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学院:大数据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浪潮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9-15
手机版

  高校应在大数据技术的引领下,创新性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保定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俞淼、杨伦两位教师在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保定学院科研培育基金项目〔2022QR04〕),的过程中发现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理念、方式和内容,为其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启迪新思维:大数据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创新

  首先,具备数据理念,让数据成为了解学生动态的透视镜。通过深入挖掘数据,发现学生在思想政治素养形成过程中存在的共性特点与差异、探究各影响因素间的联系,揭示出隐含在背后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其次,具备人文视角,让数据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推动器。在深入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以人本的视角审视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揭示学生情感背后的需求,绘制出更为完整、深刻的学生思想图谱,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温情和深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数据的采集、研判和运用中,应持有审慎和批判态度,不断追问数据内在意义,发挥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工作场域和教育对象,借助数据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审视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效果和方法,找到不足之处并寻求改进。

  开拓新途径:大数据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方式创新

  依托海量数据,构建育人平台。数据育人平台为学生量身定制内容和任务,使思想政治育人元素如同滴水般精准地滋润学生心田。同时,学生可以随时在平台中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和指导,在情感上建立起师生间的联系。

  基于数据共享,搭建教研平台。教研平台不仅是一个信息传递的工具,更为教师提供一个广泛互动和协作的空间。基于此空间,教师能够分享典型案例、探讨教学方法,汲取优秀教育经验、传播优质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此外,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平台能够根据每位教师的兴趣、特长和需求,智能地推送相关的教育资源和研究成果,有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效果。

  生态协同圈指在特定领域内,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通过共识、共享、共情,形成一个有机互补、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借助数据分析,准确演绎学生的成长轨迹、价值观演变情况,进而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举措。

  家庭是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萌芽的孕育场。通过数据共享分析学生居家行为及情感态度,呈现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思想动态。高校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滋养场。学校设置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师资团队,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社会是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践行的演练场。旨在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行动中,从而检验其在社会环境中的表现。通过数据洞察学生在社会中的参与程度和投入度,审视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思想发展。

  激活新素材:大数据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创新

  大数据技术在教师挖掘教学主题方面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在教育领域,大数据的应用为深入挖掘教学主题带来了崭新的机遇。通过大数据技术紧扣学生关注点,在教学内容中有针对性地拓展相关知识,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贴近学生现实生活;通过数据分析,捕捉学生兴趣点,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将广受欢迎的学习素材和育人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实现育人目标;根据数据走向,聚焦学生学习重难点,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疑惑,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重难点,准备相关知识点和解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深度。

  大数据技术整合多维度学科领域,绘制全面的知识图谱,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大数据能汇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的数据和信息,构建跨学科交叉、综合视野知识图谱,图谱中每个知识节点与其他节点相互连接,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通过数量、规模、速度、比较等多个维度的分析,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全面地呈现知识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趋势。这种体系化、综合性的分析有助于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发现不同领域中的优势资源和前沿动态,从而构建起一个更具前瞻性的知识谱系。(俞淼、杨伦)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教育行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上一篇:雅思写作怎么考到5分
下一篇:罕见!中融信托大股东,主动申请退市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