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阅读理解拓展特训(一)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7-26
手机版

  暑假阅读理解拓展特训(一)-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阅读回答各小题。

  范仲淹故事三则

  范仲淹在邹平县长白山醴泉寺读书的时候,生活非常艰苦。他熬上一盆稀粥,经过一个晚上的凝固,第二天就划成四块,这便是“划粥”,早晚各取两块食用。佐餐的菜蔬就是自然生长的野菜。他把野菜弄碎,拌上油盐就餐,这便是“断齑”。醴泉寺读书三年,范仲淹就这样过着“划粥断齑”的清苦生活,划粥断齑成语故事就是由范仲淹而来。

  可是,范仲淹从来没有为吃饭这个问题而分心,反而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刻苦。他为自己制订了严密的学习计划,每天不完成计划决不睡觉。在严寒的冬夜里,每当他学习感到彼倦时,他就用冷水洗险,提提精神,学习环境虽然这样艰苦,可是范仲淹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范仲淹就这样凭着一股坚定的信念,十几年如一日,勤奋学习。后来,终于取得成就,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宝元元年至庆历三年(1038年﹣1043年)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经略西线边防,改革军事制度、调整战略部署,构筑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坚固防御体系,西北战线固若金汤,夏人不敢犯。西北边陲谣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羌人称范仲淹为“龙图老子”;夏人称其为“小范老子”,认为“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在西北戍边期间,范仲淹写下了一系列的《渔家傲》词,气势悲壮苍凉,意境雄健刚烈,开启了豪放派宋词的先河。如《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公元1014年,真宗皇帝路过应天府,全城都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去看皇帝。书院的师生也都放下书本,跑去观看。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一位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哪,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继续读书。第二年,他取得了殿试的资格,到宫廷朝见皇帝,并参加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范仲淹从政以后,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兴国利民的革新措施,以施展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后人曾用范仲淹为前贤题写的词句来赞颂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在宋代,“文正”这个谥号是授予文官的最高等级,整个宋代得到这个称号的寥寥几人。据说,范仲淹是宋朝第一个得到这个谥号的人。

  (1)读上面的故事,恭敬地摘抄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

  (2)默读上面故事中的《渔家傲?秋思》,放学后查找此词,朗读背诵。

  (3)评价人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能说清楚,古人选择用谥号对历史人物进行概括。结合上面故事,请你写出范仲淹的谥号是最高等级“文正”的理由。

  (4)假如你是范仲淹纪念馆的讲解员,请你选用下面的成语和名言讲述上面三则故事,你会用在讲述时的哪些地方?至少选2个成语、1句名言。

  成语:出身寒门 寒窗苦读 神机妙算 学富五车 凛然大节 忧国忧民

  名言: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欧阳修

  (5)给三则故事分别命恰当的小标题:   、   、   。

  2.阅读理解。

  刘禹锡写《陋室铭》的故事

  ??①刘禹锡博学多才,是唐代的大诗人,哲学家。他的诗词豪迈旷远,人们称他“诗豪”。刘禹锡为人正直,在朝内反对宦官的腐败和藩镇的割据势力,后因参与“永贞革新”,被一贬再贬,逐出洛阳。

  ??②在被贬至安徽省和州时,刘禹锡应在县衙内住三间三厦的屋子。但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眼”,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将刘禹锡安排到城南临江的三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他环视住地,便提笔写了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信手贴在门上。知县却认为他因被贬到和州县而不服气。为了给刘禹锡个教训,又把他的住所迁到较远的城北门,并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③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逆境使诗人的灵魂更加高洁。这时他写成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此短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又发人深思。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会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铭文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博大胸怀、高尚情操及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刘禹锡的《陋室铭》代代相传,流芳百世,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

  (1)在你不理解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①“逆境使诗人的灵魂更加高洁”中的“逆境”指的是:   。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意思是:   。

  (3)请你用简短的话复述这个故事。(不超过30个字)

  (4)根据本文内容,下列对刘禹锡的精神内涵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博学多才,品德高尚

  B.胸怀博大,安贫乐道

  C.坚持不懈,甘于奉献

  D.为人正直,能屈能伸

  (5)读了本文,你一定会对刘禹锡有所了解,请你为刘禹锡制作一张名片吧。

  

