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变了个人!“初二现象”引关注,老师:班里1/3有情绪波动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9-03
手机版

  当接到男生打来的电话,杭州第十三中学的资深班主任沈炜并不意外。几乎每个月,男生都会向她“求助”,有时候是倾诉,有时候是哭诉。14岁的他,正在经历成长中的一道重要关卡——在生理逐渐成熟和内心成长能力的匹配之间,极力寻找一种平衡。

  这样的孩子,并非个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长很感慨,进入初二,原本懂事听话的孩子,忽然变了一种性格;面对父母的要求,他们要么干脆不理,要么暴躁顶嘴,有时还会与家长“对着干”,很多时候,这样的变化还体现在成绩上。

  “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初二,进一步冲向学霸,退一步掉成学渣”……这些流传甚广的坊间传言,将“初二现象”推到了台前。

  

  为什么会存在“初二现象”?

  吴伯渠老师,来自杭州市行知中学,是杭州市拱墅区运河特级班主任、杭州市首届名班主任。从教近30年,初二阶段在他眼里,值得警惕。按照他的粗略统计,班级里三分之一的孩子,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情绪波动。有经验的老师,会及时发现一些苗头,“比如有的学生上课状态不好,废话变多了,作业完成没有以前认真,同学交往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矛盾,跟父母会有冲突……”

  杭州市大关中学左江湧老师也一直关注着“初二现象”,“有的学生一次考砸,就陷在坏情绪里走不出来;有的学生萌发了嫉妒心,不仅比成绩,还会比家境。这个阶段的学生心思多了,问题也多了。”

  还有老师透露,从初二开始,班里有两三个同学无法正常上学,多的有三四个。“初一有苗头,到了初二‘恶化’。”在中学老师们眼里,初二阶段是前期问题的积累暴发。

  在医院的心理科,感受更为明显。

  “这几年初中生来就诊的比例翻倍增长,多的时候占了门诊量的五分之一。”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苏衡医生告诉记者,“抑郁、焦虑比较多,甚至有的出现了厌学,严重的会有自残等过激行为。”

  所谓的“初二现象”,并非危言耸听,不少家长、孩子正在深受其扰。

  记者采访中发现,“初二现象”已经引起了学校、医院等部门的关注,并启动了相关干预措施。比如行知中学设有心理辅导站,为保护学生隐私,实行预约制,几乎每天都有学生来找老师谈心;比如,不少学校的心理老师、班主任会主动建议家长转变身份,从指挥者变成陪伴者,理解并尊重孩子的阶段变化;当孩子到医院就诊时,医院会提议家长同步接受心理干预,学习成为更合格的教育陪伴者。

  正在经历“初二现象”的孩子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这个阶段,或者即将进入青春期,在下面这两个由资深班主任讲述的案例中,也许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一只书包带出的矛盾

  从初二开始,有个男生经常会打电话来求助,他说爸爸连他洗澡时都不放过,一直唠叨,作业怎么没有订正?为什么不抓紧做功课?字为什么写这么差?有一次孩子给我打电话,哭了,因为爸爸让他写卷子时,妈妈喊他去吃饭。在饭桌上,爸爸开始数落,为什么卷子没有全部做好就来吃饭了?为这事,爸爸唠叨了他两天,父子俩也怄了两天气。”

  其实,男孩的爸爸很用心,只要是学校的任务,总是会积极配合落实;孩子的学习,也是他一手抓的,可以说是愿意为儿子做无限牺牲的那种家长。在爸爸的监督和保护下,男孩升入初中时,成绩名列前茅,但到了初二后,问题就显现了。

  有一次放学回家,男孩在教室里迟迟不走,一直在低头整理书包,一问才知道,爸爸要求他每天把作业都带回家检查,男孩不知道该带哪些回去,干脆全部收拾回去。我一拎,装满书的书包起码有20斤重,还有装不下的书放在了两个袋子里。男孩个子不高,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书包重量不应该超过体重的10%。把全部的书带回家,对于爸爸来说,负担也不小,检查作业弄到半夜,有时候还忘记把作业放回。我就和男孩的爸爸商量,买来一把秤,每天称好书包重量再带回去。

