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网购演出票务亟待规范 视频直播平台投诉多发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8-18
手机版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热点问题主要涉及演出票务、视频直播等行业和领域。

  演唱会、音乐会、话剧等线下演出深受年轻消费者欢迎,年轻消费者普遍选择通过网上平台购买演出票务,网购演出票务行业投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退票难成行业普遍问题。平台以演唱会门票具有稀缺性、时效性等特点为由拒绝消费者退票要求。二是消费者网购演出门票遭遇“盲选”座位,部分演出场所不支持消费者购票时选座,到达现场才得知购买到的是存在视野盲区的“柱子票”“墙根票”,演唱会全程“只闻声不见人”。三是网购演出票务销售平台疑似“跳票”问题多发,有众多消费者反映购买演唱会门票票面演出时间与购买时选定日期不符。

  中消协认为,相关演出票务平台和主办方应该站在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提高其消费体验,比如在制定服务条款时,借鉴航空、铁路等其他服务行业的成熟做法,制定阶梯式退改规则,依据退票、改签时间不同实行阶梯化费率,基于公平原则合理制定退换票规则并向消费者公示,保证消费者在购票前充分知情和主动确认。如果推出“不退不换”的门票,应当同时推出可退换门票,并且设置合理价格供消费者自主选择和公平交易。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加强对演出票务市场的监管,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演出票务监管服务平台,实时监控演出票的来源和流向,推动演出票务交易公开透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直播带货、短视频带货近年来成为不少商家宣传和营销的渠道,该领域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短视频“低价引流”。部分经营者通过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超低价宣传广告,诱导消费者到店消费,随后以各种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并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等。二是直播间销售珠宝骗局屡现,如商家利用直播销售无法现场查看、消费者决策时间短等特点,刻意制造商品稀缺和抢购紧迫的氛围,诱导消费者陷入“赌石”骗局,上当者多为中老年人。三是直播间随意虚构、夸大商品原价,如商家事先在大型电商平台发布同款商品链接并标注超高价格,等待直播时比价,甚至有主播编造原价,制造商品“超值”的假象,欺诈消费者。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022年4月14日公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第十九条规定了经营者不得实施的价格欺诈行为,其中包括:通过虚假折价、减价或者价格比较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使用欺骗性、误导性的语言、文字、数字、图片或者视频等标示价格以及其他价格信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若经营者实施了上述行为,不仅要承担“退一赔三”的民事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中消协表示,建议相关部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网络技术,加强对直播带货、短视频平台商家的监督管理。有关平台也应当主动补齐在落实主体责任和对平台内商家约束管控方面的短板,不断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上一篇:“海港
下一篇:“甘快办”白银子站出新招,助力新生入学不动产登记信息网上查!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