  3.阅读理解。

  盲道

  ??周末,带女儿出去逛街,阳光很好,所以人特别多。

  ??走在人行道上,忽然女儿脚下踉跄了一下,我忙拉住她,她低头看了看,问:“爸爸,这窄窄的一条带有条纹的路是什么呀?”我也低头看了一眼,说:“这是盲人走的路,上面有凹凸不平的条纹,盲人走在上面就不会改变方向,不会撞到人或什么东西!”女儿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脚步渐渐偏离了盲道。走了一会儿,她皱着眉又问我:“爸爸,盲道允许正常人行走吗?”我说:“盲道是给盲人准备的,一般正常人是不在上面行走的,再说上面也不平,走起来不舒服。”女儿忽然挣脱开我的手,跑到盲道那里,拦住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问□阿姨□你知道你脚下是盲道吗□就是盲人走的路□那女人愣了一下,脸红了红,冲女儿笑笑,离开盲道,大步消失在人群中。女儿接着又拦住了几个中学生,问:“哥哥们,你们知道这是盲道吗?”那几个学生怔了怔,没有理会女儿,打闹着在盲道上跑远。

  ??我没有阻止女儿,女儿又问了几个人之后回到我身边,我安慰她说:“没事,现在也没有盲人走路!”女儿摇摇头,说:“就是给盲人准备的嘛!大家都上去走,盲人出来了,该走哪里呢?”想到刚才我也心安理得地走在盲道上,脸忽然就发起烧来。女儿默默地和我走着,脸上似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沉重。看着那条盲道湮没在许多人的脚下,我的心里也是无由地感慨。在人们的心中如果没有留出一条盲道,这世上就算修有千万条盲道又有什么用呢?

  (1)在文中□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宽慰——

  高低不平——

  (3)“女儿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联系上下文,你认为女儿心里所思的是什么?

  (4)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在人们的心中如果没有留出一条盲道,这世上就算修有千万条盲道又有什么用呢?

  ①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②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请围绕短文提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并作出回答。

  问题:

  回答:

  4.阅读。

  《观潮》片段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选文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从    、再近些、   等词语中 可以看出来。

  (2)选文主要从    和    两个方面描写了潮水。(填序号)

  ①味道

  ②声音

  ③样子

  (3)读句子“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想一想,选文中与“犹如”意思相近的两个词语是    、   。

  (4)下面最能描绘出选文中的壮观景象的诗句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解答】(1)考查摘抄文中的重点句子。通读短文,按题目要求可摘抄如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考查朗读背诵文中的《渔家傲?秋思》。本题是课后练习,做好此题,可从文中抄写《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然后在熟读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评价人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能说清楚,古人选择用谥号对历史人物进行概括。通读短文可知,范仲淹的谥号是最高等级“文正”,他获得这个谥号的理由是:由于他勤奋好学,取得了殿试的资格,到宫廷朝见皇帝,并参加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因此,他是第一个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文中讲述了范仲淹的三则故事。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个故事。第三自然段是第二个故事。第四自然段是第三个故事。结合文中给出的成语和名言,假如我是范仲淹纪念馆的讲解员,我会在讲述第一个故事,即范仲淹在长白山醴泉寺读书的时候时,用上成语“出身寒门”“寒窗苦读”。再讲第三个故事,即范仲淹是宋朝第一个得到这个谥号的人时,可用名言“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5)考查给文中的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通读短文可知,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他刻苦读书,因此可拟定小标题“寒窗苦读”。第三自然段是第二个故事,主要讲了他由于苦读,很有学问,他开启了豪放派宋词的先河,因此可拟定小标题“学富五车”。第四自然段是第三个故事,主要讲了他学问高深,取得了殿试的资格,到宫廷朝见皇帝,并参加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是获得谥号“文正”的第一个人,因此可拟定小标题“凛然大节”。

  故答案为: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从文中抄写《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然后在熟读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由于他勤奋好学,取得了殿试的资格,到宫廷朝见皇帝,并参加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因此,他是第一个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

  (4)讲范仲淹在长白山醴泉寺读书的时候,可用成语“出身寒门”“寒窗苦读”。在讲范仲淹是宋朝第一个得到这个谥号的人时,可用名言“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5)寒窗苦读 学富五车 凛然大节。

