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文化”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原标题: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文化”新时代以来,文化的作用愈发关键,文化的地位日益凸显,文化建设的任务也愈加光荣和迫切。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文化”呢?从文化生成看,文化具有历史性与阶级性。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包括物质、精神等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狭义的文化则特指精神文化。无论广义狭义,文化都与人息息相关,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那么,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最终由生产方式决定。马克思指出,“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而人类的生产方式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更迭,“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最终会引起人类文化的变迁,从而使文化具有历史性。另外,文化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它是历史积淀下来的被群体所共同遵循或认可的共同的行为模式。文化还具有阶级性。马克思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文化由人生产,而人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表现为阶级的人。由人所创造的法律政治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哲学和宗教等文化形式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阶级利益、感情和思想。纵然作为个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超越阶级利益,甚至超越时空限制而创造出具有恒久价值的文化作品,但人类文化作为社会的产物则总是或深或浅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列宁对文化的阶级属性异常重视,他在《关于无产阶级文化》提出:无产阶级文化与资产阶级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无产阶级不能脱离包括资产阶级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但是绝不是简单的继承和全盘接受,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加以改造和创新,必须把无产阶级的文化原则贯彻在其中,从而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文化。从文化形态看,文化具有民族性与多样性。文化作为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集中表现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状态等。人类文化最初以民族为单位形成,空间上处于不同地域的民族因地理、资源、气候等自然环境的不同,人们生活的态度和生活方式也就存在明显差异。以此为基础,各民族形成具有自身风格和特点的文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释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时指出:“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文化蕴含着各民族不同的思想智慧、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成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日益频繁,文化的世界性特征也愈发鲜明,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所说,“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但文化的世界性并非指整个人类形成整齐划一的文化,并非对民族性的消解,而是以民族性为基础和前提的多样性的统一。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从文化作用看,文化具有独立性和反作用力。马克思一方面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论观点,另一方面也看到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文化传统就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作为历史的长期积淀,文化一经形成就极具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就个体而言体现为人的信仰信念、价值追求、道德观念等,它们不会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而轻易改变;就群体而言,一定的文化模式会主导一个民族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发展,纵然王朝更替、时代变迁,在一定文化模式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却仍然持久地发挥作用。文化作为上层建筑还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力。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文化则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恩格斯在给约瑟夫·布洛赫的信中也写道,“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当今世界,文化作为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文化自信则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就是文化反作用力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概念内涵丰富、意蕴深厚,只有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才能科学把握文化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从而有助于我们做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篇大文章,真正承担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梁举)来源:学习时报举报/反馈

上一篇:蚌埠怀远常坟镇:念好“四字诀” 打造高素质村干部队伍
下一篇:第二日 | 我院卫冕山西大学辅导员第二届“奋进杯”羽毛球团体赛普院冠军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