  

  不会收拾书包,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

  自理能力比较差,学习、生活都是一团乱,没有什么章法。这样的状态,让男孩的成绩优势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和家里的冲突越来越多,小时候可以一切听从父母,到了初二,男孩开始有自我意识的觉醒了,会嫌父母啰嗦,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几乎每个月都会打电话来求助,其实就是倾诉。

  男孩挺聪明的,只是一直被过度保护,心智不是很成熟。而爸爸的焦虑也传递给了孩子,导致男孩心态不好,以他的智商,中考上重高是没有问题的,最后结果却不理想。

  事后,爸爸透露,中考前,儿子不想待在家里,选择去外面的书店写作业。不想听到爸爸的啰嗦,所以最后高中也选择了一所离家非常远、要住校的普通学校。

  一部手机引发的冲突

  在新生家访时,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都和我一样,明确向家长们提出过这样的要求——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

  我们班曾有一名女生,性格活泼开朗,初一期末时,排名进步了上百名。爸爸一高兴,奖励了一部手机。那时他们都没想到,小小的手机,就像是一个潘多拉魔盒。暑假里,女生明目张胆地玩,上学后偷偷地玩,根本戒不掉。

  到了初二,家里常常因为女生玩手机而争吵,激烈时母女俩还动起了手。到了初二下学期,女生干脆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一个星期没去上学。

  

  沉迷于网络的日子,作息日夜颠倒,白天睡觉,半夜出来偷偷吃方便面。老师上门家访沟通,谈了一个多小时,女生被当场带回学校,情况好了一阵子。但赚了钱的爸爸,什么都想给女儿最好的,却不考虑是否合适。比如女儿想读国际学校,他就帮她申请上海的学校;为了考上好的国际高中,给她报名了培训机构,每月光学费就要7万元。然而背单词枯燥乏味,考取上海知名国际高中也并不容易。受挫后的女生心灰意冷,又重新玩起手机,彻底告别了校园。

  每天,父女俩的沟通,就是一个要钱,一个给钱。每次爸爸只给100元,用完了,女儿微信发来两个字——饭钱,爸爸再转她100元。

  为什么不多给?爸爸无奈:要是女儿不来要钱,他们之间的联系就断了。事到如今,爸爸总是感叹:“只要女儿肯出门,读职高也能接受。”

  为什么初二会成为“心理坎” ?这个难题,家长们怎么破?

  在老师和家长眼里,孩子成长、学习过程中,几乎称得上是“三年一道坎”,比如钱江晚报曾报道过的“三年级现象”,而初二这道坎,不仅是学习成绩的分水岭,更是能力培养的分水岭。

  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初二现象”的存在?老师和医生总结出了几个关键原因。

  学习难度提升

  漏洞呈现

  杭州市行知中学老师吴伯渠总结,之所以在初二爆发问题比较多,是因为初二的学习难度提升了。

  “从学科的知识内容上来讲,跟初一相比,初二难度增加,学习任务也增多,之前隐藏的漏洞就会显现。”吴老师表示,有些女孩子,抽象思维比较弱,科学、数学当中的难点很难攻克;而有些男孩子,不擅长记忆,基础没有打好,像英语单词记不住也会掉队。

  到了初二,科目涉及的内容也增加了。比如科学中,物理、化学的知识增加;道德与法治中,涵盖了历史、地理等相关内容。“有些孩子跟不上,逐渐失去信心。”

  

  来自杭州市大关中学的左江湧老师发现,很多小学时成绩不错的孩子,从初二开始,成绩一下子被拉开。“很多孩子小学是被动学习,靠家长抓,到了初中,家长的能力、精力都有限,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如果很弱,就会失去优势。”

  成绩,是影响亲子关系的一大因素。成绩下滑,孩子本身内心有落差,家长如果一味抱怨,更是加大了刺激。

  杭州市第十三中学老师沈炜对此也深有感触。“初二时,一方面是面对初三巨大的升学压力,一方面又是知识难点的增加,孩子承受的比较多。这时候家长只提期望和要求,没有给出方法和行动,停留在嘴巴上的啰嗦,只会让孩子越来越逃避。”

