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课堂会成为另一种精英教育吗?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2-12-02
手机版

  单纯地与名校同步,并不能完全实现教育公平,被质疑为在升学考试之后的二次“分层”。

  一篇名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让远程直播授课模式获得了空前关注。16年来,7.2万名学生,248所贫困地区中学的学生,通过直播与名校成都七中同步上课。其中88人考上清华北大,大多数成功考取本科。

  

  12月13日下午,网易CEO丁磊在朋友圈发文称,将捐出1亿元投入在线教育公益,支持更多贫困地区的学校落地网课直播模式,推动中国教育资源普惠。

  教育行业对此却反应平淡。

  “直播当然能够起到作用,但绝不是简单把好老师的直播信号接过来,学生们就学得更好了。”一位从业多年的物理老师对界面新闻记者评价道。

  发展近四十年的“远程教学”,已经能够在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上发挥较大的作用。但要实现教育公平,直播可能还不足以成为万能解药。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就开始了对远程教育的探索。197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各地的广播电视大学相继成立,以电视为主要媒介进行教学。

  公开资料显示,仅1979-1989年的十年间,广播电视大学共招收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61万人,毕业104万人,年平均学历教育毕业生占全国毕业生总数的17.1%。《电化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等学术期刊均于这一时期创刊。

  2003年,因“非典”大规模停课的状况下,远程教育在中小学领域首次应用。中国教育电视台开办临时频道“空中课堂”,让远程课程成为特殊时期的主要授课方式。

  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校在2000年初期兴起。包括北京四中网校、101网校、黄冈中学网校等名噪一时的网校,多以名校教师亲自授课的录像资源为主要特色。在定位上,它们主要针对家长与学生的个人购买,与课外辅导班一样被作为常规学校课程的补充。

  如非典时期一样由远程老师替代面授班课的场景,在此之后几乎再未大规模出现。

  由于全国各地所用教材、考纲不同,很难由一个统一的远程课程满足多个地区的教学需求,也并非所有学校均有条件接入网络或引入卫星电视。网校、远程授课的模式始终没能进入基础教育领域,而只是作为校外培训的补充。

  随着城市化进程与农村撤点并校工程的深入,城乡间教育发展水平开始拉大,政策端辅以教育信息化手段为偏远地区输入教育资源。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发达地区通过网络对偏远地区进行联校网教正式写入文件。

  在全国范围内,如成都七中网校一样以商业运作方式进入公立学校,由直播完全替代学生常规课程的案例并不多见。

  政策与资金的支持是成都七中网校存在的前提。成都七中网校自成立之初即被四川省政府确定为民族地区远程教育信息源,收费模式和价格标准得到了四川省物价局的批复同意。

  北京师范大学一篇名为《基于卫星的远程直播教学模式评价研究——以成都七中网校为例》(下称《以成都七中网校为例》)论文的显示,在2009年前后,成都七中网校获得了来自四川省教育厅每年200万元专项拨款,用于租用卫星通道信号。

  

  来源:《基于卫星的远程直播教学模式评价研究——以成都七中网校为例》,作者李爽 王磊 白滨

  从成绩所反映出的结果看,直播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根据《以成都七中网校为例》提供的统计数据,在对四川康定中学、云南瑞丽一中、云南芒市中学等六所成都七中网校的远端合作校进行三年的直播教学后,直播班与七中本部学生的平均成绩差距缩小了20分。

  

  来源:《基于卫星的远程直播教学模式评价研究——以成都七中网校为例》,作者李爽 王磊 白滨

  但是,在平均成绩提高的同时,直播模式本身也存在着互动性弱的问题。在上述北师大论文课题调研中,大多数直播班学生均表示在提问环节仅能观看而不能参与互动,是直播模式的主要缺点。超过半数的学生认同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并且非常看重名校名师及其所带来的学习资源。30.2%的学生认为网校与成绩提升直接相关。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和文中学数学教师蒋美花,在2017年所发表的一项课题研究给出了相似的观点。她对成都七中网校直播班的调研显示,40.8%的学生由于直播课互动性过低,较常出现走神的状况。此外,将顶级中学的课程完全照搬给山区学生,也出现了适应性问题,38.1%的学生表示无法跟上教学进度,仅有10.8%的学生能够完成全部作业。

  为尽可能避免因基础差距较大而造成的问题,与成都七中网校合作的学校往往会对直播班的生源有较高的要求。云南永善二中要求2018年进入直播班的学生中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500分,重庆进盛实验中学在2013年中明确要求直播班生源的中考成绩,为所在区前二百名,四川伍隍中学曾为直播班而单独组织择优考试。

  这带来了直播课堂是另一种精英教育的质疑与争议。

  在原有的设想中,直播为偏远地区带来了顶级名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让山区中的孩子享有同样的教育与升学机会。但在实践中,只有当地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才有可能跟上名校进度,在资源有限的状况下,择“优”录取可能是更理性的选择。

  单纯地与名校同步,并不能完全实现教育公平,被质疑为在升学考试之后的二次“分层”。

  在激烈的中高考升学大战背后,也一直存在着学校对优质生源的争夺。对部分学校管理者来说,生源对升学率等指标的影响,要比教育质量、师资队伍提升更为直接。这也是大城市近年来在幼升小、小升初等阶段升学乱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让直播技术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成为学校争抢生源的砝码,也是教育管理中必须处理的问题。

  

  2017年清华、北大各省市录取率,来源于网络

  16年时间内培养7.2万名直播班学生,88人被清华、北大录取。亮眼的高考成绩是成都七中网校此次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成都七中网校16年来的清北率为0.12%,对比2017年各省市的清华、北大录取率可以发现,高于除北京、上海和天津外的所有省区,是四川省”清北率”0.06%的两倍。

  有观点认为,在偏远地区大学录取率的提升方面,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所起到的作用或许更大。根据这一政策,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撰文指出,“互联网+教育”让贫困地区的学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但不应夸大在线教育对教育公平的作用。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改变应试体系下单一的评价标准,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提升有着更大的意义。

  从已有的数据与调研看,直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再分配有着积极意义,但与顶级中学同步上课模式并不适合所有人。面对复杂的教育系统,“一块屏幕”与实现教育公平之间仍有较大的距离。

上一篇:探索中学数学教学方式的重新建构,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下一篇:【改革开放40周年】快速读懂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变迁的40年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