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朱德回乡,看见幼儿园牌匾上5字后,顿时脸色瞬变:不妥
【前言】
俗语说“莫欺少年穷”,说不定哪一天他就衣锦还乡,让所有人都高攀不起。而成为美谈还是笑柄,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大名鼎鼎的朱德元帅,曾经就是从一个穷小子,在战场上血拼数十年后,终于逆袭成为了新中国的元帅。作为新中国的开创者之一,他的贡献在历史上毋庸置疑。
但就是这样一位伟人,在回故乡的时候还发生过这样一段小插曲。
1960年,74岁的朱德踏上了那块他已经阔别了52年的故土。没有前呼后拥的欢迎仪式,也没有大张旗鼓的队伍,朱德只是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和夫人康克清悄悄回到了故乡。
看着眼前的家乡,朱德的心里怎能不激动?但或许是近乡情怯,他一时间还真是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下车之后,他踌躇了一会儿才迈开步子,打算先实地了解家乡群众的生活。
朱德在考察过后,返回县委的途中,村中的一座幼儿园引起了他的注意。走近一看,幼儿园门上的牌匾所书的五个大字,顿时让他脸色大变。
朱德和夫人康克清
这是怎么回事?那牌匾上写的是哪五个字?朱德元帅为何看后脸色大变?这次回乡,在朱德元帅的身上又发生了哪些轶事呢?
【74岁朱德踏上阔别52年故土】
朱德元帅的老家,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
从1909年春离开四川开始算起,截止到1960年之前,50多年中,身负重任的朱德未能亲自回到故乡看一看。
在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尤为忧心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也让他多次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从1952年到1966年,朱德先后深入27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130多次视察。
其中,有6次都到了四川,但却只有在1960年那1次回到了家乡。
1960年时,朱德已经74岁了虽然已经算得上年事已高,但朱德却没把自己的年龄放在心上。
因为这时,百姓的生活显然出现了大问题。严重的自然灾害,让百姓们赖以生存的耕地长不出什么庄稼来。粮食供应困难,百姓就连能不能吃饱饭都成了问题。
这边内忧还没解决,偏偏又赶上外患,苏联此时落井下石,将大批的援华专家撤走。
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让朱德怎么能坐得住?他马上打报告要求前往上海、陕西、贵州、四川等七个省市进行视察,其中,他的老家也被划进了视察的行程之中。
朱德(右二)
这一次朱德回乡,初衷是为了从老乡口中得知最真实的生活状况,像看一看故乡如今的风貌这样的私情,则被他放在了人民之下。
1960年3月8日,朱德元帅和夫人康克清到达南充市,次日便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仪陇县马鞍场。前往仪陇县马鞍场的一路上,汽车都行驶在坑坑洼洼的小道上,剧烈的颠簸让随行人员很是担心朱德的身体。
对此朱德却不以为意,连声说着:这路和我离家前相比已经好了太多,不必挂念。
此时朱德的心里哪还有时间考虑自己,他的那颗心,早就随着汽车奔腾到了百姓之中。从上车开始,朱德就一直在询问百姓的生活情况以及农业生产的状况,整个人都是焦急的不得了。
可真当汽车离故乡越来越近的时候,朱德却又显得不再那么健谈。他的双眼紧盯着车窗外的田野,眼眶湿润,若有所思。是啊,已经50多年没回来过了,当初走的时候还是一个青春少年,没想到再回来就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者。
不论换做是谁,心里都很难没有近乡情怯的感情。
傍晚时分,两辆汽车驶入了李家湾。这时的村民才知道:原来大名鼎鼎的朱德元帅回来了。
朱德与夫人康克清
当地的村干部在激动之余,不禁慌乱了起来。因为之前并没有接到朱德元帅到村里视察的通知,所以根本就没有为朱德准备休息的房间。情急之下,只能先在马鞍中学内收拾出一间房子让朱德居住了。