  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同步

  有个很形象的说法,初二是孩子必经的一段“心理断乳期”。

  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苏衡医生介绍,初中正值孩子的青春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控制能力的发育却并不同步。

  “身体逐渐成熟,但自我管理、掌控能力还是比较弱,跟着本能欲望走,容易失控。”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很多父母不重视、不理解,不能体察和适应这种改变,觉得孩子怎么突然不乖了,叛逆了,还是用压制的方法,越压制孩子越反抗。”

  这段特殊的时期到底有多长?苏衡说,并没有固定的期限。“从性发育开始进入青春期,何时结束要看孩子所处的环境。有些两三年就过去了,有些处理不好,延续到高中甚至大学都有可能。”

  对于孩子因为成长带来的这个改变,老师体会很深。吴伯渠老师说,有些孩子会很典型。尤其一些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男孩子,到了初二,上课时会觉得老师讲得不对,老师、家长讲的话听不进,逆反心理比较重。”而一些内向的女孩子,不大喜欢运动,出现抑郁情绪的占比更高。

  在虚拟世界寻找自信

  初二是学习能力的分水岭,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欠缺、没有特长的学生而言,他们也想找到一种途径,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比如社交、虚拟世界等,来寻找自我效能感。在日常接诊中,苏衡发现来就诊的孩子,有的已经手机成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缺少关爱,有的是寻求游戏的刺激,有的是学习不好想通过游戏找回自信。”

  作为一名班主任,沈炜老师一直跟家长强调,尽量不要给孩子使用手机。“初二的孩子,玩手机比小时候更熟练,会通过手机交友、玩游戏、看小说、追星……网络鱼龙混杂,他们又缺少辨别和自控的能力。”

  而这个阶段的孩子,也很容易受朋友、外界影响。吴伯渠说,如果刚好交往的朋友学习能力比较弱,信心又比较差的,孩子一不小心就会被影响到,“网络交友不慎,危害就更大了。”左江湧老师观察发现,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孩子,往往很难戒断。“家长根本管不住,那些无法正常来上学的孩子,三分之二是因为玩手机入迷,日夜颠倒。”

  家庭教育指导缺位

  不少资深班主任发现,初二特别叛逆的孩子,往往家庭教育是有问题的。

  “之前遇到过一位有自残行为的女生,不是真的想自杀,而是觉得这样做很刺激。”吴伯渠老师说:“女生挺活泼开朗的,平时也很爱表现,自我评价也比较高,但实际能力一般。”到了初二,学业压力比较大,弱项科学只能考个及格分,她就跨不过这道坎了。

  而女生的父母,并没有觉察到孩子的变化。他们都是在杭的外来务工人员,妈妈对她要求很高,爸爸几乎没有要求。“父母没有统一好教育口径,孩子是很会看脸色的,慢慢就走偏了。”

  吴伯渠理解家长,尤其是外来务工的人员,在城市生活压力很大,管教子女的时间相对较少,也不太会和孩子沟通。家长认为,自己辛辛苦苦都是为了孩子;孩子觉得,自己不被家长理解也很苦恼。成年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孩子就容易钻牛角尖。

  深一度:面对“初二现象”

  家长要学会当军师

  一边是自我觉醒的孩子,一边是放心不下的家长,曾经的母慈子孝变成了“相爱相杀”。面对特殊时期的孩子,我们可以怎么做?老师们在教学中也有一些自己的心得。

  “家长要放平心态,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沈炜老师说,“孩子的选择其实有很多,适合他们的才是最好的,家长不要给孩子局限,更不要传递焦虑的情绪。”

  

  很多老师还提到了一点,家长看待孩子,往往只看成绩。“我就遇到一个男孩子,成绩不错,考优高肯定没问题,但中考填志愿时,他选择了职高,因为动手能力很强。”吴伯渠老师一直追踪男孩的发展,“他学了西点专业,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现在很优秀。”他也碰到过自己想学美术但父母反对,导致孩子厌学,“后来重新让孩子学美术,最后考上了大学,如今成了一名小学老师。”

