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老师一起学习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学会理解文言文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2-12-01
手机版

  第八单元预习重点

  本单元主要是感受人美好的品质,预习的重点是带着问题默读,理解卡尔课文你的意思。

  基础知识备查:

  1.《司马光》原名《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也叫《司马光救友》。

  2.文言文: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汉语的源头。

  3.“司马光”的“司马”是复姓,名是“光”。

  4.司马光,字君实,号迁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师笔记1

  《司马光》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如果你碰见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水缸里,你会怎么做呢?

  2.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一个砸缸救小朋友的人——司马光。

  3.出示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简介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司马光》生字1.你是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的?

  (1)“跌”——“跌倒”(联系生活或者演一演)

  (2)“皆”(查字典),还可以组词:皆大欢喜、草木皆兵。

  (3)"司“会意字。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表示审问,有统治、管理意义。本意指,主管和职掌之意。

  (4)"登”的部首是“癶”,书写时上宽下窄。上边部分横撇、捺舒展,左低右高,右上的两撇短而平行。

  2.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发现了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可以从字数和文章理解上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1)文言文:中国古代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2)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文言文:语言精炼,篇幅短小,文字简短。概括能力强,但不好懂。

  现代文:篇幅较长,语言冗长,但一听就懂。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并请各位细心的小朋友观察书本102页,我们可以通过什么理解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注释)

  2.理解“群 儿 戏 于 庭,一 儿 登 瓮,足 跌 没 水 中。”

  (1)默读第一句话,根据注释,从“群儿戏于庭”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院子里,人物是一群小孩子,这群小孩子在玩耍。

  (2)你们怎么知道是“一群小孩子”,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群儿“是指一群小孩子,”群“指”一群“,”儿“指”孩子“或者”小伙伴“。)

  (3)你们真聪明,我们管这种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方式叫做”拆字法”。

  (4)请你借助注释和拆字法理解“群 儿 戏 于 庭,一 儿 登 瓮,足 跌 没 水 中。”

  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

  (5)“瓮”指的是什么,请你联系课文的插图和注释,说一说。

  “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6)小孩跌到这样的瓷器中,容易出来吗?为什么?

  (不容易出来,因为瓶口小,而且里面光滑,还有水。)

  3.理解”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看到自己玩耍的小伙伴失足跌入水中,小朋友的反应是怎样的?请你联系插图和注释,理解”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他小朋友都吓得走了,只有司马光拿着石头砸缸救了那个小朋友。)

  (2)你们是根据插图来了解故事的内容,所以理解文言文,我们除了借助注释和拆字法,还可以结合课文插图理解文言文。

  (3)教师总结“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翻译。

  其他的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涌出来了,小孩子得以活命。

  (4)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篇文言文,借助PPT上文字试着背诵。

  四、演绎故事、升华情感

  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同伴。

  2.请你夸一夸司马光。

  机智、勇敢、聪明、临危不惧

  3.延伸背后的故事,上官尚光为司马光建“感恩亭”。

  4.请同学们在课堂上讲一讲这个故事。

  (1)补充想象的内容。

  (2)可以适当加上声音、动作和表情。

  (3)注意情感上的表达,语气等等。

  举报/反馈

上一篇:正在阅读:vivo X90系列联合真Hi-Fi无线耳机 开启无损音频极致体验vi
下一篇:他30岁才开始拜师学画,甘于寂寞,潜心修炼,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每天通宵作画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