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区首创的“课堂节”昨首讲小初衔接的数学课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2-12-11
手机版

  “环境创设”,这个经常出现在幼儿教学中的专业词汇,昨天在两堂初中数学课上反复被提及。

  由下城区教育学会、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协办的“生态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昨日启动,它有个通俗的名字叫“课堂节”,是本届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最本土、最平民的项目。

  课堂节的第一次公开课就是这堂初一数学课,教室设在朝晖中学。两位数学老师分别来自下城区安吉路实验学校和朝晖中学,一位是浙江省春蚕奖的得主,一位是市教坛新秀。

  两堂课内容看起来非常浅显。朝晖中学范航军老师的授课内容是“简单的动态几何问题”,当答对题的学生收到范老师送出的小礼物时,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安吉路”的刘维金老师则在课堂上,把学生当做了横轴和纵轴上的点,以此来讲初一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这两堂课都是“小初衔接”期间的必修课。公开课结束后,省教研员许老师在点评时着重讲到,新课改后,初中数学也开始讲求环境创设,先把学生引入数学课程的兴趣中,才有可能教好他们。

  从今天起至11月底,下城区几乎所有学校都要参与课堂节,上至少一堂的公开课,内容涉及小学和中学的各个学科。

  为什么要设“课堂节”?下城区教育局局长周培植觉得回归课堂、重拾课堂很重要,这也是他们坚持教育生态理论的重要一步,“教育需要均衡化、公平化、优质化、平民化,在应试和升学的重压下,有些学校会不愿贸然尝试改革,课堂缺乏自主性、协同性、多样性。设立课堂节,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区域教育生态理论,让它走近一线教师。”

  今年“课堂节”上,仅特级教师就有30余名,加上参与活动的区内教师,本次活动预计将会达到2000至3000人。今后,“课堂节”将作为国际教育创新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举办一届。

上一篇:【四个一百】首期“百本经典”阅读指导会开讲
下一篇:“中山网课”搬上南方+ 名师课程免费听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