  2.【解答】(1)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题干要求给“不理解或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我们需要先将文章通读一遍,在感觉不理解的位置写出自己的问题,或者觉得那句话比较有意义,给了自己某些启发的地方,写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2)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上文可知:①“逆境使诗人的灵魂更加高洁。”中的“逆境”指的是:刘禹锡被贬之后还受到知县的排挤,不得不住在破旧的小屋里。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思是: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阅读短文可知,主要讲了刘禹锡被贬后,住的房子很简陋,但他写出了流芳百世的《陋室铭》。

  (4)考查对人物的正确评价,联系全文可知“C.坚持不懈,甘于奉献”这不是刘禹锡的精神内涵,其他几项都是刘禹锡精神内涵理解体现,故选C。

  (5)考查读文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人物简介:刘禹锡博学多才,是唐代的大诗人、哲学家。他的诗词豪迈旷远,人称他为“诗豪”。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故答案为:

  (1)为什么正直的人会被贬呢?刘禹锡才华横溢,却一再被贬,但他仍然保持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这种乐观的心态值得我们学习。

  (2)①刘禹锡被贬之后还受到知县的排挤,不得不住在破旧的小屋里 ②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3)刘禹锡被贬后,住的房子很简陋,但他写出了流芳百世的《陋室铭》。

  (4)C;

  (5)刘禹锡博学多才,是唐代的大诗人、哲学家。他的诗词豪迈旷远,人们称他“诗豪”。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解答】(1)考查加标点符号。需要先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对号入座。从“问”字可以看出,后面的内容是跟说的话有关,故“问”字后面加冒号和前引号。“阿姨”后面话语为结束,要加逗号。“你知道你脚下是盲道吗”这句话是一个问题,后面加问号。“就是盲人走的路”一句话结束后面加句号和后引号。

  (2)考查近义词。“宽慰”的意思是宽解安慰,在文中的近义词是“安慰”。“高低不平”的意思是路面高低不平,险峻难走。在文中的近义词是“凹凸不平”。

  (3)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从文中找到题目中的这个句子,联系前后句理解,写出答案即可。如:她觉得父亲不应该带着自己走在盲道上,这样会阻碍盲人走路会让盲人变得没有安全感,我们无论何时都不应该走盲道的。

  (4)①考查句式转换。“在人们的心中如果没有留出一条盲道,这世上就算修有千万条盲道又有什么用呢?”是反问句,用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看法,即可改为:在人们的心中如果没有留出一条盲道,这世上就算修有千万条盲道也没有什么用。

  ②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人们没有树立正确的意识,即使路上有千万条盲道也等于形同虚设,我们应该自觉遵守不占盲道的规定。

  (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短文,结合自己的感悟,提出问题,合理即可。如:问题:女儿的脸上为什么会“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沉重”?回答:因为很多人对盲道缺乏认识,即使知道这是盲道还是心安理得地走在上面。

  故答案为:

  (1)问:“阿姨,你知道你脚下是盲道吗?就是盲人走的路。”

  (2)安慰 凹凸不平;

  (3)她觉得父亲不应该带着自己走在盲道上,这样会阻碍盲人走路会让盲人变得没有安全感,我们无论何时都不应该走盲道的。

  (4)①在人们的心中如果没有留出一条盲道,这世上就算修有千万条盲道也没有什么用。

  ②如果人们没有树立正确的意识,即使路上有千万条盲道也等于形同虚设,我们应该自觉遵守不占盲道的规定。

  (5)女儿的脸上为什么会“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沉重”?因为很多人对盲道缺乏认识,即使知道这是盲道还是心安理得地走在上面。

  4.【解答】(1)考查了写作顺序。阅读文段内容可知,从“远处、再近些、越来越近”等词语可知,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

  (2)考查了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这段话从潮水的形状和声音两方面描写了大潮来时的壮观场面。从“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写的是样子,而“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写的是声音。

  (3)考查了近义词的辨析。题目要求从选文中找出“犹如”的近义词,“犹如”的意思是好似;有些像;仿佛。文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好像、如同。

  (4)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阅读诗句内容可知,最能描绘出选文中的壮观景象的诗句是“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诗句意思是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故选B。

  故答案为:

  (1)由远及近 远处 越来越近;

  (2)②③;

  (3)好像 如同;

  (4)B。

  举报/反馈

上一篇:千余窗口人员参加「政务服务英语培训」,打造国际化服务环境
下一篇:“才”来上虞,马上服务!绍兴上虞向全国高校毕业生发出“青春之约”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