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实验二小拟取消三好生 以多元评价体系取代(2)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2-12-11
手机版

  专家观点

  杨东平(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三好”评选具有很强功利性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表示,三好学生评选多年来与小升初、初升高密切挂钩,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升学”成为很多学生评奖的直接动机,为让子女在升学竞争中抢得优势,很多家长千万百计拉关系,甚至“贿选”,这样的极端功利性让评选背离初衷。

  在杨东平看来,如今的三好学生评选已成一种“利诱”,把争先、为大家服务与获取个人好处挂钩,好比为获得回报而“拾金不昧”,怎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公益心的人?这只是“利诱”学生“从善”,不是真正的德育。

  杨东平认为,正如我们不应该给“差学生”贴标签一样,也不应该给“好学生”贴标签。“不应人为地把学生区别为好和差,让一些人成为学生领袖、明星,让其他人受挫。”杨东平说,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这种制度,而是非常谨慎地避免在孩子幼小时贴标签。杨东平表示,三好学生评选背后体现的是落后的教育理念,“当年我们学习苏联,树立典型,鼓励先进,培养尖子生,这违背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教育理念。相比之下,西方基础教育强调每个学生的教育权利和个性发展。”

  有观点认为,学生需要榜样,取消三好学生评选是“因噎废食”。杨东平认为,这关涉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榜样,关涉教育规律。“这种评价对大多数儿童是一种挫伤,显然本身有问题。”

  那么,基础教育应当鼓励什么,以什么为评优标准?杨东平认为,这与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关,在儿童和青少年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身体健康,其次是做人,即人格的养成,如团结、关心,有爱心等,第三才是智力教学,知识积累。

  杨东平表示,如今我们正经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在“全民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形成前,目前最重要的,也是每个学校都可以做的,就是将三好学生评选与升学脱钩。他强调,在能替代三好学生评选的新办法诞生前,不应简单废除、取消,但当尽快与升学“断交”,这样才能恢复其本意,让评选纯粹起来,待条件成熟时实施新的评价标准。

  熊丙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改革高考招生格局方能破题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表示,在北京实验二小之前,国内已有一些学校陆续以“新政”替代三好学生评比,但能坚持下来的少。

  “个体的努力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仅寄希望于个体。”熊丙奇提出,落实高考改革方能真正破解此题,“当整体考试评价制度都强调多元评价时,中小学还会坚持单一评价吗?三好学生评选还有意义吗?”

  有媒体报道,2006年南京鼓楼区一所小学取消三好学生评选,代之以十种星:合作之星、学习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自理之星、希望之星、自强之星、创造之星、读书之星、环保之星。然而,在小升初中却遇到了麻烦,无法适应名牌初中的旧有门槛,且“学习之星”最为吃香。他分析说,很多学校退出三好生评选,但省市一级评选仍保留,高考评价体系也没有变,家长、老师关注的还是成绩,对这样的改革并不认同,难得到推广、响应,因此很多学校无法长期坚持,甚至换了一个校长,就把“三好生”换回来了。因此在现有教育制度中,三好学生评选很难取消,新出的所谓个性化评选只换了一个名称,依旧摆脱不了沿袭“三好”的路线。

  熊丙奇说,任何教育都有奖励,是好还是不好,需要反馈,但不应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把他们纳入一个单一通道,而应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让其得到积极评价,这就必须推行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新格局,三好学生评选自然会随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而消失,个性化、多元化的评价才真正有立足之地。”熊丙奇说。(记者 商西)

  上一页123下一页

上一篇:做美食演童话 崂山区实验小学开展开展多样六一活动
下一篇:一封2000字长文感谢信的背后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