、媒介与社会等。

  广播电视与数字媒体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为:视听传播理论、视听新媒体、智能传播、视听艺术、视听文化等。

  传播学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健康与环境传播、政治传播、传播与社会、跨文化传播等。

  广告与媒介经济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为:广告与品牌传播、整合营销与传播、媒介经营管理等。

  公共关系学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战略传播与危机公关研究、新媒体公关研究、国家叙事与创意传播等。在国内同类学科中,本学科点的优势是:

  ★学术队伍:有一支以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长江学者、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等为代表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科研团队;近年来,中青年学术骨干成长迅速。

  ★学科基地:学院拥有现代化、融合型“全媒体与智能传播实验中心”,“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实验室”(培育)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全国仅 2 家),为高级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平台支撑。

  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的多学科资源优势,建设了湖北省重点文科研究基地“媒介科技与传播发展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与湖北广电总台共建“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研究院”、与中国外文局共建“中国故事创意传播研究院”等。

  ★学术地位:在 2017 年教育部公布的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新闻传播学位列 A 档,并列全国第三。

  ★学术特色:从 90 年代的“走新闻传播科技与新闻传播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实行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大跨度交叉”,到现在突出“面向未来、学科融合、主流意识、国际视野”的办学思路,具有鲜明的华中大特色,在新闻教育界、学界独树一帜。

  ★学术交流:学院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学院师资队伍网站链接:http://sjic.hust.edu.cn/szdw1.htm。新闻传播学已通过硕博连读考核 7 人,拟招收申请考核的计划比例约占总指标的 50%(计划数以实际下达为准)。

  申请条件:

  1. 符合我校博士生招生简章规定的报考条件;

  2. 英语水平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成绩达到 425 分及以 上 ( 须 提 供 成 绩 证 书 及 中 国 教 育 考 试 网http://cjcx.neea.edu.cn/查询成绩的截图)。涉及其他语种的,以国内相应语种六级或专业四级成绩合格为参考;

  (2)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合格;

  (3)TOEFL 成绩(iBT)达到 90 分及以上;或 IELTS 成绩达到 6 分及以上;或 GRE 成绩达到 300 分及以上;或GMAT 成绩达到 650 分及以上。

  (4)本科或硕士阶段获外语专业的学位证书或毕业证书;

  (5)在国(境)外有 1 年以上(含 1 年)全日制学习或研究经历(英语为当地主要日用语言和授课语言),须提供国外学习经历的证明、学历学位证书或成绩单。

  3. 具有良好的学术科研能力,提供一篇代表性学术论文(不限是否发表)。

  4. 至少有 2 位专家推荐。推荐专家信息由考生在报名系统中提供,必须提供准确的邮箱地址和手机联系方式。推荐人一般为考生的硕士生导师、1 位与新闻传播学科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提交材料清单:

  (1)《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模板可参见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本科、硕士阶段研究生学业成绩单(须加盖学校教务或人事档案部门公章)。

  (3)硕士学位论文(往届生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或研究工作进展报告(应届生提交)。如涉密工作必须事先进行脱密处理。

  (4)具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如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成果仅限考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在读期间导师为第一作者,考生为第二作者)。

  (5)提供 2 名推荐专家的基本信息和有效联系方式。一般为考生的硕士导师、1 位与新闻传播学科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系统将向推荐专家发送邮件和短信,由专家在线反馈推荐意见。

  (6)各类外语水平证书或证明材料。如申请免考,请务必在系统中选择,并提交有效证明材料。注: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除证书外,还须提供中国教育考试网(http://cjcx.neea.edu.cn)查询结果截图。

  材料提交方式:

  考生申请材料提交及缴费务必在2023年3月7日17:00前在我校博士“申请-考核”报名系统完成。

  学院将对申请材料符合报考说明要求的情况进行初审并反馈意见。已在3月7日前完成材料提交及缴费的考生可根据反馈意见修改或补充材料,截止时间为3月10日17:00前(包括推荐人在系统提交推荐意见)。系统关闭后不再接收补充材料。

  

  1、需要有较为有竞争力的学术成果,虽然在招生简章中有的年份不要求有发表论文,但实际上会成为材料打分的一个参考,大家备考时务必重视成果的积累;

  2、提前联系导师,确定科研计划,科研计划是复试面试提问的重要内容,对科研计划中的综述类内容,需要熟悉,并且对用到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设计要非常有把握,才能够在复试中从容面对;

  3、代表性成果(不限是否发表)需要和科研计划一样精心打磨,需要以核心或者C刊的水平和格式去要求自己,代表性成果也尽量和报考导师的研究方向吻合或者相近;

  4、华科有教育背景打分,因此教育背景一般的同学可以在科研成果上下功夫,也可以弥补这部分的差距。

  

  

上一篇:跨越山海奔共富——广州·安顺东西部协作高质量推进综述
下一篇:重要提醒!事关校外培训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