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出炉 附10大创新点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2-12-01
手机版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已落下帷幕,此轮评估标准较以往有所调整和改进。

  (来源:unsplash网)

  刚刚,备受瞩目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由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信公众号“微言教育”正式公布。

  “微言教育”透露,第四轮学科评估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不含军事学门类等16个学科),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选(比第三轮增长76%)。全国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有94%申请参评。

  与以往学科评估不同,本轮学科评估首次采用“分档”方式公布评估结果,不公布得分、不公布名次,不强调单位间精细分数差异和名次前后,而是按照“精准计算、分档呈现”的原则,根据“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为9档公布。

  本轮评估还首次立足学科评估关键指标,分析展示我国学科建设主要成就,并向参评高校提供“学科优秀率”(即A类学科占全校博士硕士授权学科数的比例)。

  哲 学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法 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学

  心理学

  体育学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考古学

  中国史

  世界史

  数 学

  物理学

  化 学

  天文学

  地理学

  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质学

  生物学

  系统科学

  科学技术史

  生态学

  统计学

  力 学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冶金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电气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建筑学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矿业工程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纺织科学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核科学与技术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城乡规划学

  风景园林学

  软件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作物学

  园艺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

  植物保护

  畜牧学

  兽医学

  林学

  水产

  草 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药 学

  中药学

  护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艺术学理论

  音乐与舞蹈学

  戏剧与影视学

  美术学

  设计学

  本轮学科评估体系框架保持“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等4个一级指标基本框架不变,同时根据国内国际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及时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读EDU编辑部归纳了本轮评估的10大创新之处:

  第一,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

  本轮评估将人才培养质量放在指标体系的首位,首次提出“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三维评价模式,创建“中国标准”。

  按照这一评价模式,本轮评估不仅将创新创业成果纳入在校生质量考察指标,还要开展毕业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从学生角度考察导师的教学指导质量,同时跟踪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质量,将学科建设质量评价的话语权扩展到教师和教育系统以外,关注高校培养学生的社会认可度和学用契合度。

  第二,把建设成效作为重点。

  “过去我们比较注重量化地去数学校有多少基地、中心、平台,在征求意见的时候大家对这个就提出了一些质疑,单纯以这个作为依据的话显然不全面。”时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立生表示,“现在变成了我既要量化,但是我更注重考察这些条件资源产生的成果、成效。”

  因此,本轮学科评估的基本定位是学科的整体水平评估,评价重点是学科发展成效和学科建设质量,重在“输出”质量而非“输入”资源。本次评估进一步降低“条件资源类”指标(师资规模、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数量)的分量,更加强调学科内涵建设的成果、成效。

  第三,改进师资队伍评价方法。

  本轮评估为克服“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片面性,由以往“客观数据评价”改进为“基于客观数据的专家主观评价”,不再直接“数帽子”“论牌子”,而是重点考察“代表性骨干教师”以及科研团队的结构质量,即由主观评价专家综合考察学科的师资队伍的水平、结构、人才梯次、国际化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本轮评估还将青年骨干教师单列,考察青年教师队伍怎么样,年龄梯次结构怎么样,避免以前学科队伍中时常出现的“大树底下不长草”的现象,鼓励学科支持青年教师学者的成长。

  第四,优化学术论文评价,致力打造“中国标准”。

  学术论文情况是国内外大学学科评价的常用指标,但考查单一性的定量指标(如SCI、ESI论文数量),不能全面反映论文质量,甚至容易产生误导。

  分析国内外体系利弊,本轮评估首创“质量与数量、客观与主观、国内与国外”三结合的论文评价方法,树立论文评价的“中国标准”。

  一是质量与数量相结合。

  强调以质量指标为重,兼顾有标准限定的数量,适当采用人均指标;在自然科学学科取消发表论文数量指标,在哲学社会科学适当保留人均收录论文数等数量指标,体现了质量与数量的辩证关系。

  二是客观与主观相结合。

  在采用改进的“ESI高被引论文数”等客观指标的同时,通过提供“代表性论文”由同行专家进行评价。同时对指标内涵进行改革创新。

  举例

  在使用“ESI高被引论文”时采用“中国版ESI”标准,将“ESI学科分类”与“中国学科目录”对接,并将ESI统计范围进行扩展,增加区分度和覆盖面;