  老师们都强调,对孩子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能只以学习成绩为唯一目标,兴趣爱好、特长等,都应该综合考虑。

  如果家长不懂得如何应对,那就一定要和老师沟通交流。

  很多让家长头疼的问题,可能在老师眼里是小问题,也能给出有效的方法。所谓术业有专攻。最重要的是,家长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反馈,比如玩手机、沉迷小说,如果一开始就积极介入干预,比拖到后期效果好很多。

  当孩子出现问题后,也不应该讳疾忌医。

  “如果是初中生,我们以心理干预为主,并且建议养育者也一起参与治疗。”苏衡说,孩子有问题,养育者也要改变教育沟通的方式方法,“和孩子相处,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孩子成为一只雄鹰,有独立翱翔的能力,而不是养育金丝雀或者宠物。”

  “初中阶段正是孩子形成独立意识的时候,家长要尊重他们意识的萌芽,从一个指挥者转化为陪伴者和建议者,从指令者变成建议者,学会做军师,而不是主公。”苏衡说,“有时候,家长心要狠一点,不要怕孩子吃苦受累,更不要怕他掉到坑里。有些风雨和苦难是要孩子自己去经历,才会有抗压能力,才能茁壮成长。”

  成绩退步了,爱打扮了,

  半夜偷偷看小说……

  初二生家长要学会尊重引导

  1

  孩子的小情绪

  Q:

  我兴趣爱好挺多的,手工、阅读……但马上要读初二了,学业越来越紧张,这些爱好还能保持吗?

  A:

  不可否认,初二是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各学科难度会加大,但只要方法得当,一定能平衡好兴趣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首先,你可以和父母真诚沟通,树立规则意识,传达“学习为主,兴趣爱好为辅”的主次观念,得到爸妈的尊重和支持。

  其次,你要提高效率,科学安排时间。只有学习效率提高了,才有时间兼顾兴趣,可以和爸妈一起分析现阶段的学习任务,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制订一份下阶段的时间规划表。

  最后,学习的时候要认真投入,集中精力去学,等到一周计划完成后,可以适当地在周末分出时间发展兴趣爱好。

  Q:

  每次和爸妈交流,他们只会重复唠叨,自己为我付出很多,让我要好好学习,道理我都懂,但不是我不想好好学习,而确实有时候感觉力不从心。

  A:

  爸妈虽然话多了点,但有些话是出于生活经验和对你的关心,希望能帮你做出正确的决定,少走一些弯路。我们要学会倾听、尊重家长、互相理解,如果他们说的是片面或者不正确的,可以试着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流。

  我们不能总想着结果,应该享受尝试实现当前小目标的过程。学习之余可以做一些让人放松的运动;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难题时,可以选择暂时性放弃;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要过于急躁;合理安排学习计划,确保足够的睡眠。

  Q:

  我性格比较内向,只有一个比较要好的同班同学,但她学习成绩一般。妈妈说马上要读初二了,不让我跟她一起玩,怕影响我,我该怎么办呢?

  A:

  首先,让妈妈理解交友的重要性。人是有社会属性的,决定了人需要在群体中交往,习得相应的社会品性。如果一味关注学习成绩,忽视完整人格的培养,不仅会造成应对社会风险能力的下降,还会引发行为偏差和心理问题,破坏亲子关系的和谐。

  其次,和妈妈讲讲朋友的优点。能成为你的好朋友,她身上一定有你欣赏的闪光点,她比较开朗,而你又恰好比较内向,性格互补性强。

  最后,和妈妈签订“交友公约”,保证不影响成绩。为了遵守“公约”,你要更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妈妈见证了你的进步,会大力支持你“跟她一起玩”。

  Q:

  我初一成绩挺好的,但初二期末考试明显退步了,我很受挫,提不起劲。都说初二可能是成绩转折点,难道我就真的转折了?

  A:

  一次小小的测试,只是在考验你有没承担起重任的勇气和毅力。

  首先,找出退步的原因。学习状态如何?有没玩电子产品?生活习惯有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学习方法是否有问题?

