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9-03
手机版

  原标题: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要在充分认识和把握“两个结合”的基础上,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高校具有集中、系统、持续的教学优势,是面向青年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要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研究,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进“两个结合”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推动理论研究成果向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转化。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青年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厚的民族精神、传统美德和道德理念的研究,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既回答“是什么”,更揭示“为什么”“怎么办”,澄清模糊认识、解开思想疙瘩,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抽象深刻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案例、直观可见的数据、引人深思的故事,转化为青年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校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建立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引导广大教师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始终践行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师要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路径探究和典型经验总结,持续有效破解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推进理论研究走向深入、实践应用取得实效。要全面落实教师立德树人职责,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高校要抓住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引导其树立观察和把握事物的正确立场观点方法。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宣讲活动,讲好经典红色故事,讲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讲好新时代的故事,引导他们涵养道德情操、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立足时代需求、紧贴学生特点,依托数字技术和融媒体传播手段,生动形象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视、听、触一体化的体验模式,让学生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要引导青年学生在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科学研究能力的同时,注重夯实修身立命的价值理念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立志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融入社会大课堂

  抓好青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停留在书本上、止步于教室里,要注重从社会大课堂中汲取养分和动力。构建学校与社会同频共振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资源,利用志愿服务、讨论交流等形式,让青年学生感同身受、见贤思齐。发挥劳动教育对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国画技法、文艺作品创作等公益活动,依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青年学生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的个性,发挥中国好人、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等先进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榜样人物的故事和身边人的事迹引导青年学生把敬仰和感动转化为立志报国的实际行动。

  (杨海文,作者系南方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来源:南方日报

  举报/反馈

上一篇:财政部:引导企业主动加强数据资源相关信息披露
下一篇: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大族服务站在路上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