  在“代表性论文”中,限定每位教师所能填报代表性论文的上限,保证高水平论文在人员和研究方向上有一定的覆盖面,体现学术研究的“结构质量”。

  三是国内与国外相结合。

  由于历史和语言原因,中文期刊特别是理工科期刊发文水平与国际期刊存在差距,加上国外SCI、ESI等统计标准的巨大压力,中文期刊对我国高水平论文的吸引力不足,并形成恶性循环。

  第四轮学科评估为落实五部委文件关于“扶持优秀中文期刊”精神,专门设置了中文期刊发表论文指标,同时规定,“代表性论文”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中文期刊,以提升中文期刊影响力,推动形成良性循环。

  第五,提出学科社会贡献评价理念。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目标。

  本轮评估借鉴国际同行经验,首次在“学科声誉”一级指标下增设“社会服务贡献”指标,采用“代表性案例”指标来体现学科对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既强调学科发展目标,服务国家战略,也能够充分反映不同地区、类型学科特色,从导向上克服学科“同质化”倾向。

  第六,聘请国际专家参与评估。

  通过与国际相关教育机构合作,本轮评估首次邀请3万余名国际专家,对我国与国际学科内涵大致相当的6个理工类学科进行国际声誉调查。

  学位中心希望借此探索国内外获取学科声誉信息的渠道和方法,探究我国学科设置体系下学科水平的国际认可度,扩大我国学科建设的国际宣传,提升中国学科评估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第七,进一步强化分类评估。

  本轮评估进一步细化了分类设置指标体系,将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分别单独设立指标体系。

  分类设置的指标体系由第三轮时的7类,拓展到9类。每个一级学科采用独立的权重体系,共设置95套权重,进一步体现学科特色。

  第八,科学设置参评规则。

  为避免学科间拼凑材料,第四轮学科评估在要求参评高校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填报材料的同时,采取了按学科门类“绑定参评”的规则,即“同一门类下具有硕士一级授权及以上的学科要参评同时参评,不参评都不参评”,从而有效抑制了相近学科材料不合理整合现象,最大限度地保证申报材料真实准确反映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

  按学科门类“绑定参评”是学位中心经过两轮全国问卷调查确定采用的规则,调查显示,有99.6%的反馈意见支持采用“绑定参评”办法。

  第九,完善成果归属原则。

  考虑到目前交叉学科的迅猛发展,产生的成果往往由多个单位的多个学科人员共同完成,为准确反映各自的实际贡献,本轮评估在第三轮评估的基础上,又完善了“成果归属原则”,即人员和成果均可按此原则拆分体现在不同学科、不同单位,以此鼓励学科交叉与合作,客观反映跨界(跨单位或学科)研究成果。

  就是说几个学科共同做出一个成果,按贡献的归属度,看某学科贡献了50%、60%还是80%,自己来分,但合起来不能超过100%。研究的跨学科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成果按归属度划分学校是最清楚的,也是学校的自主权。

  ——王立生

  第十,学科评估权重是后期根据体系结构,通过全国学科调研形成的。

  院校申报时,还没有学科评估的权重,王立生认为,这有利于防止填报材料的时候大家盲目追求往权重高的地方堆砌材料,引导学校实事求是地填报材料。

  权重产生过程是:

  通过参考上轮指标权重和本轮评估改革理念,形成指标权重“初值”;

  召开专家研讨会确定指标权重“参考值”;

  邀请专家近9000名(每个参评学科至少一位专家),根据权重设置原则和“参考值”给出建议权重

  学位中心通过求平均得到95个学科的最终权重。

  本期作者

  北京研究分站 许路阳

  一读EDU编辑部

  本文及本报告所有内容版权属于平方创想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所有。公司旗下包括面向高等教育机构的数据与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SquareStrategics(方略)、全球领先的学生学业发展平台ApplySquare(申请方 www.applysquare.com)、专注高等教育的研究性自媒体一读EDU(微信公众号:yidu_edu)

上一篇:杭州画室十大排名排行榜?美术艺考考什么?
下一篇:卸载QQ音乐后,这些免费无损播放器可供我们选择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