朱德不想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劳烦百姓,一直坚持要回家住,最后还是四川省委书记说服了朱德,让他能住的干净一点。热情难却的朱德也只好作罢。
一切安排就绪,朱德就径直走向了食堂和寝室,询问学生们一个月能吃上多少粗粮,多少细粮,零花钱有多少,家里能不能供给,有没有补助。
现场的情景和同学们欲言又止的表情,都被朱德收进了眼中。即使他们不回答,朱德也明白,他们过的究竟是怎么样。
意识到情况没那么乐观的朱德,立即嘱咐陪同人员,让他们想办法让生活补助落实归位。孩子们如今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读书还苦,又吃不饱饭,连劲都没有。那些繁重的农支活动,不必参加了。
当晚,朱德吃饭的餐桌上也就只有青菜、豌豆角、红薯这些简单的吃食,一点荤腥都没有。可朱德却吃的津津有味,甚至连红薯皮都吞进了肚子里。
“对于我的接待,一切从简。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不给当地添麻烦。”
朱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就这样,朱德睡了一夜硬床板,吃了一肚子的家常菜。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朱德就起了床,稍事休整后就踏上了接下来的视察之路。
【看望贫下中农,与亲人相见】
朱德启程之后,并没有选择在第一时间回家看看,而是把目光锁定在了当地的贫下中农身上。
当拄着一根米黄色拐杖,身穿一身普通的灰色制服,外面套了一件黄呢子大衣,脚上穿着的一双已经褪了色的棕色皮鞋的朱德元帅,出现在席家砭私塾的时候。甚至都没有人能认出这个装束如同平民一般的人,竟然是朱德元帅。
谁能想到大名鼎鼎的朱德元帅,居然就这样静悄悄的来了呢?就连周遭的群众,在看到朱德元帅时都得好好端详一阵。
之后,这次与朱德的邂逅,也让朱德回乡的消息像炸了锅似的,在这座村落里迅速传开了。
一番寒暄之后,众人与朱德元帅合影留念。而后,朱德和夫人才与陪同人员正式踏上了赶赴大湾旧居的路程。
席家砭私塾
中午时分,朱德刚刚抵达旧居,周遭的群众就已经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他们都想亲眼看看这个曾经带领共产党打天下的总司令,如今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在百姓的簇拥下,朱德拒绝了乡镇干部让他先回家看看的提议。朱德觉得,自己的家人迟早都会相见,但贫下中农晚一秒见相见,就会让他的心里多担心一秒。
所以,朱德便让当地的乡镇干部,带着自己去见一位80岁的老贫农。这可让他们犯了难,他们都知道,那里的山道十分不好走,朱德怎么说也已经年过七旬,要是发生了什么意外,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但朱德执意要亲自去,他知道百姓们都是在吃着公共食堂,料想得到他们的生活究竟有多艰苦。自然灾害虽然是造成困难的大头,但是一味将困难归结到自然灾害的头上,而忘了人的主观性,那就是不应该的。身为干部,就应该要切身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想办法解决自然灾害给百姓带来的困难。自己怎么能临阵脱逃,今天非要实地看看不可。
周遭的乡镇干部听到这话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低头不语。也没有人再反对朱德亲自看望那位80岁的贫农,而是和他一起走到了地势最高的药铺。
从这位贫农家出来之后,朱德又陆陆续续到了众多百姓的家中探望,向他们打听着他们真实的生活情况。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朱德的关切,无论是老人还是干部,都是热泪盈眶。
这么一通行程下来,就算是朱德的家人想收不到朱德回乡的消息都难。
当朱德的堂弟朱代良在人群中望向朱德时,他觉得就像是在做梦一般。直到朱德那双热乎乎的大手和朱代良的双手紧紧相握后,朱代良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两人就这样眼含热泪,默默注视着对方,好像将千言万语都融进了眼神中。
过了良久,朱代良先开口说道:“怎么现在才回来?还穿着这身回来,当真是让我们认不出来你了。你好好一个大老总,为百姓办了那么多的好事,出生入死那么多年,可不能这么委屈自己!”