  其次,分析试卷,认真查找失分原因,从根本上杜绝错题再次出现,可以把错题集中到错题本上,反复做三遍。

  最后,借助周围资源,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不懂的题目多问。

  失败的经验比成功的喜悦更加珍贵。只要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困难,善于选择学习方法,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就能不断进步,取得好成绩。

  2

  家长的小烦恼

  Q:

  我们一开口让女儿好好学习,她就把自己关进房间里。而且最近我发现她经常半夜里偷偷起床看小说,马上就读初三了,真的很着急啊。

  A:

  首先,心平气和地找女儿谈心、沟通,了解半夜看小说的真实原因。如果是因为睡不着,有必要可以去医院就诊;如果是因为学习压力大,要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比如谈心、跑步等。

  其次,了解小说内容。不能武断地认为孩子半夜看小说就是不爱学习的表现。

  再次,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家长要通过引导,让女儿意识到在半夜这个时间点看小说是不合适的。

  最后,赋能女儿。不要一开口就是“好好学习”,可以聊聊感兴趣的话题来减轻女儿的学习压力。

  Q:

  儿子从小都是由我负责学习生活,这个初二暑假,我本来想带他出去旅游,结果他说约了同学一起去,我很不放心,该放手让他一个人去旅游吗?

  A:

  该不该放手让孩子和同学一起去旅游,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目的地、旅游计划、孩子的成熟度和监管情况等。最好的方式是科学地参与到孩子旅游计划中来,让他更好地成长。

  妈妈可以表示赞同孩子的决定,但有几个小要求希望孩子可以做到:

  要有详尽的旅游计划,妈妈可以一起参考,针对安全漏洞提出完善措施;每到一处新地方,需要拍几张照片,让妈妈能关注到所处的环境;需佩戴电话手表,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和孩子约定,多少时间内没有接电话也没有回电话,妈妈将给同伴打电话,以确保安全;妈妈会在必要时和同伴家长取得联系,互通有无,扩大信息来源。

  Q:

  暑假给了女儿手机,我发现她跟一个男同学聊得火热,人也变得爱打扮了。虽然两人没有出格的话语和行为,我们很担心她早恋,影响初三学习,该怎么跟女儿沟通?

  A:

  首先,要肯定女儿。性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是进入青春期的两大显著特点,女儿和男同学手机聊得火热也是情理之中。作为父母要肯定、呵护女儿,恭喜女儿已经开始“长大”;“两人没有出格的话语和行为”,表明女儿学会了正视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真实情感也是有分寸的。

  其次,要悦纳女儿。女儿变得爱打扮,是青春期自信的表现,也表明女儿内心期待他人关注、认可、赞许。自信对今后成长非常重要。

  最后,要引导女儿。开诚布公地告诉她,初三是关键期,如果真的对这位男同学有好感,可以和他相约一起努力学习。让女儿明白,只有在合适的时间和恰当的方式,才能用青春的心弦弹奏出值得被肯定的旋律。

  Q:

  儿子从小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初二这个暑假爷爷奶奶回老家了,儿子跟我们单独相处,摩擦很多,无论我们说什么,他都要顶嘴。

  A:

  作为家长,要反思我们是否过于唠叨,说道理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孩子变得更好。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时,要平稳情绪,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如果孩子说的正确,不要为了家长的面子去否定他;如果说的不对,我们要引导孩子动脑,自己发现问题所在。

  教育孩子不能过于唠叨,不要把不满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可以就事论事地指出错误,切记不翻旧账,不和别人对比。

  家长还应该有原则,事先与孩子制定规则,奖罚分明,引导孩子遵守规则。

  孩子长期没和家长在一起,他们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所以家长必须耐心帮他们纠正。

  特别感谢

  杭州市第十三中学  沈 炜

  杭州市行知中学   吴伯渠

  杭州市大关中学   左江湧

  杭州市行知中学   卢雪丹

  杭州市文晖中学   夏哲彬

  浙江省杭州康桥中学 刘万芳

  来源: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 朱丽珍、升学宝

  举报/反馈

上一篇:应急演练进网格 防范未“燃”保平安
下一篇:食堂好吃不贵,满意度位居全国高校前二十!揭秘北京联合大学真实生活条件!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