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头版聚焦华东师大!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10-17
手机版

  凝心聚力,奋进新程。中国共产党华东师范大学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完成各项议程和崇高使命胜利闭幕。大会全面总结了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进展成效,深入分析了学校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面临的责任使命和机遇挑战,提出了未来五年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将为学校今后一段时期的事业发展明确方向遵循、描绘发展蓝图、提供坚强保障。

  大会指出,学校的发展愿景是:到2035年我国建成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之际,学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建成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9月25日《文汇报》头版刊发的《“智能”新师范推进教师教育迭代》,深入报道华东师大在加快推进教育与人工智能、脑科学、心理学等跨学科深度融合的同时,再落新子:以“智能”新师范推进教师教育迭代,为引领育人创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真正的“强国之师”。

  9月25日 《文汇报》头版

  华东师大持续推进教育与人工智能、脑科学、心理学等跨学科深度融合 引领育人创新

  “智能”新师范推进教师教育迭代

  直面人工智能挑战,教育领域的深层变革已经开启。在华东师范大学,围绕“AI+教育”,多个正在进行中的智能教育基础研究与应用项目照见未来教育的雏形:最新研制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正在全国各地上百万中小学师生中使用,尝试通过改变数学“题海战术”、作文手工批改等传统教学方式,为师生减负;此外,一项全新的脑智发育研究,也尝试为学龄儿童的识字、写字带来更多乐趣,以活学巧记代替死记硬背的枯燥练习……

  如何引领未来教育新形态?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新人,教师教育该怎么做?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华东师大在加快推进教育与人工智能、脑科学、心理学等跨学科深度融合的同时,再落新子:以“智能”新师范推进教师教育迭代,为引领育人创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真正的“强国之师”。

  营造新生态

  开启有温度的智能教育

  “在自然面前,人类仍是‘新生’。虽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让我们时不时有一种人类已经‘无所不能’的错觉,但直到今天,我们对大脑的认知仍然非常不足,更毋论开发。”华东师大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龙年直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重新塑造大脑的过程,但在这一领域,还有很多谜团待解。

  就拿语文教学中的识字量、词汇量来说。对每个个体而言,具体到某个年龄段,教哪些更合适?教材如何编排更合理?目前,这些基本依靠教师们在长期教学中积淀的经验,要开启理想中大面积的因材施教,还很遥远。

  在不少专家看来,人工智能、脑成像、虚拟现实等技术发展,将支撑起未来教育的基础。

  加速学科融合、加快发展有温度的智能教育,近年来,华东师大先后成立全国首个“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引领脑科学与教育创新交叉学科领域研究;创建“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推进以智能教育为核心的跨学科教育理论创新,领衔智能教育基础研究与应用。

  华东师范大学儿童脑成像中心

  “改变基于经验或教育技术的教学,将使整个教育行为更符合大脑本身的发展规律。”林龙年介绍,作为中国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东师大当前正将儿童脑智发育作为一大科研发力点,已为数千名儿童进行大脑“体检”。此外,儿童脑成像中心、儿童虚拟现实中心、儿童脑智评估中心、脑智提升平台等,也正在努力导航“精准教育”,通过跨学科创新共同构建未来教育生态。

  在这里,科研人员试图将脑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比如,新近对大脑语言功能的研究发现,人脑中负责视觉相关的脑区里,有一块区域的功能“初始设置”为人脸等精细形状识别,经过语文教学训练后可具有识字的功能;与之相对,在没有接受过训练的“文盲”大脑中,这块区域的功能则保持不变。基于此,团队的研究人员提出下一步设想:如果能通过游戏“锻炼”并加速这块脑区的发育,或许就能大大缩短孩子在识字过程中重复练习的时间,甚至取得更好的效果。

  确立新目标

  打造智能教育创新策源地

  毋庸多言,技术推动下的社会变化越来越快,跨界融合已是常态。对师范类院校而言,智能教育与师范教育的学科深度融合,也必然为教师教育赋能。记者从华东师大获悉,根据该校确立的“智能新师范”目标,未来将持续探索“一流专业教育+一流教师教育+一流智能教育”的卓越教师培养新模式,打造世界领先的智能教育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和人才培养高地。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毕业生陈梦萱,第三期影子校长的一员

  这个新学期,面向学校全体教育学本科生的《“五个一百”教育研学》通识基础课再次开班。每年,这门课组织100名学生做一次“影子校长”,指导100个课外科研项目、开展100项专业公益活动、实施100个创新创业项目、支持100个学生社团。这不仅是专业课堂,更是兴趣课堂、社会课堂和人生课堂。因为上了这门实践课,华东师大特殊教育学系毕业生陈梦萱选择成为一名中学教师,投身新疆基础教育。“作为在校本科生就能实景体验校长这个角色的工作,让我更加真实地了解了中国教育管理的第一线。”

  近年来,华东师大不断探索智能教育背景下新时代卓越教师的成长规律,优化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强化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首创师范生教学能力微认证体系

  师范生等未来教师的培养,也正步入快车道。华东师大首创的师范生在线教学能力微认证体系,通过智能化的教学行为记录和分析,实现了对师范生的个性化训练和指导,与此同时,数据驱动下的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和评价机制也在进一步优化完善中。

  辐射更广泛

  引领未来创新型基础教育

  根深方能叶茂。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高水平的基础研究。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学术版)

  过去五年,华东师大不断开拓教育研究新领域,聚力推动中国特色教育学理论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其中,叶澜、李政涛团队的“生命·实践”教育学学派有力推动基础教育创新发展;钟启泉、崔允漷团队形成具有全球视野又符合本土实际的特色课程与教学理论发展系列新论述;6家教育学中英文学术期刊为提升中国教育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贡献“师大力量”。自今年3月承担教育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学术版)编制工作以来,该校还通过整合全校相关学科资源和专家力量,锁定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目标,深入调研,主动服务“国之大者”,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智慧。

  将教育优势转化为服务能力,华东师大还主动发挥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国家队”优势,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能级。相关统计显示,2018年以来,该校各级各类教育培训覆盖85万人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东师大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中学校长培训机构,五年来培训中学校长万余人次。

  与此同时,该校还持续深化与新疆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兰州城市学院、贵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教育部指定对口支援高校及友好高校的合作,携手促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原标题:《《文汇报》头版聚焦华东师大!》

  阅读原文

上一篇:应急管理部主题教育第十一巡回督导组到海南机动队伍检查指导主题教育工作
下一篇:甘当青年学生“铺路石”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