听了堂弟的话,朱德知道他是出于关心,笑着说:“如今百姓的生活都不富裕,身为干部又怎么能计较吃穿,只要穿着不冷就好了,没那么多讲究。”
朱代良又看了看朱德的身边,居然连个护卫都没有,明明开着车,却偏偏走路来。他有些难以理解,朱德这么大个官,居然比不上县里的干部风光。
其实在朱德的心中,自己总司令的名头也都是因为人民才有的,根本就没那么金贵。早就过惯了苦日子的朱德,根本就没把自己当作什么高官,就连元帅工资,他都没有领过。可以说,朱德的生活和寻常百姓相比,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即便这样,面对百姓们的询问,朱德还是觉得惭愧得很。自己心中从未忘却乡亲们,可偏偏正如乡亲们所说,离开这么多年了都没能抽出时间回来看看,这也是朱德这么多年来的一块心病。
和大伙边说边走的朱德,不知何时走到了一座高大的砖瓦结构的房子面前,还是经陪同人员介绍,朱德才知道:原来这是自己家的房子。
这么多年了,朱德还是第一次回来,这座房子也是他第一次见到。当和从房子里走出来的亲人叙了一番旧之后,朱德才去祭拜了父母。
在父母的墓前,朱德卸下了一切的防备,伫立沉思了许久,鞠了一躬。
然后轻声说了一句:“你们的孩儿回来了。”
【牌匾五个大字让朱德变了脸色】
随后,收拾好心情的朱德便继续着自己的“考察之旅”。
每到一地,朱德都不忘和当地的陪同人员约法三章:不要限制活动范围;谈话对象由自己定;饭菜由自己点。
尽管一路上朱德都是这样做的,但他还是不放心,他实在是害怕因为自己的身份给周围的群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而每次到公社食堂,朱德总能看到:人民喝的都是没有几粒米的稀饭,稀得都能照见人影。就连老百姓都说,山上的野菜也快被挖的精光。
这些都深深刺痛了朱德的心,他马不停蹄地赶往乡间地头、大街小巷进行调研,和群众以及干部们商讨,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到改善人民生活的办法。
在座谈会上,朱德深情地叮嘱每一个人,要让他们努力抓生产,搞副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配合党的领导,杀出一条血路来。
就在朱德准备返回县委的时候,远处的一所幼儿园闯入了他的视线。走近一看,幼儿园门上牌匾所书的五个大字,让朱德顿时脸色大变。
陪同朱德的当地领导,都不知道朱德突然的转变究竟是为何,因此在旁边连大气都不敢出。
直到朱德沉思了一会,举着拐杖指着“机关托儿所”这五个大字,,开了口:“这个牌子有些不妥吧,怎么能让学校只收干部的娃娃,那些农民的娃娃就该被忽略吗?你们马上改掉,要让所有群众的孩子都能进学校读书。”
数十年的革命,到了这里居然只能让少数干部获得了成就,这简直就和当初革命的初衷背道而驰。想的这,朱德气不打一出来,忍不住发了脾气。
县教育局知晓此事之后,马上就听从朱德的指示,将原本名为“机关托儿所”的牌匾换为“城关幼儿园”。
就是这样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朱德的心中都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
临走前,他没有拿走群众的一针一线,只是买了两双草鞋。他不想让自己的身份成为家属谋取便利的捷径,还嘱咐当地干部不要对自己的亲属特殊照顾。
并安慰乡亲们:记得相信党的领导,自力更生,克服这暂时的困难。
三天的视察时间结束后,朱德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乡。彼时他没有想到,这一走就是永别。
回京后,朱德将自己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全部汇报给了党中央,提出要因地制宜,恢复集市贸易,提高群众生产积极性。可见,朱德的心里装的都是百姓。
【小结】
朱德元帅一生戎马,战功卓著。
在战争年代,他用自己的生命和敌寇奋勇厮杀;建国之后,他把如何能让百姓生活的更好,放在心头。即使回到故乡,也是悄悄的来,静静地走。
“朱德是我国民族英雄璀璨群星中的一颗巨星”,正是像朱德这样的老一辈领导人,他们用自己毕生的心血努力奋斗,为我们赢得了一个开创如今这般太平盛世的机会。
当中国挺立于世界之林的时候,他们的品格与精神更应该鼓舞我们继续前进。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上一篇:北京再查幼儿园“抢跑”:教拼音写字均违规
下一篇:【为民实践活动】出入境管理大队走进幼儿园开展防拐骗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
- 澳洲传媒专业分类
- 均胜电子获“蔚来质量卓越合作伙伴”奖
- 温差12℃!菏泽天气马上反转!
- 山东这三个家族进入2023胡润百富榜前100名
- 永定区:百舸争流绽芬芳 体育赛课促成长
- 花钱就能免试读博士?马鞍山一女硕士被骗12万元
- 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魅力何在?海珠服装产业链转移考察团二次走进新塘
- 九九重阳 孝润童心 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开展重阳节主题活动
- 浪潮信息业绩失速股价受挫 国内算力景气度提升有望打开增量
- 凌晨三点上岗接驳,烟台公交集团顺利“跑完”烟台马拉松
- 中航大探索定向就业招生新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
-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课程体系的逻辑与策略
- 自考本科需要考多久?
- 郑州都市圈建设迈入新阶段 中原出“圈”再出发
- 行政人员“卡壳”高校教师资格证 职业晋升瓶颈待解
- 起猛了!这是“银角大王”在上课吧
- 物业服务哪家强?来普陀这场比武练兵中找答案
- 战火下加沙一大学的助教:在炮火中开设中文班,缓解孩子们的恐惧
- 原创世界羽联最新排名 翁泓阳上升三位
- 哈六中被授予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优秀生源基地”
- 山西聚焦“百亿工程”目标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 全力打赢重点产业链攻坚战
- 大专学历可以直接报考中级会计师吗?
- 13国官员学者共议新时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金华周记(2023.9.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