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 学生还有必要写日记吗?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2-12-11
手机版

  

  台海网(微博)9月2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文 梁章磊/图)这是一个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时代。音像、文字的拷贝、传输日益便利,微博、贴吧、QQ空间等个性化书写渠道日益拓展,写书信、做笔记、记日记的习惯似乎正在渐渐消失。那么,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写日记吗?学生坚持写日记是否还有必要?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汲安庆认为:写日记很有必要,因为,日记的过程就是心灵成长的过程。它不仅能让学生自我陶冶,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还能启发学生的言语表现欲望,让“说写合一”变得自然而轻松。

  让说写合一变轻松

  “学生坚持写日记太有必要了!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任何有价值的灵感,如果不用文字定型、扩充——哪怕是几个词,或者几句话,时过境迁,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曾经的中学语文老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汲安庆说,一个对文字很冷漠的人,想让文字成为他的朋友,门儿都没有。

  上海曾有一位老太太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记录她从菜市场买的水果、蔬菜,鸡鱼肉蛋的价格,到了80年代,她的那本记账本成了宝贝,社会学家把它当作了研究经济的晴雨表。生冷的数字都能产生如此重要的价值,更何况滚烫的性情文字?

  汲安庆说,其实日记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有小日记、大日记之分。小日记是指那种私密性很强的情感日记或叙事日记;大日记则包罗万象,摘录、读书札记、随笔等等,私密性较弱。

  “让学生准备单独的日记本,写微博或者建个人博客,开辟QQ个人空间,写微信,书中批注等等,这些都是我提倡的日记形式。我对学生的要求很简单:一、记录感兴趣的东西;二、记录原创性的东西;三、长短不论;四、随想随记,一旦思考成熟,立刻定格成文。”

  汲安庆说,“感兴趣”这一条尤为重要。因为有兴趣,才会有记的动力,才会摒弃畏难情绪。走兴趣的路子,日记写久了,这种说写合一的轻松感就会自然产生。

上一篇:“停课不停学”——外研社全力保障线上教学
下一篇:2022国考申论公文写作:教你搞定倡议书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